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赵云以外,三国还有哪几位武将结局得以善终?

14回答·2305阅读
小司马讲史

2021年05月10日

三国时期,吴国得以善终的武将:

1.潘璋,字文珪,今山东冠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潘璋出身穷苦之家,后投军得到孙权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其职位不断升迁。潘璋一生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其部下马忠生擒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璋为右将军。潘璋为人贪婪,不得军心。公元234年,潘璋因病去世。

2.周泰,字幼平,今安徽凤台人。周泰一生追随孙策、孙权二兄弟左右,立下战功无数。孙权为表彰他为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特赐给他青罗伞盖。公元230年,周泰病故。

3.徐盛,字文向,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刘备伐吴时,徐盛率军攻下蜀军多处营寨。公元228年,徐盛病逝,享年51岁。陈寿赞其为“江表之虎臣”。

三国时期,魏国得以善终的武将:

1.乐进,字文谦,今河南清丰人,与张辽、于禁、徐晃、张郃等四人合称为曹魏“曹魏五子良将”。乐进个子虽不高,但其勇猛无敌,因而深受曹操重用。公元218年,乐进病逝。

2.曹洪,字子廉,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曹洪为曹操帐下“八虎骑”之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公元232年,曹洪病逝。

3.曹真,字子丹,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真是诸葛亮都有所忌惮的曹魏名将。他于街亭之战大破马谡,在箕谷击败赵云,于陈仓成功阻击诸葛亮大军,他让诸葛亮吃尽苦头,差点毁了一世英名。公元231年,曹真因病去世。

三国时期,蜀国得以善终的武将:

1.廖化,字元俭,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蜀汉政权后期名将。公元264年,廖化在去洛阳的路上病逝。

2.邓芝,字伯苗,今河南新野县人。他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人,三国时期蜀汉老臣。公元251年,邓芝病逝,时年73岁。邓芝为将几十年,体恤士卒,深受广大士兵爱戴。

3.黄权,字公衡,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黄权起初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后来归降刘备。刘备伐吴失败,黄权无奈率部降魏。后他被魏文帝曹丕赏识,拜镇南将军。公元240年,黄权病逝。黄权一生遇到了不少伯乐,不可否认他的人品,最为关键的是他肚子里有货。

三国时期,没有得到善终的武将:

1.张郃(公元231年阵亡)

2.于禁(公元221年抑郁患病而死)

3.夏侯渊(公元219年阵亡)

4.陈武(公元215年阵亡)

5.沙摩柯(公元222年阵亡)

……

欢迎大家补充!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潇潇夜雨

2022年07月29日

三国鼎立的局面以东吴孙权称帝开始,即黄龙元年(公元229)。赵云恰好在这一年去世。也应该算是三国时代的最后一位跨越两个朝代,结局善终的“五虎上将”。

之后,尚称能独挡一面而且结局得到善终的武将还有廖化、马忠、王平、邓芝。曹魏和东吴因篇幅所限,另当别论。

‬蜀汉大军的先锋一一廖化

之所以将廖化排在第一位,缘于他是襄阳人,是随着关羽守护荆州的主薄,负责一州的文书档案工作。他当然是武将,只是在关羽这位万人敌的盛名之下,轮不到廖化指挥作战。




关羽失荆州之后,局面十分混乱,廖化无奈之下投奔了东吴,但是,他“人在东吴心在蜀”,突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吐鲜血,望后便倒……

当廖化巳经毙命的消息传出后,他却连夜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西去巴蜀。恰好在长江三峡的秭归与讨伐东吴的刘备相遇。

刘备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上调成都,任丞相府参军(军事参谋)、广武都督、右车骑将军、持符节,兼任并州剌史,封中乡侯。咸熙元年(264),蜀汉政权在邓艾的奇袭下沦陷,廖化在押往洛阳的路上去世。

