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的水田,为什么要晒田,对水稻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11回答·4.9万阅读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2020年03月30日

晒田,是水稻种植过程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管理措施。通过人为调控稻田土壤的含水量、人为创造适度干旱的环境达到控孽、控旺、壮根、防病、改善土壤理化状态、缓解氮肥过量以及节水、节本、增产和提质的目的。总的来说,有条件的话,建议在水稻进入分蘖盛期之后进行1-2次的晒田过程。

1、控孽、控旺。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移栽基数过大造成的密度过大以及氮肥施用过量造成的水稻徒长、分蘖过于旺盛以及水稻叶色过于浓绿等不利的情况。对于这几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晒田搭配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方式来解决。特别是在水稻分蘖的盛期,如果田间茎数达到目标茎数的80%以上,还有继续分蘖的态势,就需要及时的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分蘖的数量,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

2、壮根、抗倒伏。农作物的种植与其说是种植农作物,不如说是种根。因为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等都与根系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根系越发达,农作物的长势越健壮、丰产能力越突出、抗逆性也越强。对于水稻来说也是如此,由于根系长期处在水淹、缺氧环境,对根系的生长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晒田,排干田面的多余水分,让土壤缝隙中填充更多的空气,让根系也能“透透气”,对根系的生长非常的有好处。根系生长的好了,抗倒伏的能力也会增强。

3、防病。水稻很多的病害都与水有关系。田面淹水、田面空气含水量过高,都会造成病菌的繁殖和扩散,也会增加水稻患病的几率。通过晒田使田面处于一定期限的干燥状态、降低田面空气的含水量,对水稻的防病来说也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通过晒田壮根,也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这几种病害,晒田有明显的的辅助防治能力。

4、改善土壤理化状态。稻田由于长期的处于淹水、缺氧的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也相当的差。如果您在盛夏的季节抓一把稻田的稀泥,会闻到一股恶臭味,就是因为土壤中的秸秆、稻根以及其他的有机物腐败之后散发出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而且,这时候的土壤呈现稀泥、黏滑等状态,非常的不健康。通过晒田,排出有毒气体,散失多余的水分,能增加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对于改善土壤理化状态有比较好的效果。

5、缓解氮肥过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过量,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比如说旺长、叶色浓绿、倒伏、贪青等,都是氮肥过量的表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氮肥用量过大,造成水稻体内的非水解性铵态氮的浓度过高。想要缓解这些不利的表现,就需要逐渐的降低非水解性铵态氮的含量,增加水稻体内的有机物积累强度。通过晒田,控制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消耗水稻体内多余的非水解性铵态氮,对于改善这些情况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也可以搭配喷施芸苔素、多效唑、矮壮素等来提高效果。

6、节水、节本。水稻种植的成本越来越高,降低种植成本是重中之重。通过降低稻田的用水量,也能达到减少投资、减少投入、降低灌溉用水消耗量的目标,以此达到节水、节本的目的。

7、增产和提质。水稻产量在于根系、地上部、有机物积累、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因素。其中,晒田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高水稻体内的有机物积累情况,比如说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积累,这对于产量的形成以及提高水稻水稻的品质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乡村似歌

2021年05月18日

我国在17世纪的《沈氏农书》中已有记载“惟此一干,则根脉深远”,这个论述已深刻揭示了我们为什么要晒田。晒田(烤田)就是为使水稻根系深扎,防止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晒田就是使土壤中的含氧量增加,能够抑制无效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从而提高成穗率,最终提高稻谷的产量。那么,晒田对水稻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呢?下面乡村似歌将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一、晒田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

我们晒田时,把田间的水全部排干后,增强了土壤的渗透性,在提高土壤空气含量的同时,又能减少还原性的有毒物质,使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促进有机物的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有效的养分含量;从水稻生长来看,晒田能控制其营养生长的速度,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这样一来能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能很好的满足复水后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二、晒田能增强根系的活力

我们晒田时田块龟裂,氧气直接进入耕作层中,这样可以促进水稻根系下扎,扩大了根系活动的范围,也增强了它的吸收能力;覆水后土壤中的空气能够继续更新,加速有毒物质的氧化,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这样白根增多了,黑根减少了。

三、晒田能促进水稻茎杆粗壮,增强了抗倒伏的能力

我们晒田控制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这样能够消耗水稻体内多余的非水解性的铵态氮,抑制了茎叶的徒长,从而增强了茎秆的强度;晒田可以暂时抑制水稻对氮的吸收,却有利于对磷 、钾、硅酸等的吸收,减少蛋白质合成,相对地提高植株碳水化合物积累,使叶色褪淡;晒田使茎叶水分降低,能抑制细胞的伸长和茎叶徒长,使节间变短,尤其是基部1-2节间变短,从而能很好的增强其抗倒性能。

四、晒田能控制水稻分蘖的数量,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

当水稻的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晒田,能有效地促进早发的分蘖成穗,从而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晒田降低了土壤含水量,能使后期的分蘖不能形成穗,这样水稻的有效分蘖光合的产物能得以积累,而无效的分蘖就在这时停止了生长,所以,晒田不仅抑制了无效分蘖的生长,而且能提高水稻有效穗的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五、晒田能壮根和降低田间的温湿度,增强了水稻抵抗病虫的能力

我们晒田把田间的水排干后,水稻的根系得到了很好的生长而增粗,同时又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温湿度,这样就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的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的传播条件,从而能有效地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的程度,特别是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这几种病害,晒田有明显的的辅助防治能力,又如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的。

六、注意晒田的时间与方法,防止晒田不当造成的弊端

1、晒田应在分蘖末期,拨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如分蘖力中等的品种,每穴达到25-30个分蘖时应排水晒田了。

2、水田肥沃或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土质薄保水保肥较差的,或稻株长势弱小的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3、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植株已拨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证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6厘米左右。

4、晒田时间为5-10天左右,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粘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

总之,晒田虽然利于水稻的生长,但是一定要适度,若晒田偏轻、则达不到增产作用,晒田过度,又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程,严重的对产量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在晒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多露轻晒或先露再晒的原则,同时注意观察田间水稻的根系,如根部已经出现发黑,就需要及时排水露田、晒田,让根系呼吸到氧气,促发新根。只有这样,我们既发挥了晒田对水稻的好处,又克服了对水稻的弊端。你说对吗?点击关注幸福年年!






