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这些的当心!医生提醒:死亡率或近100%!

一到夏天

各种各样的海鲜

就让督督熊眼花缭乱

胃口大开

海鲜好吃

烹饪时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

一不小心就可能

被蟹钳伤、被虾刺伤

被鱼咬伤、被贝类割伤

......

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是冲一冲

拿创可贴包一包

然而你知道吗?

小伤口也会带来大麻烦

因为吃螃蟹,1死2感染!

医生提醒

近日,3人被鱼蟹扎伤并导致感染创伤弧菌,症状较为严重。截至当前,其中两位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大幅好转,而另一位患者则因就医不及时,抢救无效身亡。

创伤弧菌是啥?为什么会如此凶猛?

海洋创伤弧菌,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细菌,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


生食携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或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带菌的海产品刺伤,或被海水中带菌的海生生物蜇伤,都容易被感染。


“从地域上来说,我国的东南沿海都是创伤弧菌感染比较高发的地带。”


接诊上述患者的医生介绍,作为一种高度急重症的疾病,创伤弧菌感染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死亡率能接近100%。

那么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创伤弧菌?

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创伤弧菌的前期症状主要以局部皮肤的刺痛、麻木为主。随着时间发展,一旦症状快速加重,并进一步出现发热、寒战、皮肤肿胀明显加重甚至出现典型的血性大疱样皮损等症状,则很有可能是创伤弧菌感染。

不少患者反映,在刚刚受到创伤时,伤口局部会有刺痛、麻木的感觉,但是很多人并不太会在意。经过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肿胀一旦突然增大很多,甚至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那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感染了创伤弧菌。

医生:这种被海鲜刺伤的情况,大部分创口比较深,只经过表面的消毒难以做到有效杀菌,所以我们建议要密切观察,如果红肿症状进展非常迅速,并同步出现发热症状,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一般认为

创伤弧菌的病情发展会按小时计算

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

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

则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100%

目前

创伤弧菌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

1 被鱼虾在内的海生生物刺伤导致皮肤感染

2 在皮肤有创口的情况下接触海水

3 此外,生食海鲜也有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创伤弧菌


在这里

督督熊要提醒的是

如果不慎感染了创伤弧菌

请一定要记得及时就医

虽说被海鲜刺伤而感染

不算普遍现象

但一旦遇上后果不堪设想

在生活中不得不防


如何避免被感染?

❶ 应尽量将水产煮熟再食用;

❷ 避免受伤或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❸ 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挖螺挖螃蟹等的市民和游客,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靴套;

❹ 在挑选或者食用海鲜时,要注意不要被尖刺部位扎伤,尽量戴上手套进行操作。


如果不慎被海鲜刺伤,切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因为创伤弧菌是嗜盐性弧菌,正确处理方法如下:


不小心被扎伤怎么办?

❶ 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❷ 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另外

大家一定要记着

切勿乱用一些不可靠的土方法处理

用米酒消毒

米酒酒精含量很低,消毒效果非常有限。

用食醋涂抹伤口

用食醋涂抹伤口有可能加速嗜酸细菌的生长繁殖。

往伤口撒白糖、食盐

往伤口撒白糖、食盐会使细胞脱水死亡,不仅会痛,还会影响伤口愈合。

伤口撒面粉

面粉确实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面粉中难免沾了一些细菌,可能引起伤口感染。

如果不小心被扎伤

还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

你就要重视了


❶ 伤口里有鱼刺等异物

被海鲜弄伤,海鲜身上的钳、刺等异物可能留在伤口内。此时,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取出,否则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❷ 皮肤伤口又窄又深

被蟹钳、鱼鳍刺伤后所形成的伤口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创口大多比较深、比较窄。


这种深而窄的创口很容易形成一个少氧甚至无氧的环境,特别适合一些厌氧菌的繁殖和生长,特别是破伤风杆菌。


一旦被感染,破伤风杆菌就会释放毒素,引起全身肌肉痉挛,甚至死亡。


对这类伤口,大家可以先用清水冲洗消毒后到医院做清创处理。医生一般会建议打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感染。

❸ 伤口剧烈疼痛、红肿、局部现红斑,伴有高热、畏寒


这可能是被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症状,此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及时治疗。只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抢救成活率在70%以上。


来源 | 人民网科普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