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蒙面抢银行入狱,8年后再次考进重点大学,你怎么看?

还记得8年前,那起引起社会轰动的北科大学生抢银行案件吗?这名学生黎某不仅服刑完毕,出狱复读不满一年,便以598分的成绩再次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在办案过程中,法官尚秀云得知黎某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987年2月9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6岁便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北科大,但因患口吃和抑郁症,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才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他之所以抢劫银行,是希望“死前”弄到一笔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黎某入狱后,尚秀云一直对他跟踪帮教,出狱后,黎某回到曾经就读的高中,开始补习功课,为再次考取大学而努力拼搏。黎某不负众望,今年高考再次拿下高分。
  • 高考状元蒙面抢银行入狱,8年后再次考进重点大学,你怎么看?-图1
  • 高考状元蒙面抢银行入狱,8年后再次考进重点大学,你怎么看?-图2
  • 高考状元蒙面抢银行入狱,8年后再次考进重点大学,你怎么看?-图3
59回答·13万阅读
禾页老师

2017年08月18日·中学高级教师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一、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人的心智和智商是两回事。

当年就是高考状元,出狱后未满一年又重新考进重点大学,这个人的智商应该不低。

但是当年他竟然做出了蒙面抢银行的傻事事,可见智商高的人,心智未必高。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他过往获得的一切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总合,包括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聪明人办傻事,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开启。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在生活中没有进行人格素养的培养,没有启蒙心智,这样的人不是社会中的人,不是具有良好公民素养的人,只是一个行走的书袋。

好在有几年的监狱生涯,经过相关人员的帮扶教导,开启心智,现在的他应该和当年完全不同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社会还是应该给他多些宽容,给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

二、人品比分数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认识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要比试卷上冷冰冰的分数更重要。

高分确实可以带来功利色彩上的荣誉与成功,但,如果人格中有缺失,那就是个随时可以被点燃的炸药包,害人害己。

在小学时,有一门课叫《道德与法治》,很多学校老师甚至家长学生都对这门课不重视。一学期学下来,课本还是崭新的,根本没有翻开过几次。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否则还会出现几位分数很高,却在人格上有污点的学生。

建议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中午吃罢午饭,可以一起看一看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对于普法守法,法律意识的增强,很有帮助。

三、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有疏导的正确渠道。

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凡是学校都应该有心理咨询教师和心理咨询室。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即时疏导大于补救。

有很多小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宣泄抒发疏导,日积月累就会爆发成大的事件。

建议这位重新踏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可以选修一些心理课程,让健康的心理为幸福人生保驾护航。

请关注“禾页老师”,一起交流教育话题。

俺油菜

2017年08月19日·中学历史教师

8年前蒙面抢劫银行,锒铛入狱,往事不堪回首,8年后浪子回头,迷途知返,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敬佩尚法官,探其良知未泯,无私关爱,将其引向人生的成功彼岸。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弱势群体,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关爱迷途羔羊,让他们适应社会,走出阴影,重新做人。

良知未泯

黎某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6岁便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北科大,但因患口吃和抑郁症,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才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他之所以抢劫银行,希望“死前”弄到一笔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见黎某良知尚未泯灭。



无私关爱

黎某被判刑后,尚法官一直坚持跟踪帮教,曾先后多次与北京海淀区未审庭法官远赴江西回访帮教黎某,送给他励志书籍、判后救助金,亲自为他过生日,鼓励他勇敢面对、大胆前行。



宣判后,尚法官还邀请李教授对黎某进行心理疏导,为黎某积极改造、考取重点大学的励志道路中点亮了勇气与信心的明灯。在最悲观、绝望和迷茫的时候,尚法官、李老师等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与黎某交流谈心,让他逐渐找回了自信和生活的目标,给了他努力改造、积极向上的勇气。



经过尚法官长达几年的关怀,黎某的抑郁症有了好转的迹象,同时对于生活有了一个良性的认知,出狱之后就重新学习终于获得新的成功。对于一些原本就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只有用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学会适应

黎某再次步入大学校门,不过物是人非,已不再是当年的心境,不再是青春少年。尽管心理疾病和生理缺陷有所调整和好转,但想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黎某必须拥有坚强的内心世界,学会淡化痛苦,放大幸福,变不利为有利,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适应环境,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和工作,并且勇敢而自信地面对一切困难,才能在向理想拼搏的道路上不再误入歧途。



黎某仅是千千万万失足少年中的个案,尚法官为代表的爱心人士,通过教育、感化和挽救,很多少年跟黎某一样开启新的生活,走向新世界。希望我们全社会都拿出一颗爱心,伸出援助的一双手,以充满爱与关怀的举措挽救失足少年和他们的家庭,为更多少年带去走出阴霾、重获新生的信心与勇气。

