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推进楚怡“双高双优”计划,看职教湖湘之路

视频加载中...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操亚洲

从教室到工厂,从书本到实践……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围绕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和航空航天装备,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优势产业,着力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力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

顶岗实践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按下循环启动,数控机床的主轴高速旋转,刀具以特定的角度切入材料,带出一丛丛银色的金属切屑……近日,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室里,一名学生正仔细观察着刀具的动作,这名学生就是学校数控2020-3班学生付裕超,此时的他正对企业某高温合金材料试制件进行工艺开发。

然而,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项目二等奖的付裕超仅仅只是学校数控协会的一名缩影。21年来,从该协会走出的600多名毕业生已经遍布湖湘大地,成为数控技术工程师,甚至是引领企业技术生产提升和发展的技术带头人,其中不乏“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者。

据学校党委书记刘建湘介绍,学校紧密对接装备制造支柱产业,加速设备更新换代,构建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7个“工”字号特色专业群,40个专业可就业岗位范围覆盖全省工业新兴产业链达80%以上。此外,为适应专业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能力需求,学校分计划每年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分批次完成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培训。同时,学校邀请行业专家、技能大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共建等人才培养过程,校内教师着重于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行业教师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行业的无缝对接。“目前,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2%,领军人才、能工巧匠兼职教师人数占比专任教师总数的25%。”

近年来,湖南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在全省立项建设30个“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60所“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培育建设20个“楚怡”文化传承基地、80个“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0个“楚怡”职教集团(联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服务“制造强省”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制造业专业群建设,全省开设制造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达55所,新增制造类专业点69个,总数达到734个。支持长沙、株洲、常德等6个城市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城,省级以上园区布局院校212所;支持长株潭国家产教融合城市群建设,近三年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409家。

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实现零距离就业

可视化大屏、灯塔实景、智能看板、设备驾驶舱……近日,在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智工程学院,实训总教练张武金正在介绍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一座对标三一灯塔工厂建造的实训基地。

“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训练以后能够直接上岗,解决灯塔工厂产线用人问题。”张武金介绍道,为了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1:1还原了岗位作业设备。喷涂、切割、焊接、工作岛等多个区域均采用与灯塔工厂生产作业同型号的工业级机器人作为实训设备,同时协调三一集团生产物料作为实训耗材,让学生即时在学校也能真实体验岗位作业任务。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职校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全省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高职院校达67所,10所院校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验收。推进“湖湘工匠燎原计划”,遴选一批优质本科高校作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围绕“制造强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引领行业企业创新发展,为我省制造业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真实生产环境开展教学,推行任务式多样化订单培养模式,全省高职订单(定向)班达到3264个、学生达10.28万人。

调整专业服务产业科技创新

近日,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实训室里,该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学院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教研室老师聂明明正在向学生们介绍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在三代、四代飞机上,飞机复合材料的战场抢修效率直接影响到空军战斗力的持续发挥。而复合材料的每一层厚度只有0.2毫米,修复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真空下固化成型,稍微用力不合适,修复就会作废。”

近年来,学院坚持对接产业办专业,大力调整专业设置,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就是其中之一。据悉,为了服务产业,学校先后撤销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23个,新增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等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13个,构建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特色专业群,形成了覆盖航空制造、维修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其中,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是教育部立项“双高”建设专业群,航空机械制造是省教育厅立项的服务“三高四新”建设重点建设专业群。湖南通航发展公司与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服务与管理全面合作,共同培养湖南通航机场服务、运行和机务专业人才。

然而,学校仅仅只是湖南职校的一个缩影。全省高职院校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主动融入产业链,积极与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共建院士工作站5个,共建名师大师工作室534个,共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