‬由粮食小吏到前将军一一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随枣一带)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他是东汉末年进入益州的,直到刘备入蜀,邓芝被委为郫县邸阁督(粮食管理小吏),刘备到郫县视察工作时,与邓芝作过一次谈话,刘备对他大加赞赏,之后升级为广汉郡太守,职位相当于绵阳地区行署专员。




当时刘备才逝世,孙权作何选择,诸葛亮急需得到这方面的情报便于决策,邓芝认为刘禅年龄尚幼,应派大使与东吴修好。

于是受诸葛亮的指派,只身前往东吴,邓芝口才很好,代表蜀汉政权指出了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说服孙权加强了双方的共同合作。解除了诸葛亮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北伐驻扎汉中时,委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车骑将军,诸葛亮去世后,任军师前将军、兼领益州刺史、封阳武亭侯。延熙十四年(251),邓芝去世。

‬蜀汉政权本土将领一一马忠

马忠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出来的蜀汉本土干部,在诸葛亮委任的军政职务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他初为一般郡吏,刘备很欣赏他。




223年为诸葛亮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任牂柯(贵阳)太守,率军平定了当地叛乱,对地方治理釆用恩威并重的方法,当地土著认为他“甚有威惠”。

230年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副长吏蒋琬署留府事。马忠的主要功绩就是为诸葛亮把好蜀汉政权的南大门。延熙十二年(249),马忠在任上去世。

‬大字不识的镇北大将军一一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行武出身,曾经在洛阳代理校尉,也跟曹操征讨过汉中,除了刘备的“五虎上将”而外,他可能是唯一在曹操手下任职过的后蜀将军。后来趁机投降了刘备,初为牙门将军。




王平在街亭一战出名,由于主将马谡的严重失误,致使诸葛亮准备了五年的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

只有王平的一千人马击鼓坚持抵抗,“惟平所领千人,呜鼓自持”(《三国志.王平传》)

此战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和将军张休、李盛,罢免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

唯有王平受到特别表扬,升为参军。

建兴十二年(235)诸葛亮在武功去世,王平在处理内乱中表现出色,为稳定大局作出贡献。

建兴十五年(238),进封安汉侯,代替吴壹督统汉中各军。

延熙七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多万人进攻汉川,前锋抵达骆谷道,川中震动,涪县(今绵阳市)驻扎的大军准备援助汉中,但是王平坚持就地抵抗,固守待援。

事实证明王平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措施是正确的。

王平是典型的军人,从小在军队中服役,他认识的字不到十个,口叙文书命令却有条不乱,他让军中人给他诵读《史记》纪传,也能够正确理解。

不过,陈寿认为他性情多疑,为人自卑。这句评价很少出现在陈寿的文字中,究竟谁是谁非,有待专家分析。

王平于延熙十一年(248)去世。

净月暖阳

2021年09月04日

得善终的武将甚多呀!

演义里,曹操、孙权、刘备手下诸多的武将,各领风骚,纵横一时,大多终战死杀场,或兵败身亡。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关羽、张飞,两员被誉万人敌的不世猛将,死的都很窝囊,算是不得善终吧。关羽被无名之将马忠所擒,张飞更死于部下之手。

将军死于战场,不仅让人觉得理所当然,而且后更显悲壮,这是小说作者给诸多名将安排战死杀场的重要原因。可实际上,历史中许多人并非如此。

比如刘备集团中,除了赵云外,马超、黄忠都是病逝的,黄忠没死于马忠的箭下,甚至没有参加夷陵之战。

曹操集团也是如此,比如张辽、徐晃,位列五子良将,可并不是演义中所写,分别死于丁奉、孟达箭下,而都是病逝的。

孙权处最有名的二员猛将太史慈和甘宁也是如此,都是病逝。

这很颠覆以三国演义了解历史的人的认知吧?很重要一点,演义里武将阵前单挑,上人热血沸腾,可实际战争中并不存在,武将拼的是统兵能力,并不在于个人武艺。在阵仗之时,身边护卫重重,不是全军覆没,很少亲自临阵杀敌。这也让许多偏文的人一样统兵出战,比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灭蜀的统帅钟会等!