中拾零

2021年01月03日

农村的水田为什么要晒田?对水稻有什么好处和弊端?晒田,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

至于为什么要晒田,农村里年轻人不知道,城市的人更不知道,要想水稻高产,除了种子农药肥料,还有一个就是晒田。

水稻是在水中生长的一种作物,它喜欢水,但必须要有温度,它要得到阳光的充足的照射。

为什么山区的水稻产量不高,因为山高了,挡住了日照,稻田里始终处在一种低温的状态下。

再一个他们使用的是山泉水,有的泉水,冰冷刺骨。

丘陵地带也有冷浸田,它们接受的阳光照射也很少,植物不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

为了提高水温,如果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稻田的水不要灌得太深,有一公分就可以了。

水灌的越浅,水温就比较高,这样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如果在缺水的情况下 稻田的富余的水是舍不得放走的。

让它装在田中慢慢的渗走,再后来就信天由命了 老天开恩降点雨,禾苗才可以达到一点滋润。

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渠道的水一年四季流淌不断。

几十个池塘始终是满满的,为了提高稻谷的产量,就必须要晒田。

而且要晒狠,就是把稻田的水全部的放掉,一般的是在一株禾苗分裂到8~11根的时候,就开始放水。

而且要把稻田晒的裂大口子,在这个时候他还分裂出七八根禾苗出来。

一株禾苗一般的分蘖控制在十八九株,如果无限度的分蘖,那是无效分蘖。

不仅不能高产,还能减产,儿多母苦,营养跟不上,就产生了许多的庇谷,

所以稻田管理晒田很重要,并不是秧苗插下去就一了百了,一定要科学管理。


老周说三农

2020年03月31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会员

农村里的水田,为什么要晒田,对水稻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晒田是一项“控中有促,先控后促”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晒田也必须看苗、看田、看天进行。一般要掌握“看苗定先后,看土定轻重,看天定时间”。晒田一般在无效分蘖期到穗分化初期进行,这个时期水稻对水分不很敏感,在倒五叶至倒七叶时期晒田,对分蘖早、苗数足、长势旺的田要早晒,反之就要迟晒。沙田只宜轻晒,泥田、冷烂田、肥田、泡冬田重晒,瘦田又可轻晒。晒田的程度一般掌握冷烂田、肥田、泡冬田晒到田中不陷脚,开小裂,甚至田边开较大的裂口,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粘土及重壤土稻田,晒到田边开细裂,田中起蚂蚁丝,不粘脚。瘦田晒到田中紧皮,田边可以见到细麻裂,田间持水量为80%左右为宜,轻壤及沙田只宜多次排水晾田,控水调肥,不宜晒田。

水稻有效分裂终止时,除必须蓄水防旱的田块外,应当适时晒田。晒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土壤有效养分 晒田能增强土壤的渗透性,提高土壤空气含量,减少还原性有毒物质,增强好气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2)促进根系发育 晒田可增加耕作层氧气含量,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而且可使土壤产生裂缝,微团聚体增加,渗透性增加。覆水后土壤空气能够继续更新,加速有毒物质的氧化,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白根增多,黑根减少。


(3)抑制茎叶徒长,增强茎秆强度 晒田暂时抑制了对氮的吸收,却有利于对磷 、钾、硅酸的吸收,减少蛋白质合成,相对地提高植株碳水化合物积累,使叶色褪淡;晒田使茎叶水分降低,能抑制细胞的伸长和茎叶徒长,使节间变短,尤其是基部1-2节间变短,增强抗倒性。


(4)控制无效分裂 晒田降低了土壤含水量,使后期分裂不能形成,光合产物得以积累,能控制群体发展,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5)防止和减轻病害 晒田降低了田间湿度,能推迟稻田封行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稻株稳健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可防止和减少病害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湖北方哥va

2021年04月25日

但凡种水稻的水田,到一定的时候的确要及时晒田,晒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高与低的问题。所以,晒田是种粮中的关键环节,不可忽视。晒田,一般要分两个不同的季节,两个不同的时间来进行。

一,水稻生长期晒田

(一)水稻苗齐苗壮,苗期生长旺盛,肥效充足的时候要及时晒田。这个时候如不及时晒田,就会导致禾苗疯长,拥挤,透气性差,光照不足。因此,就会引发后期倒伏,无效穗增多,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最终导致减产。

晒田的程度,以泥巴表面无明水,出现小干裂,不被晒白能站住人不下沉为准。反之,就要及时给水稻上水。


(二)水稻发生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时候,除了药剂防治以外,最重要的无害控制措施就是晒田,这个问题晒田,可以增加水稻的通风性,阳光照射充足,自然就会减少大病发虫的几率。

二,冬闲田晒田

最后一次水稻收割后,要及时将留水稻桩的田翻版,开通排水沟,做到田里不积水,基本长期保持土壤干燥。到了冬季不种作物的时候,要将未翻版的田块进行翻版,让其充分接受阳光暴晒,其好处是:1.杀死越冬虫卵;2.接受阳光暴晒转化为氮,增产增收;3.增强土壤通气性;4.有利于水稻发苗。


水稻晒田,只有好处,没有弊端,请放心按时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