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小说中,萧远山为什么不直接杀掉玄慈方丈报仇?

7回答·2674阅读
外贸老兵

2019年09月15日

天龙八部中的几个主角基本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爸爸去哪儿了”,虚竹从不知道自己父母,知道之日,父母双亡。慕容复不知其父躲哪了,萧峰更是以为养父母就是亲生的,段誉直到最后方知真正的父亲原来是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天龙八部就是一部爸爸去哪儿引出的爱恨情仇,这完全源自于作者金庸的故意设计,凸显宿命的强大威力,一切的一切都是先天注定的。萧远山三十年前雁门关一战,就有直接杀掉玄慈方丈的本事,却放其一马,后来躲于少林之中,更是毫无直接杀掉玄慈方丈报仇之心。只因父辈的恩仇为的就是引出儿子们的恩恩怨怨,他们自己解决了,儿子们哪还有事可干。

当年玄慈方丈误信人言,以为契丹武士大举出动前往少林盗取武功秘籍,因此决定先下手为强,和一众江湖豪杰埋伏于雁门关,突然袭击无辜的萧远山一家,让萧远山悲痛欲绝,愤而出手,最后却放过了带头大哥玄慈,汪剑通等,留下遗笔之后绝望自尽,跳入山谷。结果命大未死,却心中不甘。中原武林误会其盗取少林武功,便偷入少林藏经阁看了一个遍,但是武功却未见有多少长见。因为玄慈等导致他和儿子乔峰分离,因此偷了叶二娘和玄慈所生一子虚竹放入少林长大。玄慈和萧远山说施主眼见自己儿子在武林中大享其名,而从萧远山救萧峰可见,他是知道萧峰是自己儿子的,但是却未曾相认。反而在萧峰身份被丐帮指出后,杀了抚养萧峰长大的乔三槐夫妇师父玄苦大师,导致萧峰被误会。这妥妥的坑儿子,如此坑儿子的人,怎么会去亲自报仇,找玄慈方丈报仇,甚至挖出最初的罪人慕容博呢?

玄慈方丈当年听慕容博之言时,哪知道世间有萧远山,从未见过一面,更未曾听说。却因一言而对萧远山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而多年之后,与之对应的就是虚竹,因为和大理小王子段誉相识,因此结拜为兄弟,但是只因段誉说起萧峰之为人,因此这两初相识的人,便把虚竹素未谋面的萧峰结拜在内。少室山一战,萧峰燕云十八骑在众武林人士团团包围中,虚竹离众而出,和萧峰生死与共。一个小和尚,为一个从未谋面的大哥不顾生死。虽说虚竹是顺从内心,可是这面对的是众敌环视之中,而后在慕容博等现身,萧峰萧远山追入少林后,虚竹却是两不相帮。虚竹此时的勇敢跳出,和萧峰段誉三人武林群雄前结拜,似有还其父当年对不起萧远山之嫌。

与之对应的是萧远山和慕容博,慕容博放了假消息,导致带头大哥玄慈等犯错,而让玄慈心生不安,但是慕容博却因此事不得不假死,和大难不死的萧远山同潜伏于少林寺中,饱览武功秘籍,二人殊途同归,最后都不得不在世间做了一个活死人。但是二人的儿子却在江湖中闯下了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声,乔峰一直对慕容复心存结交之意,甚至在丐帮弟子面前还极力为慕容复说好话,力辩慕容复非杀害马大元的凶手,最后以慕容复偷袭放过他的段誉被萧峰一巴掌抓起摔于众人面前,齐名之论至此高下立分。

在文学有一个词叫做镜像,天龙八部中的数对父子就是互为镜像,萧峰和萧远山均为人所诬,玄慈身在佛门却犯戒,虚竹犯戒不得不被逐出少林,段正淳风流潇洒,段誉呆头呆脑,都是在是对称之写。所以萧远山不找玄慈报仇实在是作者设计中之事,以父辈的纠缠对应了其子的作为,才会有如此倒行逆施,该报仇的时候不报,不该做的事却乱做,杀害乔三槐,玄苦。武侠小说本是故事,如此行为虽经不起推敲,但是结构上的严谨和繁复,引出的天龙八部命运的宏大主题和庞大结构却值得学习。

烟斗杂弹

2019年09月06日

当初,萧远山一家在雁门关外遭到以玄慈方丈为首的中原武林的大批高手伏击,妻子惨死。他生无可恋,纵身跳崖,所幸被大树所阻,注定命不该绝,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

他藏匿少林寺藏经阁三十年,期间抢走虚竹,放火烧毁单家庄,一掌震死玄苦大师,杀死赵钱孙和谭公谭婆等人,却迟迟不直接杀死“带头大哥”玄慈方丈,这是为什么?

