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到底应该学什么?

99回答·13万阅读
老穆说语文

2019年01月23日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有的学生到了高三,竟然还不知道何谓语文?它是如何由来的?

穆老师认为,如果你想真正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先了解这些。如下图:

如何学好语文?牢记以下八个字

听、说、读、写、思、悟、记、练

🏮一、〖听〗有态度地听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听取老师的教诲,听父母及长辈的经验之谈……

🏮二、〖说〗有目的地说

🏮三、〖读〗有感情地读

🏮四、〖写〗有效率地写

🏮五、〖思〗有方向地思

比如思考作文如何写,要一环扣一环,从源头到成文。

🏮六、〖悟〗有体会地悟

体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七、〖记〗有条理地记

🏮八、〖练〗有意识地练

练习试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既要知道错误原因,更要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高考战略军师

2019年01月24日

中国人喜欢中庸,写文章也不例外。无论什么文体,都力求客观、全面、公正,唯恐观点偏激,务必滴水不漏,怕给他人落下攻击的把柄和嘲笑的口舌。

其实,中庸的观点未必正确,偏激的表达往往才能有新的思想。下面的文字也是如此,感性有余,深度不足,到处都是漏洞,不过全是自己思考所得,不求认同,只为一吐为快!!

(一)还记得你的语文老师吗?

说实话,教过我的语文老师——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我大都记不得了。有的老师虽认真但无趣,有的老师虽有趣但浮夸,难得几位才高德重的,我却与他们接触不多,敬重仰慕有余,可供回忆的细节全无。

最后剩下的一位,是小学的张玉先老师。

她相貌平平,脸上还有不少的雀斑,自然算不上漂亮,并且常含威严之色,更难令人有亲近之感。

我在班级里,无论是日常表现还是学习成绩,都可以算得上优秀。 但一次上课时,我与同学谈笑风生相当投入,完全无视台上张老师那威严的目光,于是她拿起讲台的一支粉笔头,准确而有力地掷中我的脑袋,目光依旧威严地瞪着我,嘴里课文的讲解却丝毫没有停顿。我头上的疼痛并不强烈,心里的触动却相当大,忙缩头弓背,老老实实地听课。

还有一次,我向张老师请教一个字的读音,她当时也不能确定。于是下课后她带我到她的住处,然后弯腰单腿跪在地上,吃力地从床底拖出一只大箱子,从箱子里拿出一本字典,查到那个字,耐心地话讲给我听。然后又问我:有字典吗?我说没有,她就把字典送给了我。

好像是四年级吧,她嫁到了淮阴,不再教我们。临行前,她到班级里与我们告别,讲了几句话,然后朝我们挥挥手,威严的目光和瘦小的身影就消失在操场的尽头……

我愣愣地看着她的背影,没有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流泪或哭泣,但内心的遗憾与不舍至今清晰而真切。

这就是我唯一记得并且想念的语文老师。

“所谓教育,就是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忘记后,剩下的那部分。”

张老师曾经教给我许多语文知识,但是现在大都记不起来了。我记得并且感激张老师,更多的是因为她的一个威严的目光,一个弯曲并跪在地上的身影,还有她临别时那挥手的画画……

语文名师于漪

(二)语文老师有用吗?

回顾我三十多年语文学习的经历,语文老师的影响微乎其微,语文的学习几乎靠我自己。

小学时我就喜欢看书。从《故事会》到《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连环画,从《童话大王》到《吹牛大王历险记》,我如饥似渴,见书就看。不要夸我多爱学习,读书其实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非要找个功臣,那应该感谢的肯定是我的父母。

妈妈是文盲,爸爸只认得几个字,但是他们疼爱我,对读书这件事充满着敬畏,只要我在看书,他们就很开心,只要我想买书,他们从不拒绝。小学四年级时我的连环画就已经有了一百多本,在当时,与同龄人相比,我也算是个超级书迷了。那一年的暑假,我还和姐姐一起背着这一百多本连环画到县城里摆过摊,并且赚了几块钱,过了一把“下海从商”的瘾。

初中开始,我读的书就更多更杂了,古龙、金庸、梁羽生……《收获》、《当代》、《古今传奇》……杜甫的诗选,鲁迅的杂文,读得懂的就多读几篇,读不进去的就扔在一边,相当自由,特别愉快!