当然,常年统兵征战的将领们,身上伤病还是多上许多,平均寿命不长,四五十岁就身故的,为数不少。

凤凰西游

2021年05月07日

“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周瑜。

赵云在诸葛亮首次北伐出兵之际,争当先锋,在被诸葛亮以年事已高为由婉拒后,赵云怒气填胸地说,我自从界桥之战出道以来,大小数百次硬仗,从未退缩,自从卧牛山追随先帝以来,驰骋疆场四十年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未曾一败,未尝挂彩,“吾何恨焉?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诸葛亮再三苦劝,赵云厉声高叫道,“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此后,赵云以七旬高龄出任先锋,在凤鸣山力斩五将,被誉为不老战神。

然而在二次北伐出兵之际,诸葛亮正在设宴大会诸将,却忽然骤起怪风,将庭前老松折断。在接到赵云病故的噩耗后,诸葛亮顿足而哭,“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赵云最终没有马革裹尸,而是寿终正寝,也算是人生得以圆满。相比于赵云,还有哪些武将得以善终呢?

超一流武将中,马超、许褚得以善终。

1.马超

在归顺刘备后,马超就成了酱油角色,在汉中之战时跑了个龙套,再就是带头上书拥护刘备称王,此后销声匿迹。直到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马超早已过世,在驱兵路过沔阳经过马超坟墓是,马岱挂孝,诸葛亮也亲自祭拜。马超在刘备麾下始终受到猜忌而不得重用,去世时年仅47岁。马超虽然郁郁而死,但毕竟也算善终。

2.许褚

许褚被张飞狠戳了一矛之后,丢了大半条命,此后就消失在战场上,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他最终如何结局。其实,许褚此后还出现过三次,一次是曹操之死让许褚哭到吐血,一次是奉曹丕之命到临淄捉拿曹植,最后一次是跟随曹丕乘龙舟亲征东吴。自此,许褚在演义中退场。

其他超一流武将中,吕布被绞死、枭首,关羽被生擒、斩杀,张飞被刺杀而死,黄忠被箭射后年老血衰而死。

典韦在宛城之战中,因为曹操的风流一夜被连累致死;庞德在襄樊之战中,因为于禁的错误部署被连累,最终被周仓生擒、被关羽斩杀。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均被关羽依仗赤兔马斩杀。

一流猛将(含强、中、弱三挡)中,得以善终的不到十人。

1.曹洪、曹仁

这二人是曹操的宗亲兄弟,出道很早,跟着曹操一路打天下,深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比如曹洪,能力一般但却可以统领张郃、徐晃等人。曹氏兄弟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曹洪,在荥阳之战、潼关之战中两次救过曹操的姓名,而曹仁最著名的当属在南郡死磕周瑜、在樊城死磕关羽。

在曹丕时代,曹仁进攻东吴,被朱桓杀败,回到洛阳后病逝;曹洪得罪了曹丕,差点丢命,最终幸免,不过被贬为庶人。

2.李典、乐进

这两位也是曹操早期的得力干将,曾经参与围攻吕布。李典的武艺稍弱,在赵云面前只能坚持十余合,在自认不敌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轻松撤退;乐进的武艺稍强、箭法出众,亲手射死了曹性、郭图,还可以单挑凌统五十合战平,在被甘宁射中面部后,被曹营众将救走,曹操命人细心救治。此后,乐进消失在演义中。其实,正史中的乐进,是五子良将中去世最早的。

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重读书,敬儒雅,在逍遥津之战后,李典没有交代结局。其实,正史中的李典,在36岁就病故了,属于英年早逝。

其他得以善终的还有:曹魏的文聘(镇守江夏)、臧霸(与徐庶镇守西凉);蜀汉的关兴(在张郃死后很快病故);东吴的凌统(濡须口之战后淡出视野)、周泰(夷陵之战后淡出视野)。

