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黑色黄金”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在95%以上的无机纤维,由不同原料经聚合、纺丝、氧化、高温碳化而成。根据原料种类,碳纤维主要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3种。其中,以石油化工产品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占世界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是高性能碳纤维的最主要来源。

碳纤维具有细如发丝、轻若鸿毛、强过钢铁等优异性能。碳纤维直径通常为5—7微米,只有头发丝1/10左右粗细,密度较小,一般为钢的1/5、钛的2/5、铝的3/5。虽然“身轻体薄”,一副由碳纤维制造的自行车车架,重量仅600克左右,相当于3个苹果;一根1米长的T1000级碳纤维,手指粗的一束,重量只有0.5克,可以拉动两架民航客机。但碳纤维强度却非常高,一般为钢的35倍。

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一定数量的碳纤维“细丝”像编绳子一样缠绕起来,一束标准的12K(即1.2万根)碳纤维不到一支铅笔粗,却可以承受130千克左右的重量。同时,碳纤维能在3000摄氏度高温下安然无恙,在零下10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其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并且能在酸、碱、油、盐等各种腐蚀性环境里使用,可谓“真金不怕火炼”。

要想获得这样的特性并不容易。碳纤维制备流程长、工艺复杂,难度堪比芯片和微纳光刻。当前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光刻技术达到几纳米尺度,与之相似,高性能碳纤维也要求碳纤维内部缺陷控制在10纳米以内。碳纤维还要经过从普通室温到1700摄氏度甚至2500摄氏度的高温碳化。可以说,每一束碳纤维材料都是千锤百炼得来的。

碳纤维兼具碳材料的高强度和纤维纺织材料的柔软可加工性。一束手指粗的高强度碳纤维可以拉动飞机,碳纤维还可以编织成纤维布,根据需要编织裁剪成特定形状,经树脂固化变成比高强钢强度更高的材料。因为拥有多种优异特性,碳纤维应用广泛,成为航空航天、电力、交通运输等高端装备、重大基础工程、新能源等领域重要支撑性材料。

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的用量常被作为衡量航空航天装备水平的重要标志。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于飞机、卫星、火箭等的制造,还能帮助产品减小噪声、节约燃料。例如,民航客机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重量比传统钛合金减少500多公斤,机身整体重量减少1吨,飞机油耗大幅度降低,航程实现有效提升。将碳纤维加入推进剂和发射药中,还能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提高推进剂燃速,改善发射药的燃烧性能。

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汽车和风电领域,碳纤维成为提升性能的利器。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制造,能大幅提升汽车的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减震性能、安全性能。高端精密的一级方程式赛车,各车型无一例外地应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车架、车身、底盘等,使车身减轻质量40%到60%,还保持了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基于碳纤维材料,有的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制造出车身重量不到300千克的超级跑车。

在风电设备方面,叶片主梁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武之地。这些主梁长度往往超过70米甚至达到120米,使用大丝束碳纤维进行制造,可以明显降低叶片重量,增加叶片刚度,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整个机组的发电效率、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在体育运动装备制造中,碳纤维也能一展身手。如在网球拍、自行车、高尔夫球杆、滑雪板、皮划艇制造中,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重量轻的优势,可以减轻运动员“负担”。与铝合金球拍相比,运动员使用碳纤维制作的网球拍,可以将击打的最高球速提高20%,达到250公里/小时。未来,随着技术提升和成本降低,将会有更多运动装备用上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耐腐蚀、重量轻等诸多优异性能,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前景广阔,被誉为“工业黑色黄金”。新世纪以来我国组织开展碳纤维科学技术攻关,碳纤维工程化、产业化、国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碳纤维产量已占全球1/3。

摘编自“高性能碳纤维——应用前景广阔的新材料”,作者徐 坚,载《人民日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