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

8回答·3524阅读
甄一味

2019年12月09日

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今天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豆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千年的历史,同时因为豆腐所含的营养物质丰富做法、口味多样,受到很多食客的欢迎和推崇,又因为健康饮食思想的推广和普及,所以豆腐也走出了国门,为很多外国美食小伙伴所喜爱。

针对今天要回答的问题,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涉及到的豆腐很多种做法,所以我最基本的观点是:无论是老豆腐、豆腐还是豆腐脑、豆花、老豆花,都是豆腐的衍生食材,因其做法不同、口感各异而得名。

具体区别让我们接下来分别说一说。

豆腐和老豆腐的区别


老豆腐又被称为是北豆腐,它与豆腐的区别可以从口感质地、制作方法、营养、烹调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1、口感和质地

老豆腐质地更加紧密,内部组织更扎实,肉眼看颜色发黄,不容易碎,口感更紧实,而普通豆腐则细腻滑嫩,颜色洁白,质地更接近豆花,容易碎,口感上有一种入口即化的柔嫩。

2、制作方法有区别

老豆腐即北豆腐,又叫“卤水豆腐”是用卤水作为凝固剂的,卤水中的钙镁离子与大豆蛋白结合发生凝固反应,使豆腐成形。老豆腐在点豆腐成型后,还要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制30分钟,使豆腐更好排水,以达到质量要求,使豆腐坚挺而有弹性。老豆腐硬度较高,质地较粗糙。

豆腐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南豆腐一种是内酯豆腐。

南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剂,也叫“石膏豆腐”。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卤水要慢。

内酯豆腐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也就是“绢豆腐”。葡萄糖酸内酯引发的凝固进行得比较慢,可以把豆浆进行超高温灭菌,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之后,再装盒密封。这样的豆腐,保质期就远比另外两种豆腐要长。

这种豆腐嫩豆腐在成型后不需要进行压榨。所以含有较高的水分,口感更细嫩。

3、营养不同

相比老豆腐,豆腐的含水量更高,营养成分的含量则是“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尤其是钙,豆腐跟同样重量的牛奶相当,而北豆腐甚至还要更高一些,内酯豆腐则可以忽略。

豆腐脑和豆花的区别


首先,豆花和豆腐脑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筷子夹不起来,只能用勺吃。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豆花放入模具里面压实更加凝固之后就是豆腐了。

相信这样的解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各位读者很容易从外形和软硬上去区分两者了。

其实,豆花和豆腐脑它们的差别还真不大,只是在制作时的凝固剂不同,简而言之,嫩得一塌糊涂的就是豆腐脑,老而实的就是豆花。

豆花与老豆花

从标题上就能看出区别了,只是南北叫法上的不同,用卤水点的豆腐在没成型之前的豆花就是我们传统认知上的老豆花了,这里的老并不是指时间上的长短,而是指质地上的软硬。

今天的这个问题,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就回答完了,各位小伙伴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

陶小丁

2019年12月09日

豆腐、豆腐脑、豆花都是以黄豆为原料(其他豆类很少见),经过打浆等工序制作的中国传统美食。

在制作过程中最先得到的是豆腐脑,时间长一点可以得到豆花,而把豆花装模具压实就是豆腐。

因为要先打成豆浆,想要豆浆凝固就要加热和加凝固剂。根据凝固剂的不同,可将豆腐分为嫩豆腐和老豆腐。

1.嫩豆腐(南豆腐)

一般以石膏(硫酸钙)为凝固剂制成的。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鲜,口感非常细腻。

南豆腐因为相对含水量较高,所以营养成分不如北豆腐。但因为含水量高,口感比较嫩,适合凉拌,炖,烧汤。烹饪过程中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同样适合减脂期补充蛋白质和补钙。

2.老豆腐(北豆腐)

一般用盐卤(氯化镁)作凝固剂,也有的以石膏或黄浆水为凝固剂。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微甜略苦,口感略“粗”。

北豆腐含钙镁等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减脂期蛋白质的来源。因为韧性强比较适合做馅,煎炒炸。

豆腐脑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制作过程是黄豆→豆浆→豆腐脑→豆腐花→豆腐。

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软,用筷子难以夹起,需用汤勺盛用。等到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与豆腐脑相比口感凝滑,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

如果将豆花用纱布包好,上压重物,榨出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实成型,拿取时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

老豆花和嫩豆花的区别与老豆腐和嫩豆腐的区别是一样的,凝固剂不同而已。

不管嫩豆腐还是老豆腐相比于豆腐脑和豆花都比较有型结实,适合做各种菜肴。豆腐脑和豆花则含水量比较多,口感嫩滑,适合做成小吃。

双哥美食记

2019年12月09日·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

你好,很高兴回答!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和老豆花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用高蛋白的黄豆做出的!不同的是豆腐和豆花是用卤水点的,而老豆腐和豆腐脑是用内脂点的!豆腐是点好的豆花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的!豆花就是用卤水点的,用水量比较少!而豆腐脑和老豆腐都是一样的,只是地方叫法不一样!是用内脂点的!用水量大些!

