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与吴三桂关系如何?

5回答·603阅读
骚难纸

2020年02月11日

鳌拜与吴桂关系不怎么样,两个人的立场不同。

长江君

2020年02月22日·作协会员 知名通俗史作家

曾有人问我,康熙这么聪明,为何不先把鳌拜派去对付吴三桂,等待他们俩个杀得两败俱伤之后再下手,不是就省力许多了么?

司马的回答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站位来看,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首先从康熙的角度来看,在他看来:鳌拜是朝中擅权的大佬,吴三桂是地方上割据的大佬,他们或擅权,或割据,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但实质没啥差别,都是皇帝实现中央集权的障碍。

也就是说,一张大饼,鳌拜吃的是中间部分,吴三桂吃的是边缘部分,这俩个人,都认为自己理所应当。但康熙的想法是:这张饼都是我的,不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该我吃,至于你们,只能吃我掉下来的饼渣渣。

所以康熙的思路就是,先干掉鳌拜,把饼的中心部分吃到嘴里,而后有了力气,再对付吴三桂。这个思路,就叫做先城市后乡村,先轴心再边缘。如果先把鳌拜派去对付吴三桂,不论是鳌拜吃了吴三桂,还是吴三桂吃了鳌拜,势力都会更大。

而如果从鳌拜的角度来看,自己是主持大清国政的当家人,皇帝只不过是个孩子,主意都能他来拿,要把大清这份基业传下去,这个老费心了。譬如吴三桂这边,他可是为大清立过功的人,你能亏待他么?不能。可是他老在边疆呆着,万一要是有了自己的野心怎么办?

所以鳌拜为大清国设计了一个很不错的方案,那就是重申当年皇太极许诺过让吴三桂设藩的约定,继续厚待他。但同时,要让他交底,也就是把吴的儿子吴应熊,召到北京做驸马,而且吴三桂死后,吴应熊会继续接班镇守云南。

这个方案,不但吴三桂能接受,就是对大清国也是有利的。因为吴三桂自始至终就没有造反的意思,而吴应熊能力很一般,加上在北京城里享受荣华富贵惯了,哪里会有上战场争江山的想法。

因此,鳌拜的方案,其实比康熙的吃饼战略更有实用性,不用打什么三藩之乱的仗,一切化解于无形。

至于吴三桂,则根本就没啥野心,要不是被康熙硬逼,谁会在六十出头的年纪造反?无非就是图个安乐,有个诸侯的名号地位,能传给儿子罢了。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吴三桂一听说鳌拜有意推动招驸马一事,他立马就积极响应。为什么?在他想来,咱儿子都成你们爱新觉罗家的女婿了,那咱岂不就是亲戚,你皇帝再不要脸,也不至于祸害亲戚并不是。

然,康熙云:朕就是不要脸,也不讲情面,你们两个怎么着吧!

九州大地

2020年02月10日

顺治元年 (1644)四月,多尔衮以奉命大将军率阿济格、多铎等统满、蒙、汉军十余万攻明。在山海关东威元堡诱降前往乞师的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约10万(一说6万)。

顺治五年命吴三桂镇守汉中。

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岁

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形成割据势力。这时候多尔衮已经死了12年了。

鳌拜(?~1669),中国清初权臣。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授巴牙喇壮达,后以战功封公爵。历任甲喇额真、摆牙喇纛章京、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崇德二年(1637),攻明皮岛,鳌拜为先锋,冒石矢直前搏战,以勇闻。皇太极命从优议叙,擢三等梅勒章京(副都统),赐号巴图鲁(满语勇士。原为蒙古语拔都、拔阿秃儿,bahatur的音译)。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困锦州城,明总督洪承畴等率十三万大兵赴援。鳌拜领精兵击败杏山本汛明兵,复败松山援兵,五战五捷,加一等梅勒章京(副都统),晋授摆牙喇纛章京。八年,随贝勒阿巴泰等入边攻明,进薄燕京,略地山东,陷兖州、临清、汶上诸城邑。回师途中,又败明总督范志完和总兵吴三桂军。进三等昂邦章京。

顺治二年(1645),从阿济格征湖广,兵至安陆,镇压李自成农民军。次年,又随肃亲王豪格征四川,于西充败张献忠农民军。偕侍卫李国翰等攻克遵义、夔州、茂州诸郡县。五年,因详勘同征参领希尔根冒功争赏罪不实,革世职。贝子屯齐许告其于崇德八年与图赖等人谋立豪格,私结盟誓。廷议论死罪。得旨罚锾自赎。同年,率兵驻防大同,与端重亲王博洛军平定总兵姜叛乱。顺治帝福临亲政后授议政大臣,封二等公,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