这时候要感谢的,应该是邻居家一位叫“大力”的哥哥。他比我大四五岁,擅长书法,并且藏书很多,大都很“高、大、上”,不少书我都看不懂。虽然他两次高考落榜,但在我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学生”!

我和他弟弟是玩伴,在大力哥哥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就到他房间里翻箱倒柜地搜书。然后我就把喜欢的书拿回家读,“不告而取谓之窃”,这种行为确实过分,但大力每次问清了书的去向,也都不再强行索回,只要我及时归还就行。

高中三年,课外阅读活动暂时停止,早出晚归,全力迎考。买的大都是《中学生语数外》、《中学生阅读》一类应付考试的书或杂志。为了高考,我牺牲了三年宝贵的时光,换来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值。

大学四年,忙忙碌碌地学,乱七八糟地玩,也读了许多书,并且开始正经地写点东西。没有受哪位老师的点化,也不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完全是虚荣心的驱使,读了写,写了改,改了投,不中,再投……终于,第一篇作品发表,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然后第二篇,第三篇……

这时候要感谢的,是那些书的作者,那些大师们,还要感谢大学里语文一直比我好的两位哥儿们,同样需要感谢的还有我那颗想出名的虚荣心……

我继续想:我的语文学习,老师起了作用了吗?起了多大作用呢?

我觉得,对于我,语文老师的作用并不大。

语文名师魏书生

(三)语文老师有啥用?

这时候,你会说:那作为语文老师的你,有啥用?你辞职改行好了!

不行,我舍不得,因为有学生还记得我。

从教二十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还有学生一直记得你。

一次去南京,见到了分别十五年的学生。他在外企做软件工程师,年薪不菲。其实我并没有教过他,作为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我和他相处过一段时间。饭桌上他回忆起往事说:“我现在回母校都不想去看我的班主任,高中有一次我在自习课上看课外书,她竟然把书当众撕毁了,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我至今记得。老杨你就不同了,宽容随和,观念开放,和我们亲密无间,还一起成长!哈哈!”

还有一位男生在教师节从南京给我打电话,他说:“老杨你知道吗?你在我最黑暗的时候,带给我光明……”他的话让我一头雾水。后来我想起来了,读书时,他成绩一般,但酷爱篆刻印章并为之痴迷。父母反对,有的老师也批评他。但是我却一直鼓励他,告诉他喜欢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并做到最好。考学校时他征求我的意见,是读本地的学校,还是考南京的?我建议他去省城,我认为从他的兴趣爱好来看,大城市人才更多,发展空间更大,仅此而已。

还有一些一直在网上和我联系的学生,说实话,不少人的相貌我都记不起来了,也想不起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了,有的甚至我根本不认识,也没有教过他们,有的说是同学介绍的就加我为好友了。这些同学逢年过节总是不忘记给我问候,他们的话语一直温暖着我的心灵,并激励着我认真工作。

然后我在想:语文老师到底有啥用?我们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看得见的,都是易逝的,不重要的;看不见的,才是永恒的,难以忘怀的。

看得见的,比如课文篇章,字词句段,练习考卷,分数排名……

看不见的,比如尊重,关爱,坚持,宽容,理解,勇气,毅力……

前者为“授业”,后者为“传道”与“解惑”。

语文名师钱梦龙

(四)语文,到底该教些什么?