伯爵lwh

2019年12月10日·餐饮企业中餐烹调师

豆花,豆腐脑,豆腐,老豆腐,老豆花。,其实都是做豆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产物。

就好比是白糖通过加热可以做出蜜汁,挂霜,拔丝,琉璃,糖色等不同的菜肴, 也就是白糖在加热过程中, 各个温度点的不同变化。

豆腐也是一样。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凝固剂,也就是点豆腐。过程是把泡好的黄豆, 先磨碎成渣 ,再加水熬煮,就得到了豆浆。用少量的凝固剂 放到豆浆中,最先出来的就是豆腐脑,豆腐脑 非常嫩,用筷子夹不起来,得用勺舀着吃。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儿就是豆花,豆花就可以用筷子夹着吃。豆花再凝固后就是老豆腐,老豆腐再挤去水分,放在模具里压实之后就成为豆腐。

所以,先后顺序应该是豆浆——豆腐脑——豆花——老豆腐——豆腐。至于老豆花就是凝固程度的不同。

通常来说,我国的南北方“点”豆腐还是略有差异的。北方喜欢用卤水点豆腐。点出来的豆腐比较硬,豆腐里边比较粗,叫北豆腐。嗯,南方多习惯用石膏点豆腐。叫南豆腐。相比较来说,南豆腐细嫩,含水量大,口感较好,北豆腐质地比较硬,弹性好,豆香味儿更为浓郁一些,更加好吃。

说一说,作为老北京的著名小吃豆腐脑,老豆腐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不少人把豆腐脑当成老豆腐,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相同之处

1,老豆腐和豆腐脑都是以黄豆为原料。

2,将黄豆泡好后磨成浆,滤去豆渣,加水煮开后就成了豆浆。

不同之处

“点卤”之后的老豆腐和豆腐脑,外观,质地,口感,色泽都不一样。

制作工艺不一样

老豆腐用盐卤,点卤的豆浆。凝固后,质地老韧,颇似豆腐。所以称之为“老豆腐”。

豆腐脑则是用“石膏”点卤。凝固后的豆浆质地细嫩,颇似白花花的脑浆。这大概就是称为“豆腐脑”的原因吧。

长相不一样

老豆腐,颜色发乌,谈不上洁白。质地显粗糙,有蜂眼,一坨一坨的。

豆腐脑 颜色洁白,质地细腻,口感平滑,盛在碗里是一块一块的。

吃法不一样

吃老豆腐,要配多种作料。一般要有韭菜花酱油,辣椒油和好的咸芝麻酱。

吃豆腐脑,必须要先浇卤汁后食用。豆腐脑的卤汁儿分回民和汉民两种。回民的卤汁儿是羊肉片儿,口蘑打卤。哈尔滨的作用。猪肉,黄花菜,口蘑,木耳,鸡蛋花打卤,往豆腐脑里浇上卤汁儿。一般还配上。辣椒油,韭菜花,蒜汁水,咸菜丝。供客人自行添加。

豆花跟豆腐脑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只是凝固的程度不一样, 豆花比豆腐脑更加嫩软。而且各地吃法不同。在岭南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食用。而北方豆腐脑多为咸味儿。可以说豆花和豆腐脑的区别不是很大。

要检验一碗豆花做的味道好不好,并不在于它的辅料,而在于豆花本身是否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口感是否软嫩细滑,是否掺杂有别的异味。

下面介绍一下豆花的制作方法

1,500克黄豆浸泡7个小时。

2,用手把黄豆分成两半,拣出有花斑的和 和颜色不一致的,将泡黄豆的水沥干,反复清洗黄豆使水变清方可。

3,将沥干水的黄豆压榨出豆浆(磨豆浆最好的就是石磨,味道保留的最完全。其次是专用的磨豆浆机。如果没有,只能用家用的果汁机。但是家用果汁机容易在搅拌过程中,因为过度摩擦而产生热度影响到豆子的香味儿,所以磨制过程中不要一直不停地搅拌,而是要过十几秒就要停一停)

4,要一边磨豆一边儿加水,水要可直接饮用的过滤水。将3000克的水加入到黄豆中磨出豆浆。

5,将磨出的豆浆,用最细的筛网过滤。过滤网越细,做出来的豆花儿越嫩滑,可以多过滤几遍。过滤好的豆浆。用小火煮沸一边煮一边搅动,以防糊底儿。煮沸后依然要再多煮五分钟。因为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会有假沸的现象,豆浆一定要煮熟才行。

6,豆浆煮沸后关火,再用筛网过滤。过滤几次后,看见豆浆完全消泡,就是最佳的点制温度。

7,在不锈钢桶中,加入盐露(不是盐卤)和地瓜粉溶液。然后冲入80℃的豆浆。出入时要慢慢的做拉伸。而且中间不要有间断,拉伸的动作有点像斟茶时抬高茶壶的手法。

8,倒入一半豆浆时,要注意晃动不不锈钢桶,使盐露和地瓜粉溶液完全的融合,之后再倒入另一半儿豆浆搅匀,完全倒入后就不要再动不锈钢桶了。使它静置冷却后,就是嫩滑的豆花了。

我是伯爵lwh。一个热爱美食美酒,喜欢制作美食的烹饪届的小学生。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M.李

2019年12月10日

一个是嫩和韧的区别,豆花,豆腐脑都是很嫩,豆腐是压制后成为豆腐,就比较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