首先,杀妻之仇不共戴天,萧远山肯定是要报仇的。但他的仇人涉及少林、丐帮等中原武林大派,他必须有周全的计划,特别是在武功上还需不断提高,于是他先选择藏匿少林寺藏经阁,偷学少林绝学。

其次,藏匿少林寺学武期间,萧远山发现了玄慈和叶二娘的丑事,一个让玄慈身败名裂的计划在脑中形成。因为萧远山认为,玄慈既然是“带头大哥”,直接让他死了,显然太便宜了他。当然萧远山还是先把玄慈和叶二娘的儿子抢走,造成玄慈有子在前却不得相认的人生遗憾,算是暂时泄恨了一把。

最后,萧远山在杀玄慈的计划中,带有踌躇和延宕的性格特点。替妻报仇是萧远山在雁门关外伏击战后唯一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杀玄慈固然报了仇,但杀了之后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杀与不杀,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少室山大战后,随着慕容博的现身,一切阴谋昭然若揭。萧远山发现真正的仇人是慕容博,杀玄慈也就没有必要了。

历史守望者

2021年06月25日

《天龙八部》开头萧远山带着妻儿前往南朝省亲,慕容博打听到这个消息后,故意误导少林寺玄慈方丈,说萧远山是来少林寺抢夺武林秘籍的。玄慈方丈与慕容博颇有交情,他听信了慕容博的话,组织了一批中原武林高手前往雁门关伏击萧远山,结果酿成了大错。



雁门关一战,萧远山妻子被杀,他不想苟活于世,纵身跳下悬崖。结果被大树拦住了,大难不死,此后他就萌生了报仇的念头。萧远山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去追查这批蒙面中原武士的身份。因为只有知道了对方的身份,才知道找谁报仇。《天龙八部》原著中没有说明萧远山是怎么查到这批蒙面武士的身份,按照常理推测,可能性有两种。

一种可能性是萧远山和这些人过招的过程中,看出了部分人的武功门派,然后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些人的身份。另一种可能性是萧远山认为这批蒙面武士一定是由一位江湖地位很高的人带领的,所以他想到了丐帮帮主以及少林寺方丈等人,然后偷偷潜入少林寺和丐帮调查。结果还真被萧远山查到了少林方丈玄慈大师和丐帮帮主汪剑通正是这批蒙面武士中主要的两位,而且玄慈方丈还是这批门面武士的带头大哥。



接下来的情节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按理说萧远山查到了杀害自己家人的仇人,应该找他们报仇才对,可萧远山却根本没有杀了玄慈方丈等人报仇。要说萧远山放下了这笔仇恨,那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玄慈等人与他有杀妻之仇,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之大仇。萧远山之所以没直接杀了玄慈,其实是在对玄慈实施更为严厉的报复。

可以很明确地说,萧远山肯定是要杀玄慈方丈的,他只是暂时没有下手而已。萧远山只是不想这么轻易就杀了玄慈方丈,这样太便宜他了。后来萧远山在少林寺英雄大会上说的那些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萧远山在玄慈方丈身上至少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他在天下人面前身败名裂,第二件事就是要让他也尝尝儿子被人夺走的滋味。而这两件事,萧远山最后都做到了,他不仅报了仇,而且还让玄慈方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初萧远山在追查雁门关事件的真相时无意间在山洞听到玄慈方丈和叶二娘两人的对话,知道他们两人过去有私情,而且叶二娘还为玄慈生下一个儿子。凭借这些信息,萧远山就足以在玄慈方丈身上实施那两个复仇计划。



萧远山先是把叶二娘的儿子抱走,故意把孩子放在少林寺里面,让玄慈方丈天天看到虚竹但又不知道虚竹就是自己的儿子,萧远山这招不可谓不狠。萧远山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等天下英雄云集的时候,揭露玄慈方丈过去犯下的罪行,这样既能让玄慈方丈付出代价,还能让他身败名裂,可以说是双重打击,这比起直接杀了玄慈方丈更加狠毒。

除了以上的原因,萧远山没有直接杀了玄慈方丈,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那就是萧远山在追查带头大哥的时候,无意间知道玄慈方丈也是听信了别人的谣言,才发起雁门关伏击战。萧远山也想知道这个假传信息的人是谁,他是想通过玄慈方丈追查到给玄慈传递假信息的人之后,然后再一并找他们算账。所以才没有那么快杀了玄慈。



有的读者认为萧远山自己已经查到了当年是慕容博向玄慈方丈假传信息。这个说法根本没有可信度。如果萧远山知道是慕容博从中挑拨,那么他怎么可能从来没对慕容复下手。很显然萧远山并不知道当年的事情是慕容博在从中捣鬼。从后来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以及鸠摩智五人在少林寺藏经阁中的对话,也可以看出萧远山其实并不知道当年是慕容博在从中挑拨。