语文教学,我们往往想面面俱到: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名言警句,诗词鉴赏,阅读理解,作文技巧……无一不想让学生得到提高。

其实,这是个误区。

和数学与英语不同,语文水平的提高,往往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一年级是60分的成绩,拼命三年,毕业时未必有大的改变,尤其是阅读与写作。

原因有两个:一是重点没有抓住,二是方法不得当。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在“基础知识”和“文言文”两大块,一是因为耗时长,临考来不及补;二是因为见效快,付出即有收获。

阅读与写作,可以看淡,甚至放弃,尤其是应试作文,与其拼命学技巧,不如认真把字练好。

头痛医头,脚疼治脚的,往往都是庸医。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阅读能力差,不是阅读题目做少了,往往是因为文章写得不够多。写得少,自然难以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材料组合的匠心,遣词造句的微妙,怎么去阅读?

作文写不好,未必是文章写少了,往往是阅读积累的数量不够多。复杂的众生,丰富的心灵,变幻的社态,用呆滞的眼睛和死寂的心灵是无法感受到的。

名家名篇是打开的窗,是睁开的眼,是灵巧的手,是善感的心,它们展开一幅幅画,呈现一处处景,让呆滞的眼生动,让死寂的心跳跃,让僵死的文字变活,让阻塞的句子重又快乐流淌……

所以要想语文学得好,需要从幼小抓起,而且应该重点抓阅读。在河流的源头挖大,挖深,积蓄活泼泼的清水,下游的江河溪流自然永远不枯竭。而不是在某个河道或入海口手忙脚乱,劳心劳力,却又一无所获。

很多时候,语文老师留给我们的不是一堂课的精彩,而是一个眼神的慰籍,一句话语的鼓励,一种行为的感染,一点思想的启迪,一条道路的指引。

剩下的主要靠我们自己。

我在想,一个学期,老师能讲授的课文也就十来篇,而一个学期,自我阅读的篇目可以达到数百篇,甚至更多。并且,教师的条分缕析很有可能截断我们想象的翅膀,“标准答案”更是霸占了我们自由思考的广阔天空。功利性的枯燥训练取代了审美性的愉悦体验,语文教师,究竟是在帮助我们学习语文,还是让我们离语文越来越远?

那么,语文,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我觉得主要有三点:

1、告诉学生,阅读很重要

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家中有父母对阅读的轻视,社会上有众生对功利的追逐,渐渐地,他们也远离并轻视阅读。

其他学科的老师很少会带领学生阅读,所以这项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到语文教师的肩上。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比如三年,比如五年,我们告诉学生,阅读是一种交流,是一种跟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让你静心,让你清醒,让你充实,让你奋进,学生如果因此亲近了书本,爱上了阅读,那么他们就扩大了视野,改换了视界,语文教师则实现了自我价值,真是功德无量。

2、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

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理想追求,读书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是学生阶段,主要是打基础,一些奠定人生底座的书最好要读一读的。比如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诞生,世界的美好,社会的组成,快乐的秘诀,奋斗的艰辛,生与死的思考,舍与得的选择。

在这里,我不能列出具体书目,因为传统文化有糟粕,西方思想有局限,新书好书层出不穷,教师水平有高有低。我们可以根据名家推荐书目,挑选一些推荐给学生,也可以结合教师的阅读经历,或者让学生相互介绍,总之,基本阅读精神和方向不变,但是书目一定要与时俱进,思想才能不断丰富与创新。

3、倾听学生,不断帮助他们修正前行的方向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普高职高还是职校,语文老师常常更容易成为学生的益友,更多地愿意倾听学生的诉说。原因有二:一是语文学科的“情感性”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没有的,二是语文老师往往会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多了,人的情感会更丰富,更细腻,性格会更安静,更随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

所以语文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平等地相处,耐心地倾听,细心地指导,既为良师,也做益友,及时地修正他们前行的方向。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语文教师更不可能包治百病。

但是语文学科有他的特点,语文教师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只要我们不目光短浅,不利欲熏心,少点功利,多点良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那么语文教师的地位仍然一如既往地无人替代。

不吃老鼠的大猫

2019年07月24日

语文到底应该学什么?接下来我就从语文构成的内容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1、表面上你在学习读书写字,实质上你是在用文字去理解世界。比如说:浏览新闻事件,读书看报等。

