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好不好,一拍就知道!拍瓜师火了

光明网 显示图片

  炎炎夏日,一口沙瓤西瓜

  能让人瞬间感到舒爽

  最近

  瓜农们也迎来销售高峰期

  而一众瓜农中

  出现了这样一些身影

  他们用手指轻轻敲击西瓜两下

  通过听声判断西瓜的生熟

  网友们给他们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拍瓜师

  01

  西瓜热销催生新职业

  “拍瓜师”听声辨生熟

  清晨,在货车的喇叭声中,刚刚从瓜园摘下的一箱箱西瓜正在瓜棚中过秤、准备出货。

  半人高的西瓜堆前,一个脸颊红扑扑、额头上还挂着汗珠的高个子姑娘戴上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就是拍瓜师张灵慧。

  张灵慧向记者介绍,拍瓜的声音响亮就说明是熟瓜,生瓜的声音则比较清脆。

西瓜好不好,一拍就知道!拍瓜师火了

  △工作中的张灵慧

  1998年出生的张灵慧来自河北邯郸,一年前她来到北京庞各庄,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拍瓜师,工作就是靠眼睛和手筛选出合格的西瓜。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好坏的西瓜,她看一眼或听一下,就能知道是不是可口的好瓜:“每个瓜的声音都不一样。”

  聊起西瓜,如今的张灵慧可是个行家。生瓜皮硬没弹性,弹得手指头疼;熟过头的瓜声音闷,这种瓜切开后,往往瓜肉出了裂缝,放两天就会变质,不符合销售要求。这几天,北京格外热,张灵慧所在合作社也到了出瓜的高峰期。她说订货量大的时候,他们每天需要拍上万个瓜。

  记者查询某买菜平台数据发现,适合一人或人口较少家庭食用的小型西瓜如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

  今年4月底上线以来,庞各庄西瓜的销量直线攀升,小吊瓜、早春红玉、玲珑西瓜等小型西瓜的销量占比逐年升高。高峰期,每天庞各庄的西瓜能售出5000多个,6月上半月已累计售出近5万个,除北京之外还广销深圳等华南市场。

西瓜好不好,一拍就知道!拍瓜师火了

  △工作中的张灵慧

  02

  专家:尽快制定新职业的职业标准

  近些年,诸如拍瓜师这样的新职业雨后春笋般出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新职业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之一。

  张成刚:首先,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进步给整个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了新的动力;其次,社会需求的不断细化及消费水平的升级催生了一些更有意思的新职业,拍瓜师就属于这一类;最后,社会需求的完善也会产生一些新职业。

  近些年,随着新职业的诞生,与新职业相关的劳动权益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传统的劳动者权益角度来看,以前我国的劳动者权益法律法规是以单位制或以企业雇佣模式为基础。现如今,平台商业模式和传统的雇佣模式之间存在差异,劳动法律体系和现有的平台商业模式不匹配,导致了一些冲突。

  对此,张成刚建议,首先可以把平台商业模式纳入传统的劳动法律体系当中,也要在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块更新制度,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张成刚:另一方面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因为很多新职业是刚刚出现的,它的职业规范、行业规范、进入门槛等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果门槛不完善,不同资质的人进来后,有可能会损害消费者权益。

  张成刚认为,新职业出现后,应尽快确认新职业的技能等级、资格资质,包括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等都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