在一流猛将行列中,实力偏强者,基本都没能善终。曹魏阵营汇总,张辽、张郃、徐晃均被射死,夏侯惇被冤魂吓死,夏侯渊被黄忠劈死,高览被赵云秒杀,王双被魏延斩杀,徐质被姜维斩杀,邓艾被卫瓘设计害死;蜀汉阵营中,魏延被马岱砍头,姜维自裁后被魏兵剖腹取胆,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首,周仓自刎而死,张苞摔破头颅而死,夏侯霸被万箭穿心而死,诸葛尚死于乱军;东吴阵营,孙坚、太史慈被乱箭射死,孙策被行刺而死,甘宁被一箭爆头。而其他阵营中,华雄、管亥均被关羽斩首,纪灵被张飞刺死,大后期的文鸯,有接近超一流的实力,最终被贾南风夷灭三族。

二流以下的猛将,善终的较多

这一类的武将,要么是在前期很少参与单挑,要么是后期武将,没有被其他武将直接斩首,最终得以善终。

江东诸将,因为有长江天堑,大多都是水战,很少遇到马上单挑,因此大部分得以存活到后期;而且东吴与蜀汉交好,不存在双方厮杀的情况,避免了在五虎将面前送人头(夷陵之战时五虎均不在),例如丁奉、徐盛等人,都得以善终;东吴三老将(程普、黄盖、韩当),也得以寿终正寝。

蜀汉阵营中,傅彤父子、张翼、张嶷、吴班、马忠等均战死,王平、马岱、廖化等,均得以善终,尤其是廖化,被称为活得最久的武将。

曹魏阵营中,二流以下的武将存活的较少,大多都被关羽、张飞、赵云打扫干净了。于禁,死的太窝囊,根本算不上善终。

真正的历史上,武将的生死如何?

在正史上,主将基本不存在单挑(孙策太史慈、关羽庞德是个例外),也不会傻到冲锋陷阵,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排兵布阵、观阵料敌。因此,诸将们的死亡率,相比于演义,大大地降低。其实,在三国正史上,真正战死或被斩首的大将,寥寥可数。

曹魏阵营中,夏侯渊死于汉中之战,张郃死于剑阁之战;蜀汉阵营中,关羽、关羽、姜维的结局与演义相符,魏延死于同杨仪的内斗,最终被马岱追杀。

东吴阵营中,孙坚、孙策的结局与演义相符,陈武死于合淝之战(演义中被庞德砍死)。其他阵营中,吕布、颜良之死,与演义相同,文丑被曹操、徐晃打败后死于乱军。

除上述以外,其他武将,基本都是病逝。在古代,武将病逝,都算得上善终。

中行偃

2023年06月25日

有人用文鸯来比赵云,说七进七出敌营阵的人是文鸯而不是赵云。文鸯勇猛善战自不待言👍,与赵云比他绝非善终!文鸯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于咸宁三年(277年)大破西部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

当时,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苏则子)、牵弘(牵招子)、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文鸯这个人勇猛归勇猛,但是他的为人很难与赵云相提并论?我们都知道,司马炎是明君👍。文鸯取得了偌大的战功,司马炎见了文鸯后却很不喜欢!!!竟找了借口把文鸯免官(为东夷校尉、假节)了😄。

或者说是司马炎自己有问题?他就是无缘无故地看不上文鸯,这也有情可原;到了司马炎驾崩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贾南风发动政变;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常恨当年文鸯背叛诸葛诞,致使诸葛诞败亡、屠灭三族。

于是,司马繇竟在政变后,诬告文鸯与杨骏一同谋反,因而遭夷灭三族之祸而遇害,时年五十四岁,系公元291年!!!与他爸爸文钦殊途同归!更是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