2、表面上你在学习文言文,实质上你在古人在智慧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对山川地貌的描写,对战争恶劣影响的批判;对壮志难愁的伤感等。比如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曹刿的《曹刿论战》等。

3、表面上你在学习修辞手法,实质上你是想通过它更生动形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说:梅兰竹菊四君子。

4、表面上你在学习诗词歌赋,实质上你是想通过它来让自己的表达描述更厚内涵。比如说:夕阳西下时你不会说:“我靠!太阳落山了!”而会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表面上你在学习写作的能力与技巧,实质上你是想通过写作表明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说:对一片文章,一个事件,一个人等你有某些看法,之后你为了证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去查阅的很多资料,最后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作来,并发表得到他人的认可的过程。

学语文,学的并不仅仅只是语文。还有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态度,与他人的合作及做人的道理等!因此,语文到底应该学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化百家之精华,成就一家之言。


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在将来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是龙枭,爱看书,爱学习,爱生活;也爱和你一起去解决在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风风雨雨”,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呼和浩特学生家长

2021年08月30日

练就两类基本功,一硬一软。

所谓硬功,就是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或者是收益与时间投入量成正比的语文基本功,比如词汇量

所谓软功,就是不容易量化的,或者是收益与时间投入量不成简单正比的语文基本功,比如阅读能力

硬功

第一是词汇量,特别是成语词汇量,需要课下参照着成语词典专门积累。在作文中,如果恰当运用成语会让孩子的作文提分不少!



第二是诗词曲文言文,除了课内必背的之外,课下可以参照《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等书籍,适量扩充、拓展,特别是名家名篇名句






在作文中,如果恰当引用诗词曲文言文,也会让孩子的作文增色不少!

第三是日记练笔兼练字。写日记,是练习写作、积累素材、自我提升的好途径。

写日记的同时,可以练习硬笔书法,这样做一举两得。



软功

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软功。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一定阅读量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有若干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作为架构

也就是说,仅仅阅读浅易读物通俗读物流行读物杂志期刊,是不足以撑起一个人的通识大厦的。

通识大厦的架构,要靠经典名著作为栋梁

下面,举一些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实例,供参考。

中国古典名著举例

吴承恩《西游记》


中国现代、当代名家名作举例

林语堂《苏东坡传》


梁实秋《雅舍谈吃》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史铁生《我与地坛》



余秋雨《文化苦旅》


外国名著举例

英国《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


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美国《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俄罗斯《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



练好硬功,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练好软功,需要重视策略方法技巧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祝你成功


禾页老师

2019年02月15日·中学高级教师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1.会认字,会写字。

认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主要学认字,写字。

高考语文试卷中也考字形和字音。

所以认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养成一个认字写字的好习惯,也就是凡是在生活中见到的字要都会读,提到的字都会写。

端端正正写字,写一手漂亮的字。

2.读懂文章。

读完一篇文章后,能够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品味文章的写作手法。

所以不管是在小学,中学还是高中,阅读都占有很重的分量。

在小学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别重要。

因为读的能力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不管是读速还是语感,不去读没有办法得到提升。

中学的时候还要学会读懂文言文。

高中的语文为了应试,要学一些阅读答题的套路。但是套路很容易学,语文素养确实要从小培养。只有套路,没有素养,就是空中楼阁,语文成绩也不会有起色。而如果有了语文素养,学一学套路,语文成绩就会很好。这就是为什么要从小进行大量的阅读。

3.会表达。

在语文试卷上考察的就是作文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生活中,不管是写邮件,发微信,还是完成工作后写总结,其实都是作文。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小学低年级开始学习写话。中年级开始学习写段。高年级学习写成篇的作文。

到了中学除了写记叙文,还要学习写议论文。

高中的作文要求就更高了。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符合文体,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有新意,有文采。

为了培养表达能力,开始低年级的时候要锻炼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年级的时候开始让孩子写日记。写日记是个特别好的习惯。坚持下来,对作文能力提升特别有帮助。

语文主要学习两种能力,一个是输入能力,一个是输出能力。听和读就是输入,说和写就是输出。

我是禾页老师,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