鲍金勇

2017年08月19日

1、可以说,这次出狱后,还能以这么高的分数考上重点大学,法官尚秀云功不可没,毕竟她一直在帮教,一直在扶持。

2、首先说说黎某当年读北科大时为什么会患抑郁。如果其家族没有这个病史,那么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慢慢产生的,毕竟其有口吃,到了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于是一定会有自卑感,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压力感倍增,甚至自我否定,等等。说明当时,他没有调适好自己,也没这个能力,于是变得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

3、再说说抢银行。一说抢银行,就觉得很荒唐,一个大学生,手无寸铁,没有团伙,如何抢?同时,他不知道这个行为的结果吗?当然,这个动机很好——为了让父母过的好一些,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啊。我想,作为学生,黎某应该知道这是违法的,只不过,在死亡面前他都不怕,害怕什么,于是在“为了父母过的更好”这个动机推动下,就干了这个蠢事。其实,根源还是抑郁症,甚至想死。

4、再说说坐牢。坐牢7年,可谓最好的年华都留在里面了。在里面有的人痛不欲生,有的人面对现实寻找希望。而黎某则是寻找希望,尤其是在法官尚秀云的帮教下,逐步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5、一旦不计较过去,树立了对未来的信心,很多人的生活就会一下子变得光明了。黎某能继续选择高考,就是想挑战现实,对未来有信心的表现。他成功了,这是他很大的一个转折。

6、所以,一个人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这个案例其实能给我们很多启示:1) 任何时候都要接纳自己,无论成败得失;2) 要相信未来,无论有多困难。因为这是继续走下去的信念;3)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庭、社会、学校都要行动。

7、黎某马上就要进入新的环境去学习了。新的挑战、困难,都会如期而来,甚至措不及防。相关的学校要多及时关怀引导,其个人也要学会调节,及时寻求帮助 。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作者,新书《让毕业后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即将出版。

大雄老师

2017年08月18日

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我内心第一个真实想法。好励志,加油奋力前行。这是第二个想法。

我曾经鼓励学生,犯错不可怕,但是怕你们不知悔改。直到有一天我脑海里突然再冒出了一句。

那就是“犯错不可怕,可代价,你不一定承受得了”。这也是可以赠给这名曾经高考状元的。代价,你不一定承受得了。他很幸运,最终再度走出监狱,成了一名重点大学生。

从这件事上,我有几个小小的认知。

一、人生中导师很重要

导师不等于老师,老师一般只传授知识,不一定要负责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各方各面。在老师中,最像导师的,应该就是班主任了。

言归正传。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黎某不是遇到了尚秀云法官,他这一辈子,就算是完了,即便是走出监狱,他也不一定走得出抑郁症已经因口吃带来的自我不自信。

可以说,如果黎某早一点遇到像尚秀云这样的一个人生导师,他的路不至于弯曲了这么多年,可能早就成为人生赢家了。

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一是规正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没准啥时候我们也成了别人的导师,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人一生,一句话,也可能会毁灭一个人。

身为老师、身为父母,更应该谨言慎行。尤其是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尤其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因为良性的引导,比怒骂责备,更有效。

黎某抢劫之后,肯定也是骂声一片,如果尚秀云法官也怒骂他,如果没人原谅他,帮助他。他或许,早就撑不下去了。

二、我们的教育,缺乏法制教育

在美国,如果你的树长到别家院子里了,都可能会被诉讼。这事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有点小题大做,可是它反应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人家是普遍知法懂法的。

可是我们来看黎某这事儿,作为高考状元,作为大学生,临“想死”前,想给父母弄点钱,就去抢银行了。

这事儿,是一个大学生该干的吗?而且从他的初衷看,他还有一颗孝敬善良的心。

可他就这样干了。

我想起身边一所中学发生的真实故事。几个高中生去打架,把别人打死了。因此被关进了监狱。

监狱犯人调侃他们:“我们明天去逛街,你去不去。”

这几个孩子慌忙回答:“去去去的,我们绝对不乱跑。”

监狱犯人哈哈大笑。哪家监狱可以逛街了?

你看,这几个孩子,进监狱了,竟然会被一个逛街的话骗到,他们可是高中生啊,而且成绩都还不错。

缺乏法制教育,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法制观念的他们,就极其容易选择铤而走险,酿下难以挽回的后果。

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弥补上这块短板。

三、学会去挖掘自己的优点,对于无法改变的缺陷,认可它的存在

这其实就是新木桶理论,加高你的长处,让别人看到你长处,以弥补短板。如果黎某认可自己口吃是自己无法改正的缺陷,知道学习能力是自己的强项,去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他也不会选择这样的路了。

我们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黎某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能够善用自己的长处,黎某肯定会走得更远。

因为他去的大学,已经给了他这个可以走远的平台了的。

每个人,都注定会有一些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一点,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不应该纠结在那些缺陷里。认可其存在,发展自我。

你也许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关注我讨论。

倾一生

2017年08月19日

我觉得他之前主要是心里问题,没适应社会,从他抢钱只是想“死前”为父母弄点钱来看,他本性还是好的,他要是克服自己的心里问题,还有这个这会能不能给予他宽容和谅解,让他可以重新融入这个社会,希望他以后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