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新教师,新成长

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其教育思想和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主力军,其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休戚与共。学校生存与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化地发挥教师的学习潜能和自身优势。

对一所新建学校而言,迅速提升新教师的专业性与幸福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学校里的新教师有激情、有想法,但是缺经验、缺磨炼,年轻教师占比大、骨干教师匮乏是新建学校的显著特征,也是新建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浙江省杭州市花园小学是一所刚满六年的新建小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探究出一条“梯级发展、专业分层、规范管理、多元评价”的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路径。

梯级式发展,破除“工”字型师资结构

不论从职业发展特点来看,还是从良好梯队新陈代谢机制的内在需求来看,一所学校适宜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应该是中年教师占最大比例,年轻教师和老龄教师比例相对较小且相对均衡,形成正态分布结构。然而,花园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建校之初,学校的师资配备采用“1+1+1”的模式,即“从其他学校遴派+从外地引进成熟型优秀教师+从社会招聘渠道招进新教师”。教师团队由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新教师组成。由于新教师比例较大,骨干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在建校前几年成为学校指导和培养新教师的重要力量。我们的调查显示,从教3—5年内新教师比例不断扩大,20年以上教龄骨干教师趋于固化,6—20年教龄教师占据比例最低,整个教师队伍教龄结构呈明显的“工”字型结构,亟待优化。教师结构的失衡,意味着教师之间知识背景与学历差异加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发展呈现出失衡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创新性提出了梯级进阶型培养路径,在划分新教师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确定分阶段研修目标,安排有层次、有重点、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研修需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选择不同层级的学习平台及相关课程。从实际效果来看,我校“新园丁成长营”一方面科学、有序、全面规划了新教师的研修内容,增进了教师校本研训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改善教师管理和学习模式,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资源,大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层次化学习,创新专业化成长模式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指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规范和指导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分层、分类、分科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实践来看,多数校本培训由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致使不同专业、不同教龄、不同岗位的教师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培训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反思;重专家教授,轻自身感悟;重培训机构,轻基层学校”的问题。这两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本研修准确发挥其促进本校教师内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忽视了教师基于自我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思在其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花园小学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立足层次化学习,设计教育进阶课程,以深度研习为导向,学校确立了以培养“富有青春气息、花园精神”的教师为目标,构建“新园丁成长营”培养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新教师成长阶段分为三个层级“入职期—新手期—发展期”,并相应确立“种子学堂”“新芽学苑”“青葵书院”三个层级的学习组织,在此基础上整体设计培训课程,有序开展教师培训。

规范化管理,完善制度化保障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成长过程中,规范化管理是学校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教师做好教学最基本的自我规范。学校通过《花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备课流程规范》等制度文件,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常规,提高和发展集体专业素养;同时,学校定期召开以“遵循规范明方向,夯实教学促提升”为主题的学校常规学习培训活动。

其一,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组织修订花园教师工作常规、学生课堂学习常规、作业批改规范等。通过常规的修订和学习,让教师树立规范意识,明确工作要求,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结合常规听课、师徒听课等活动加强对新教师的工作指导,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其二,开展常规主题研讨,如“早自修管理常规”“学生作业管理常规”“课前2分钟管理”“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等,以头脑风暴、观点报告等方式,促进教师熟悉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常规要求。

其三,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制度,以教师自查、组内学习、校际展示等方式,完成教师教学计划、教案、二次备课、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检查后学科组及时组织反馈,进一步落实教师工作常规。

其四,学校加强巡课指导,教学管理干部及时了解教师课堂组织情况,对学生课前准备、听课、书写、发言和教师课前准备、教师课堂组织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反馈,提高教师课堂常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常规。

多元化评价,激发专业发展内生力

教师内生力是教师自我驱动的源泉。要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力,就要重视教师的自主、自觉与自信,坚信教师的内在力量是驱动其持续成长的不竭动力。以这一理念为导向,花园小学通过多元评价来激励教师的内生力,跨越固化的思维藩篱,将外在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真正内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实践知识。例如,学校倡导三维度的自我反思体系:一是自我评判、自我分析;二是通过与其他教师比较来评判自我;三是利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判自己。要使得教师自我评价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修炼,需要重视发挥这三方面的综合作用,尤其重视自我评判、自我分析的价值。

比如,在听评课过程中,如果仅有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点评,而授课教师本人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那么就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让自己真正受益。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改进应以发展性目的为宗旨,这是一个“认识、批评、反思、提高”的循序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与指导者、同伴教师乃至自我的交流、对话中,积极吸纳批判性意见和建议,形成更深入的自我认识,为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寻求更多元的思路与方法。这样,花园小学的年轻教师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并且行稳致远。

再如,学校根据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研讨制定出指向教师多元学习、多元发展的积分评价制度——“新教师成长积分银行”。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将新教师的教学常规及专业能力考核评估记录到成长手册。三年积分达到100分予以毕业,两年内超过100分的被评为“优秀学员”,未满100分的则继续进行学习。教师成长评价着眼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班级管理、教学质量、学习提升的综合性评价。学校采用“学习积分”的方式,以评价指标为努力方向,通过多元评价和多级评价,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依据积分量表,对教师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在过去的6年中,花园小学根据校情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推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升级的路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体系的培养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学实践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见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今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建构过程中将在规范化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增强各层次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和各层级比赛的积极主动性,让教师从根本上意识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教学积累的自觉性,让积累反思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的始终。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24日第13版

作者:李 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