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确切来说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于《三字经》。

《三字经》作为中国最经典的一部启蒙教材,用最浅显易懂的文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诚、敬、孝”囊括在内,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颂。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启蒙学三大读物。

“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对孩子仅仅只是养育而不好好教育,这是当父母的过错。
至于题主疑惑的地方,为什么是“父”之过,而不是“母”之过。有以下几点原因:
1.古时是父系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本职工作就是早出晚归、种田养桑,上不了大雅之台,因此,家中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般都是指责这家中的男人。
2.女性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教育,教育孩子能力有限,孩子自然不能让“母”来教,自然也就不存在“母”之过。
3.“师父”,“师”既是“父”,“父”也是“师”,教书育人一般是“师”该做的事,如果换做“母”字,略显勉强,毕竟古代几乎没有女性老师。

“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孔孟之道遗留的产物,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历史不会变,史书也不能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须纠结谁之过。
文|高度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