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看拼音,写词语”

本学期即将结束,学生们也即将迎来期末学业质量水平检测。本学期的学业质量水平检测,与以往不同的是,就是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与落地的背景之下,我们首次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要求,我们的水平检测试题,就要进行重新考量。

今天,我们以传统题型“看拼音,写词语”为例,谈谈此类题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的守正与创新。

传统的“识字与写字”题型

这样的“根据拼音写词语”,伴随着很多小学生,就是现在也是这样。这样的题型有什么好处吗?

首先这样的题型快捷、直观。这样的题型,便于老师出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就能快捷将众多的词语罗列出来;学生在做题时,只要拼音没有问题,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这样的题型无论是对老师的出题和批改,还是对学生的完成与修改,都非常的快捷,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题型对于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都有提高。这也是这种题型一直风靡几十年的重要原因。

其次,这种题型能更好地完成小学阶段对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历次课标对于小学阶段的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对于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完成,此类题型可谓是应运而生。对与错,一看便知,一看就知道怎么讲,确实能提高效率,也便于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识字与写字”题型的创新

以上两点,确实让我们的教,学生的学,方便快捷,效率极高。但这种题型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我们从课程标准对于命题要求的表述中,也能找到上述题型的一些不足。

从课标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根据拼音写词语”,是为了写词语而写词语,目标和手段极为单一。课标对命题要求是以“情境为载体,根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其中的关键词是“情境”。如果我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识字与写字”的题型,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实现了统一,也就是通俗的说,怎么教就怎么考,我们还是要以常规的教学过程为例:

《四季之美》第一板块识字与写字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识字与写字

在作者清少纳言的笔下,春天最美lí míng( ),那时的天空泛着红( ),飘着彩云;夏天作者喜欢qī hēi( )夜晚里翩翩起舞的萤火虫;秋天的黄昏,作者喜欢朝( )里飞去的 ,比翼而飞的 ,加上风声、鸟鸣更让人心旷神怡;冬天作者喜欢——

(1)在拼音的后面写上本节课的生字。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黎明的黎字下半部分的写法,漆黑的字右半部分的写法,然后两个字形成比较,在书写当中形成“一字不两捺”的意识,同时也可以按照这种汉字的书写习惯,拓展其他字的写法,如“这”“食”等字的写法。

(2)给红色字注音。结合字典和语言环境,给两个字注音。晕字的注音容易发生错误,此时一定要注意在句子环境里的读音。窠字是生僻字,我们要结合字典,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这样在具体的理解实践中,理解词义,读准字音,我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不会轻易忘记。

(3)补充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和本段的语言环境,说出作者冬天最喜欢什么。

设计意图:再这样的设计当中,我们将读音、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感知结合在一起,实际上也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解决我们基础性地问题,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我们要解决难读的、难理解、难感知的问题,在这里,就是稍稍改变一下我们识字、写字的思路和整体感知的套路。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过程,融入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一具体的学习任务情境之中。对难读读音的掌握,对易错字的识记,对词语的理解都是在一个整体的学习情境中。如果我们的教学和我们的最终命题题型,都是这样的话,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我们继续看《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识字与写字

借助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 )魄(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车间,这里低矮得令人感到yā yì ( ),房间四壁潮湿颓( )败,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正值盛夏kù shǔ( ),让我感到犹如蒸笼。母亲十分忙碌,清楚我的来意之后,从衣兜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 )裂的手指数完之后,有弯下jǐ beì( ),继续工作。我鼻子一酸,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可是后来,母亲又凑足钱给我买了《青年近卫军》。

(1)给红色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结合语境,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并根据课文内容,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作者“失魂落魄”的状态,要注意不能加上失魂落魄这个词语。

(4)上述文中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的鼻子一酸?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打动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课标说语文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开,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生字词”和“整体感知”,我们能否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开呢?上述教学环节,将“生字词”和“整体感知”整合在一起,整合在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具体展开读、写、理解感知的具体过程中去,同时也是紧紧围绕紧紧围绕“慈母情深”这条线索来展开。

从设计意图上,不难看出,也是将“识字与写字”融入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之中,并实现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两个教学过程的融合。

从创设情境的角度,我们同样可以设计“识字与写字”的题型,我们以五上第八单元为基础,设计另一种题型: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宋人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 ;而冰心先生在读书时,遇到kǎi xuán ( )不会读,但依然把耽误自己读懂文章,初读《红楼梦》时,她不喜欢女生女气的( )、哭哭啼啼的( ),一直到了中年才明白书中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的xīng wáng shèng shuāi( );在作家叶文玲通过读书,他明白了: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开始离不开借( )和模仿,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 )心( )血的创造。看来,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所言不虚。

1、根据拼音写词语,并给文章填空。

2、根据语境,给红色的字注音。

3、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非常贴切,想一想,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这样的出题形式,把识字与写字嵌入在具体学习情境之中,并结合阅读和表达,整合了考察目标,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