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为公益 浙江文成雷霆救援大队筑起山区“守护蓝”

救援现场 雷霆救援大队 供图

中新网温州6月22日电(周健)“他就是我的亲人,我相信他一定还活着!”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桂山乡,一名老人在山上失联近20个小时,瓢泼大雨、寸步难行,在多支救援队搜索无果放弃救援的情形下,当地的雷霆救援大队却提起精神,继续向大山深处迈进。

最终,雷霆救援大队在一处悬崖下找到老人,但同时也发现队伍已深陷困境。“悬崖处因大雨变得湿滑,无处可攀,一不小心还有滚石,一名队友背包上还盘着一条蛇。此外,通信器材电量不足,体力透支越来越厉害,无法向外界发送具体定位和求助。”雷霆救援大队队长林加安受访时说,他们足足用了三个小时才找到出口,“感觉自己差点‘折’在里面了”。

“当他们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冷得发抖的身体,我不能用言语表达敬佩,只能直接上去给他们拥抱!”文成县公安局珊溪派出所所长赵均浪对记者说。

日常训练 雷霆救援大队 供图

事实上,这只是雷霆救援大队的一次普通救援。雷霆救援大队于2015年在文成成立,是一支纯公益的救援队伍,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该队伍共接到救援热线出勤指示345次,出动车辆456台次,出动人员3420人次,成功被救生命161人。

谈起队伍的创建,作为雷霆救援大队创始人之一的林加安表示,文成地处浙南山区,地形复杂,峡谷、山塘水库众多,成为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和众多驴友的青睐地,救援需求量大,“我们创始人都是野外探险的爱好者,起初都是雷霆户外俱乐部的成员。考虑到文成的现实情况,就一起组建了救援队,为社会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如今,队伍成员已从起初的15人增加到237人。他们来自文成的各行各业,通过大队的日常培训,学习救援技能并考取相关证书。雷霆救援大队秘书长虞建森告诉记者,救援任务划分成四个等级,只有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队员才能去参加具有危险性的救援活动,“每次紧急救援都是生与死的考验。出发前点名,回归的时候点名,七年保持队伍零损伤,这就是雷霆”。

教授应急救援技能 雷霆救援大队 供图

“我们只是一群普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也会有矛盾,可是一到救援现场,大家就是生死相依的兄弟。”虞建森表示,“‘我相信他们不会放弃我’,这就是每个雷霆队员的信念。”

眼下,雷霆救援大队向着正规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组织架构,进行详细的职能分工,救援范围也从山野救援转向自然灾害等多元化救援。

据悉,该救援队设置了废墟救援组、山地救援组、水域救援组、急流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心理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无线电通信保障组等多个部门,并在文成多个乡镇成立中队。“各个职能部门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确保每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为辅助政府、服务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虞建森说。

除了紧急救援,雷霆救援大队在日常还开展多项巡查工作,以防患于未然。近年来,该救援队深入文成30多个小流域查找隐患点,排查出野外活动安全警示点15个,同时深入峡谷,在峡谷溯溪线路上安置安全标识,给线路编码。

就在2023年6月初,有5名驴友被困文成一峡谷中。得益于上述安全标识,被困驴友精准地将所处位置告知救援队,快速获救。截至目前,雷霆救援大队已经在文成县3条溯溪线路内安置安全标识40多处,有效遏制了野外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雷霆救援大队还积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向民众宣传应急救援知识,帮助他们掌握野外遇险自救的基本技能,做到平时能防、遇险能救。

“经常有民众拿礼金来感谢或支持我们,我们都是拒绝的。”林加安表示,救援队在成立之初,就以“携手为公益”为核心理念,以“无偿为社会提供救援服务”为宗旨,“我们不收民众的一分钱”。(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