其时,早在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后还不到一年,公元278年,秃发树机能就命部将若罗拔能在武威大破晋军,杨欣成了第三个战死的凉州刺史、第四个被鲜卑阵斩的封疆大吏。秃发树机能纵横西北,威震天下……咸宁五年(279年),秃发树机能乘胜攻下凉州。

司马炎非常后悔,临朝哀叹说:“谁能为我讨伐这个叛胡?”这才引出了我们的答案,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军事、战略家,武器改革家——马隆!只有马隆才能与赵云旗鼓相当。

其实,就在当时还有一个人也像马隆一样自告奋勇——刘渊。但是,孔恂、杨珧坚决反对,认为刘渊的祸患远大于秃发树机能。马隆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出自山东,他属于王凌的同谋令狐遇的门客。

因为杨欣的失败,河西地区与西晋就道路断绝,而且令西晋有西顾之忧,无法专心对付东吴。司马炎因而在朝会上感慨地说:“谁人能够为我讨平这些叛胡,开通凉州?”

马隆自荐能够讨伐,并要求招募三千勇士与他西进;司马炎于是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此时有官员反对,说司马炎应以国家既有军队讨伐,不应另行赏募,乱了常规,但司马炎不听。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司马炎竖大拇指👍!司马炎察纳雅言的本领绝非一般的君主所具备,他具有像曹操一样的天才的用人智慧。他不用文鸯、不用刘渊而是莫名其妙地信任敌对势力王凌的同僚马隆,让人叹为观止!还远不止这些……先看看司马炎用马隆用的对不对:

马隆选拔勇士时,合格的人要能拉起三十六钧(约238公斤)的弩和四钧(约26公斤)的弓。到中午时选得三千五百人;马隆到武具库选杖,但武库令与马隆有积怨,只给一些已经腐朽的杖给马隆,马隆不满而遭御史中丞弹劾,马隆力争后,司马炎下令依从马隆的意图,又给马隆三年的军需品。

马隆于次年正月出发西行,渡过武威以东的温水。秃发树机能率骑兵万人或者据险抵御,或者设伏截断晋军后路。马隆见山路狭窄,于是依八阵图(他老乡诸葛亮的作品)制作了偏箱车,到广阔地方就列成鹿角车营,到狭窄地方就设木屋放在车上,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沿途箭无虚发,敌人纷纷应弦而倒;另又在道路两边放置大量磁石,因为对方穿着铁制铠甲,会被磁石吸引,故此受制于磁石阵;但马隆部众却穿犀甲,经过磁石时无任何影响,于是能够有效打击对手。行军千余里后,秃发树机能部队伤亡惨重。(马隆发明的装甲部队——偏箱车)


😄😄😄……把吸铁石🧲运用到战争的第一☝️人。

自马隆西行凉州以后,朝廷就没有了他的音讯,有人以为他已经战死,而马隆在大败秃发树机能后派使者报告,司马炎极为高兴,加命马隆为假节、宣武将军。马隆到武威后,鲜卑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万余落归降西晋。不久更率领友方的没骨能等与秃发树机能决战,最终斩杀秃发树机能,平定凉州!

太康初年,朝廷又命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马隆攻其不备,击破成奚部众。而马隆治理当地期间,成奚都没有再侵扰当地。太熙元年(290年),马隆因功封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马隆在陇右地区驻守了十多年,已经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当地已基本稳定。

不过司马炎虽然高明却经不住年轮,就在这一年他死掉了。此时略阳太守严舒凭借与外戚杨骏通婚,图谋取得马隆西平太守的职位,于是谤毁马隆年老昏惑,不再适合在当地镇守。朝廷于是征还马隆,严舒得以接任……

严舒接任后,当地氐族和羌族人又开始大举集结,当地的人民都十分畏惧,而朝廷又怕当地胡人再次叛变,于是罢免严舒,再次派马隆任原职。

马隆最终亦在任内去世。成为三国时期结局最好的武将之一。

他和赵云一样出生年份不详;赵云卒于公元229年,马隆什么时候死的、活了多久就没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