汲取榜样力量 扛起责任担当

近日

司法部、海南省委举办

“闪光的足迹 榜样的力量

陈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先进事迹报告团用朴素平实的语言

真实感人的事例和真挚丰富的情感

深情讲述陈旭29年如一日

扎根司法行政基层一线的感人事迹

来随观澜君了解

陈旭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陈 旭

陈旭,男,汉族,四川安岳人,1971年9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一级高级警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荣获嘉奖5次,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监狱戒毒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表现突出个人”等称号。2022年5月22日,在海南省司法厅警衔晋升培训班授课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0岁。2022年10月1日,海南省委追授陈旭同志“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海南省委、省政府为其追记个人一等功。2023年3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追授其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陈旭在授课



亦师亦友

他为戒毒人员照亮前路

2022年6月3日上午10时许,海口市民谢雄(注: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赶到海口市殡仪馆,烈日逼出来的汗珠滑进眼里,和着泪水滚滚而下。


“老师,不是说好了吗,要永远管着我、帮着我……”久久伫立灵前,这个42岁的男人用双手掩住了脸。2007年戒毒成功后,他帮人开过车、给人送过货,如今自主创业开起了按摩店,是一个大家庭的“主心骨”。15年来,谢雄每天都在努力打拼,从来没有过复吸的念头:“不能辜负陈老师的一片苦心。”


2005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海南毒品犯罪问题多发高发,毒品治理进入集中攻坚期,戒毒救治工作任重道远。时任省劳教局副局长的陈旭被委以重任——牵头组建海南精神戒毒救助中心,探索标本兼治的戒毒救治方法,谢雄是该中心第三期学员。


那时,接受强制戒毒的吸毒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毒品的依赖较强,有的甚至因为多次复吸成了戒毒所的“常客”。陈旭意识到,强制隔离、劳动教养等手段,或许都无法让吸毒人员彻底戒断毒品。


以海南精神戒毒救助中心为平台,陈旭与同事颜锦忠联合攻关,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了集忏悔、家庭助援、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戒毒救助教程,编写了一套近70万字的教材。


在学员们看来,陈旭不像一个副局长,更像一个班主任。白天,他登台授课,一字一句地讲解仁义孝悌;夜晚,他走进宿舍,挨个指导学员做放松训练,引导他们寻找人生的方向。


听说谢雄喜欢音乐,陈旭向组织申请,给他送来一把吉他,还手把手地教他弹琴。谢雄这才知道,陈旭其实是个“文艺青年”,“他常用课余时间,给我们唱歌、弹琴、吹萨克斯。很多学员都说,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听过这样动人的旋律……”


同样“毕业”于海南精神戒毒救助中心的覃华,不知多少次在梦中回望陈旭的目光。


2005年,在该中心举办的“同舟共济”主题团体辅导活动课上,指导老师要求各小组用报纸做成“小舟”,尽可能多地载着组员脱离“苦海”。


眼看“小舟”越叠越小,最后只容得下一双成人的脚。作为小组助教,陈旭申请担当基座。很快,学员们有的抱住他的臂膀,有的吊在他的腰间,有的踩上他的脚背……无处容身的覃华看向陈旭,对上的是其坚定的眼神:“骑到我的肩膀上来。”


在陈旭的肩上,覃华泪流满面——吸毒的日子里,他如过街老鼠,遭唾弃受歧视,即使是家人也不曾有过如此的亲近。那天,覃华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我是陈老师的学生,我是戒毒班的一员,我热爱我年轻的生命、我相信我有光明的未来……”


引进门、扶上马、送一程。2005年以来,陈旭连续组织了19期戒毒班,让1100余名戒毒人员有效戒断毒品;累计开展了20多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2000余名戒毒人员铺平回归社会的路;先后参与了141场次义务禁毒宣讲,为2.18万人次群众传授防毒拒毒知识……

△陈旭(前排左一)带队训练

以身作则

他穷尽全力锻造铁军

共事只有短短一年,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史会杰亦为陈旭的离世痛心不已。


2021年,史会杰调入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与陈旭在同一层楼办公。由于所里宿舍紧张,他拖来一张行军床放在办公室。


陈旭进来一看,只说了一句话:“老哥,你这样不行。”随即转身出门,不一会儿又折返回来:“我的个人物品已经清空,从今天起,你住宿舍。”


“我怎么能睡所长的宿舍呢?”史会杰坚持着不去。没想到陈旭比他还倔:“你不去,我也不去,你睡办公室,我睡宿舍能踏实吗?”


从此,陈旭每天中午顶着太阳回家。那间宿舍空了多日,史会杰终于“服软”,搬了进去。


后来,陈旭又多次走进史会杰的办公室,征求他对所里制度完善、评优评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将这样“三顾茅庐”的工作方式,延伸到每一位基层民警——每次值班,他不可能不巡岗,大大小小的执勤岗,光走一圈就要一个半小时,再与民警聊聊工作和生活,几个小时下来,天也快亮了。


一位年轻的民警印象深刻,一次,陈旭巡岗时突然停下发问:“你的腰带呢?”他开口辩解:“所长,这都凌晨三点了……”陈旭厉声打断:“三点怎么了?你看看我!”


陈旭的腰间,警用腰带绕过服帖的警服,手电、水壶、对讲机等装备别得规范齐整。第二天,民警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


不断健全的,还有所里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


2015年下半年,陈旭赴任党委书记、所长;2016年初,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就启动了“每周一讲”活动,组织干警轮流上台分享学习工作心得。2018年4月以后,所里又面向干警密集开展了15期培训,政治理论、解读业务、体能训练、信息化技术等内容悉数覆盖。


“其他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培训更是数不胜数,大部分课程都由所长本人讲授。”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二级高级警长周慧说,陈旭的授课有血有肉,课堂“抬头率”很高,“这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每次走进所长办公室,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看书、备课、写文章。”


有民警做过统计:2017年海南禁毒三年大会战启动以来,陈旭结合工作实际和戒毒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撰写并在《中国司法行政戒毒》等杂志发表的理论文章多达110余篇。


“民警与监管对象交流困难,除了心理态度因素以外,还可能是交流技术上存在问题……”抽屉里,几大本学习笔记沉甸甸的,记录的频率为两三天一次,每次落笔都是满满的几页纸;桌面上,老花镜躺在收纳袋里,重要的书籍用信封仔细地包了书皮。


离世前一周,陈旭反复感冒,血压居高不下,却腾不出时间就医——周五值了24小时的班,周六埋头备课到深夜12点,周日一早又继续完善课件,当天下午开课没几分钟,就倒在了讲台上。


“所长从来都是站着讲课,只有那天坐着。我们只当他感冒不适,谁知……”那一幕,无人愿再回想。


在陈旭的带领下,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保持了这项领先全国的光荣记录——连续31年实现场所安全管理“六无”目标,在引领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理论发展、深化海南戒毒模式创新等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他牵头研究开创的“五位一体”矫治模式,推动海南毒品戒断率跃居全国前列,被司法部命名为“海南戒毒模式”,为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模式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是所长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戒毒教育文化财富。”陈海燕说,干警们心里明白,所长以身作则、穷尽全力,就是想让大家外练皮筋骨、内练一口气,把人民警察的精气神提起来,让老百姓看看——这是一支可以捍卫他们利益的队伍。


陈旭用生命诠释了

政法干警的忠诚品质

赤子情怀和敬业担当

体现了薪火相传的英模精神

和司法行政人、监狱戒毒人民警察

的职业荣光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弘扬英模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

扎实推进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

对标先进典型,汲取榜样力量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为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扛起责任与担当!



来源:司法部 海南省司法厅官方网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