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罪治理数字化的海淀实践

轻罪治理数字化


轻罪案件在一段时间内的集中发生,往往反映出社会治理存在一定的堵点与漏点,而排疏堵漏则是轻罪检察治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立足办案,研发“轻罪治理图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高效开展溯源治理工作。


整合数据 实现轻罪类案分析


“我办的这两个贩卖毒品的案子都是通过快递完成交易的,但快递公司对违禁品的安检通常很严格,我觉得有点反常,大家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在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一次检察官联席会上,检察官邹振提出了这一问题,与会检察官纷纷表示遇到过此种情况。这是否意味着在本不该出现毒品的快递链上出现了漏洞,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带着这样的疑问,第三检察部的检察官们迅速开展溯源治理工作。


但令所有人头疼的是,治理工作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难题。在检察实际工作中,各办案组的数据并不互通、案件法律文书内的数据均以非结构化形式存在,这造成了案件数据散、提取难、整合难。


“如果想要分析某一类案件的发案规律,就需要先把这类案件所有的案卡信息、法律文书都找出来,组织人力从中依次提取出所需要的数据,比如作案时间、地点、方式等,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邹振说,“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某类数据有缺失,我们还需要再重复第一个过程,对数据进行二次提取,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这一问题让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意识到了“数据”对于开展轻罪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不再被数据提取整合所累,海淀区检察院结合检察数据特点和需求,以办案系统和法律文书中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设置学习算法,设计研发了“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以下简称“图鉴”)。


图为“轻罪治理图鉴”模型界面


“‘图鉴’研发成功后,我们从所有贩毒案件的法律文书中,提取‘交易方式’这一数据,就能很轻松地发现通过寄递方式贩毒的案件占贩毒类案件的比例超过60%。”邹振说到。


针对这一问题,第三检察部在2022年联合二十余家寄递行业及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座谈会,最终在切实履行安全运营职责、完善监督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2023年7月,第三检察部对以寄递方式贩卖毒品的案件治理工作开展“回头看”,自2023年以来,此类案件受案量明显降低,治理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数据是连接这两个阶段的关键一环,所有的线索都是靠数据分析产生。”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负责人吕晓华说,“每一个案件就像一个个小的‘数据孤岛’,单独看并不起眼,但是如果将岛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蕴含无尽宝藏的‘数据大陆’。所以我们研发‘轻罪治理图鉴’的一个初衷,就是为轻罪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发现线索 实现轻罪案件类案治理


超市盗窃类案件是近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轻罪案件,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对此类案件的治理已经持续多年,在此期间,依托“轻罪治理图鉴”的数字赋能,治理工作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高效。


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刘晓丹介绍:“我们在办案中关注到,有的超市盗窃案件持续时间长,盗窃次数达到十几次,半年以上超市才报案,但赔付金额却很高,远超损失金额的好几倍。这频繁发生的此类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涉案超市最初是真的没发现吗?还是发现了故意不报案?有的检察官提出这有没有可能存在‘养案’的可能?”这种猜测的印证却在当时遇到了很现实的困难,需要提取多角度的数据进行碰撞,比如哪几家超市被盗次数最多?哪几家超市赔款数额最多?这两者数据之间有没有重合等。


在“轻罪治理图鉴”建用过程中,为了解决超市盗窃案件线索发现难、挖掘难的问题,在“图鉴”中设置了专门算法,提取了超市盗类案中,不同超市的案发次数、案件持续时长、嫌疑人盗窃次数、赔付金额等数据,试图捕捉不同数据中的高频要素。通过比对分析,果然发现辖区内某超市在单个案件中被盗次数、赔付金额均远高于其他超市。为此,检察机关对该超市予以重点关注,并将办案中发现的敲诈勒索线索和证据移送至公安机关。案件查明后,该超市的防损人员最终获刑。


与此同时,借助“轻罪治理图鉴”的地图功能,海淀区检察院对超市盗窃案发情况进行了综合治理。“地理要素是构成犯罪的最基本要素,我们直接把每一个案件发生地打点到海淀区的卫星地图上,一张犯罪热力图就产生了,颜色越深,这一地区的发案量越高,越能够反映治理存在的问题。”刘晓丹检察官进行了演示,“通过地图,明显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超市盗案件多于其他地区,不同的超市也呈现不同的案发数量。”


不仅要“治一例”,更要“治一域”。海淀区检察院结合犯罪热力图,向海淀全区各大商超发放了超市盗窃警示教育海报,张贴在超市的醒目位置,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触碰法律底线。同时,针对部分案件高发的区域和超市,专门投放了海淀区检察院根据真实案例拍摄的警示教育短片《一念之间》,引导商超合法维权挽回损失。2023年以来,海淀区检察院受理的超市盗窃类案件下降95%。


