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看展 | 5月31日《老城记忆·在西安“这”地方》开幕!


你眼中的西安的是什么样的?灯火辉煌的CBD中心,还是有着文化底蕴浓厚的悠久历史,亦或是被青年一代的潮流文化所包裹着的古城。


在每一代人眼中的西安都被赋予着不一样的记忆,随着时代变迁,城市不断地更替变换,那些藏在旧街巷、老建筑、老照片,以及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符号的文字、音乐、电影、戏曲与绘画中,都成为了城市的记忆。



5月31日—6月7日,画家陶浒《老城记忆》系列水彩画作品及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在作品中重现西安这座老城的过往和记忆细节,用艺术创造唤醒城市记忆。


艺术家.

陶浒

1957年生于古城西安。

擅长手绘图,是“老城记忆”手绘图品牌创始人;为《西安晚报》之西安地理配插图,为《记忆老西安》《西安旧事》等书配图。



陶浒的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亲切感,每一处笔墨把城市与人的联系都描绘的淋漓尽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长安》杂志社任美术编辑起,便开始美术创作,后来在广州盘桓10年,回来后看到城市变迁,越发难忘过去的西安。于是在老照片中徜徉,获得灵感后,开始用自己擅长的写实手法表达老城的过往,用真实的细节给观者代入感的体验,形成“老城记忆”系列。



著名作家朱文杰赞誉其作品“画出了老西安的精气神!”著名画家林安令说:“陶浒的老西安水彩画,带着包浆。”



艺术家.

李运正

1940年生于陕西汉中。

中国撕纸画传承、发展者之一;2018年被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授予“非遗传承终身成就奖”;陕西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撕纸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钟楼场景与钟楼下的市井生活

▲西安城郊的菜农向城中居民不断地供应着新鲜的蔬菜


李运正于80年代开始撕纸艺术创作研究,其作品先后在《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中国漫画》等报刊/杂志发表;曾在中国“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 清楚邪教”漫画大奖赛、“首届中日作品联展”、“陕西省建材职工第三届书画展”等比赛中获奖。


▲西安第一个规模最大、建筑最美覌的邮政大楼

▲为南大街西京国货公司的宣传


其系列代表作有《西安往事》、《三秦民俗》、连环画(《仓颉造字》、《孔子故事》、《杜康造酒》)、撕纸写意等,李运正撕纸画被苑立誉为“中国撕纸艺术第一人”。陕西电视台录以“撕纸艺术”、“金色的池塘”专题片参与日本进行文化作品交流,撕纸艺术曾被广州电视台收进“华夏奇闻录专辑”向海外传播。


▲西安鼓楼

▲老西安的庭院结构


本次艺术联展,结合西安城市更新的不断演变,以老钢厂、老菜场等城市更新具体实践所带来的“老地方、新生活”的在地体验而展开。



作为老钢厂&老菜场项目创始人全建彪先生,通过与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一次跨界合作,引发出关于“这”作为西安城市更新地标的概念。


2022年8月31日,西安城市更新“这”品牌在“这十年,温暖一座城”城市更新探索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为西安以城市更新的方式打造出城市新地标!



“这”是个啥?

“这”是西安人对话中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

这怂!是这!(发音:si zhe)就这!代表着语气,情感的肯定。代表了多层级的爽快、干劲,自愿自觉地保留和传承文化内涵,“这”与西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可以代表这时、这事、这里、这人、这样,甚至是这年;而它所对标的就是那时、那事、那里、那人、那样,甚至是那年;这两者之间就存在着新与老、现在与过去之间的辩证关系。


当“这”与城市更新产生密切关联,代表着一个由老到新、从过去到现在、从那时那地到这时这地的转变、从传承到创新的转变时,能够传达出老瓶装新酒,或是新瓶装老酒的城市更新地标特征。



《老城记忆·在西安“这”地方》艺术联展与西安城市更新“这”品牌,将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唤醒城市记忆,展现出一个“老而新”的西安。


5月31日下午14:30—17:00还将邀请众多文化学者、院校教授、资深媒体人等,在观展的同时围绕“这”与西安城市更新及艺术创作,共同深入交流!


老城记忆·在西安这地方

时间:2023年5月31日—6月7日

地点: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

西安市收藏协会记录当代摄影专业委员会

非遗李运正撕纸画研究发展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