福临病故后,清圣祖玄烨即位,鳌拜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同受顾命辅政。入关初,八旗皆有份地。多尔衮当政时,将应划给镶黄旗的蓟州、遵化、迁安等处地分拨给正白旗,而镶黄旗的庄屯尽设在白旗应得的保定、河间、涿川等地。鳌拜以八旗自定有秩,镶黄旗不当在右翼之末为由,执意将两旗份地互换,正白旗地不足,另行圈换土地补充(见八旗制度)。苏克萨哈为正白旗人,极力反对;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交疏奏言圈地不便,旗民交困,请停止。鳌拜大怒,以纷更妄奏罪将苏纳海等三人处死。又追论已故户部尚书英俄尔岱生前附和多尔衮,授份地乱序诸事,命夺去世职。从此,鳌拜越发专擅跋扈。

康熙八年,玄烨亲政后,与索额图谋划,智擒鳌拜,宣布其三十条罪状,从宽革职,籍没拘禁。鳌拜终死禁所 。

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haonanrenjiushiwo

2020年02月12日

鏊拜与吴三桂关系应该是敌对关系,鏊拜在康熙14岁登基时把持朝政,如果不是康熙用计谋制服鏊拜,恐怕鏊拜会纂位称帝,而吴三桂降清到云南后扩充自己的势力,称帝造反势必要与鏊拜一场战争。

纪录影像

2020年02月11日

鳌拜的后半生手握重权、结党营私,不把少年皇帝放在眼里,而康熙在其他大臣的辅佐下,主持朝政,除去鳌拜这块心中大患势在必行,年少康熙擒鳌拜震惊朝野,成为了少年帝王初出茅庐的开门红。

鳌拜被擒后,老死狱中。而吴三桂与鳌拜的结局相同,但境遇是截然相反的,鳌拜对于满清族是同一血脉,为满清族开辟疆土,出生入死,而吴三桂自始自终从未真心臣服于清王朝,他只是需要借助清军势力为他剿灭李自成义军,在这之后虽受封为平西王,也只是割据云南,暂歇养兵,吴三桂始终心怀反清大计,直至,清廷羽翼丰满,决定削藩,吴三桂与清廷之间矛盾才上升为主要矛盾,兵戎相见,反目成仇。

康熙十七年,其余藩王势力接连投降,仅剩下吴三桂割据云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吴三桂已无力回天,此时的吴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岁,面对着日益雄厚清老虎,积郁成疾,在其部下死党的劝慰下, 建国称帝,已了心愿,同年入秋,抱病而逝。

鳌拜的子女后人

雍正五年,赏还鳌拜一等公爵,加封号为“超武公”,令其子达福承袭。官至散秩大臣、前锋统领(都是二品大员)。后来阵亡于和通呼尔哈诺。达福的儿子岱屯袭一等公,也担任过散秩大臣。达福的孙子德成、德胜都承袭骑都尉(由于达福阵亡而获得的爵位)。另外,鳌拜的孙子达礼善曾任副都统。

鳌拜被定罪之前,当时的岫岩州地区社会治安较为混乱,鳌拜让自己的孙子尔坠担任顺天府领催前去治理,不料尔坠刚刚带着家眷来到岫岩州供职,鳌拜就被捉拿,亲族也受牵连全被抓捕监禁。听到消息的尔坠赶紧逃跑,一直逃至庄河县仙人洞20里处,即现在的金家屯才安稳下来。

虽然尔坠逃跑之事后来被人告发,但康熙念在鳌拜曾经对朝廷有过大功,所以也就对尔坠网开一面,令其去职归田,由镶黄旗降为镶白旗。

自此,尔坠一支在金家屯隐姓埋名生活了下来。在金玉慧整理的族人家谱列表中,尔坠的儿子分别叫“编头”、“七十三”、“苏合纳”和“留明”,既没姓又无名,只能算作一种代称,可见鳌拜后人当时躲避劫难、掩人耳目的无奈。直到第六世孙时,鳌拜的后人才由瓜尔佳氏改姓“金”。在金氏家谱里,金家的辈行排序在鳌拜第八世孙才有了记录,记载为:“润(永)中洪玉、福国(延)兆庆、立志修学、振启文明、秉诚守正、继世显恒、绍祖惟德、长保繁荣”。

按照家谱排辈,金玉慧为鳌拜第十一世孙。他告诉记者,依据自己多年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来看,除了金家屯居住着主要的鳌拜后人外,鳌拜的后人现在还分布于黑龙江、湖南、新疆等全国多地,从事着各种职业。在尔坠之后的鳌拜后人中,金氏男性族人已繁衍了571人,其中最小辈分的第十四世孙目前也有7人。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