图为超市自助结账类盗窃案件宣传海报


“轻罪治理图鉴”的投入运行,使办案线索的发现变得更加高效,通过让数据“活起来”,以案件涉及的行业、重点区域为划分要素,不断发现轻罪治理线索,有效开展了多项检察监督。


多方联动 实现轻罪案件综合治理


海淀区检察院始终树立融入社会治理的大局意识,将数字检察建设融入海淀区数字城市建设全局,坚持“四大检察”融合发展理念,依托模型开放性的运用场景,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提供监督线索和数据支持。在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交通安全领域,海淀区检察院联合多方力量、运用数字技术,守护出行安全。


在2022年,海淀区检察院运用“轻罪治理图鉴”中的交通肇事案件界面,对交通肇事案件案发地点、时间、涉案车辆类型和车辆所属公司等进行数据分析碰撞,发现渣土车等重型车辆引起的交通肇事案件占比较高,其中有一家公司存在所属重型车辆短期内接连发生亡人交通肇事案件的情况。经进一步调查,发现上述公司存在违规指派无货运通行证车辆运输或指派路线、时间与货运通行证不符等情况。海淀区检察院向相关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同时将该情况反映给相关主管部门。


图为检察官通过地图打点形成“热力图”查看案件分布情况


“在办理涉及交通安全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深挖案件背后的线索并及时想办法解决。守护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是我们与每一个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吕晓华说道。海淀区检察院以“轻罪治理图鉴”为依托,与海淀分局探索共享数据分析研判,与交通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多次座谈,研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共同治理等相关工作,推动不同部门间打破壁垒。


图为检察官实地走访查看交通安全标识设置情况


2023年,海淀区检察院还借助“图鉴”电子地图的定位测距功能,精准定位到刑事案件发生地点并查看周边环境,据此发现辖区内部分中小学周边交通肇事和事故型危险驾驶案件高发,学生通勤路存在安全隐患,发现相关线索近百条。经实地走访取证,发现部分校园周边存在交通安全标识设置不完善等问题,目前已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并获回函,相关问题已经予以完善。


海淀区检察院强化内部联动,根据业务需求为公益诉讼检察、民事检察专项监督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模型的数据支撑作用。


落脚街镇 共同推进区域平安建设


街镇是社会区域的基础单元,街镇治理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图鉴”从设计之初,就旨在为海淀区的街镇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图鉴’有专门的街镇治理模块,能直观地看到街镇中犯罪的点位和具体信息。”海淀区检察院“图鉴”研发工作组成员武勇彤说,“在系统内部,我们还设置了算法对各街镇案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握犯罪活动特点和刑事发案规律,形成犯罪大数据画像,进而提出犯罪预防和社会治理建议,为区委、街镇决策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目前“图鉴”的部分数据指标已纳入区域考核体系,在区委政法委的指导支持下,海淀区检察院将“图鉴”所反映的犯罪态势及时反映给各街镇,为街镇工作提供精准数据的支撑,建立起与各街镇共同融入首都精治共治法治城市治理格局的桥梁,助力平安海淀建设。


为了精准定位城市治理薄弱领域,检验治理工作实效,海淀区检察院还设置了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三个指数,用来评估城市安全状况,并通过分析指数及其所含指标的变化,复盘治理过程,判断治理工作的成效。


在“图鉴”指数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检察院组织成立了轻罪治理指数指标体系工作专班,在征求基层政法委员、派出所、物业等多方意见的前提下,由海淀区检察院编纂形成北京市检察机关轻罪治理指数指标体系,并在全市八个基层院推广使用,旨在以指标体系为载体,将检察业务数据化,以检察视角评估区域轻罪治理、城市治理水平,进而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从交通、人身、财产、金融、社会秩序等方面对轻罪治理、城市治理的不同层面进行评估,进一步放大了检察数据的价值。”吕晓华说,“借助指标体系,我们对城市治理开展检察视角下的评估,实现对社会治安风险隐患标本兼治,服务新时代更高水平城市治理。”


下一步,海淀区检察院也将根据各街镇实际需求,主动提供普法宣传、警示教育、矛盾化解等多样化检察产品,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治理大局。


2023年,海淀区检察院以“共同构建城市智慧治理共同体”为思路,以模型建设为契机,将数字检察建设融入海淀区数字城市建设全局。


“打造‘轻罪治理图鉴’只是轻罪治理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以轻罪治理数字化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无限可能,接下来我们将从业务实际出发,持续对业务逻辑和指标设置进行优化完善,强化‘图鉴’模型的应用,以小切口促进大保护,为平安海淀、平安首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吕晓华说。



来源:北京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