磊落故人

2019年09月07日

这是《天龙八部》中的一个大BUG。

萧远山一行在雁门关被中原武林人士伏击,挚爱的妻子惨死,万念俱灰之下,带着儿子跳下万丈悬崖,坠落过程中又将儿子抛回。谁料萧远山被大树拦住,竟不得死,遂认为是上天让他留得性命,报此血海深仇。



但报仇当然是越早越好,时间拖得久了,再热的血也会变冷,但萧远山报仇却等了三十年!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当然是先找到儿子,看到他被人收养,有了依靠,没了牵挂,便可以将雁门关一事真相查清,再将仇人一一寻到,手起刀落,以血还血,岂不快哉?

或者寻到儿子,将这个自己唯一的亲人留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其习武。待到儿子长大,武功有成,便告诉他母亲之事,父子俩一起报仇,也不失为正途。

但萧远山偏偏对儿子不管不顾,只道你们冤枉我偷取少林武功秘笈,我便真的把少林藏经阁偷个底儿掉;你们害得我骨肉分离,我也让你(玄慈)和儿子(虚竹)相见不相识;连完全不在因果之内,含辛茹苦养大乔峰的乔三槐夫妇,教授乔峰武艺的玄苦大师,明知道真相却不告诉乔峰,也都该死在我的掌下。



这个仇报了三十年,其间,萧远山对儿子乔峰不闻不问,直到最后一个阶段,他才以制造血案冤枉乔峰的方式,将他牵扯到其中。

乔峰被人冤枉、围攻,甚至遭马夫人设计,将段正淳当成“带头大哥”,以致于误杀阿朱,萧远山难辞其咎。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是以“大恶人”的形式出现,而是早日与乔峰相认,父子二人一起找玄慈查明真相,然后找“带头大哥”慕容博报仇,岂不是更好?

其实大家都知道,金庸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才这么安排萧远山的报仇情节,但在这件事上,金庸明显是构思过度了,反而制造出了这个大大的BUG。

就这样。

学海一扁舟

2019年09月17日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小说中是直接写出来的。

01

仇恨让萧远山性情大变,变得十分乖戾。

他本是豪迈淳朴的塞外豪杰,心中已充满仇恨,竟越来越乖戾。再在少林寺旁潜居数十年,昼伏夜出,勤练武功,一年之间难得与旁人说一两句话,性情更是大变。

萧远山本是少年英才,年幼时得南朝一高人授他武功,学成了一身出神入化的绝世武学。这让他在辽国出任删军总教头。而他念及他师傅的汉人身份。他一向主张宋辽和平,曾几次三番向太后及辽帝进言,以宋辽固盟为务,消除了宋辽之间大战的祸秧。

但是在雁门关外,宋朝武人不分青红皂白对他下手,而且还杀死了他手无寸铁的妻子。他本来已萌生死意,跳崖自尽却被大树拦住,所以他心生报仇之意。这让他在雁门关之后的三十年间,心中所想的都是如何手刃自己的大仇人,报着一腔血海深仇。

02

他之所以不直接杀死玄慈报仇,是因为他想以更狠毒的手段使他身败名裂。

他躲在少林寺附近刺探,先察知玄慈是带头之人,却不愿暗中杀他,决意以毒辣手段公开报此血仇,其后查明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私通,生有一子,便从叶二娘手中夺得其子,令他二人同遭失子之痛。
他将当年参与雁门关之役的中原豪杰,一个个打死。连玄苦大师与乔三槐夫妇,也死在他手中,更在天下英雄之前揭破玄慈与叶二娘的奸情,令他身败名裂,这仇可算报得到家之至。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此时的萧远山。对待玄慈方丈的手段,并不是想让他直接痛快的就那么死去,而是想用更加毒辣的方法折磨他。不是直接杀头,而是凌迟处死。这是那萧远山,已经失去了心性,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淳朴的塞外豪杰。他先是夺走了叶二娘的孩子,让叶二娘变成了无恶不作之人。

玄慈方丈作为少林寺的掌门人,萧远山在少林寺公然揭开玄慈方丈和叶二娘的往事,这对玄慈方丈和少林寺而言,都是一个强大的打击。因为这已经不单单是关系到玄慈方丈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关系到少林寺数百年来留下来的美名。如果玄慈方丈在这件事情上,处理不当,就会让江湖人士抓住把柄。那么少林作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的地位势必就保不住。那玄慈方丈就是少林寺历史上的大罪人。

萧远山的用心不可谓不险恶,报仇手段也是十分阴险毒辣的,但话说回来,这样的举动也许还是可以原谅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