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投资项目需要一次性投入45万,然后每个月大概可以返2.3万到2.5万,持续2年,这样的投资值不值得做?

855回答·178万阅读
白猫学堂

2022年05月26日·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我们来算一笔账。

某项目一次性投资45万元,每个月返还2.3-2.5万元,持续两年。

两年的累计回款2.3*12*2=55.2万元,2.5*12*2=60万元。

按照最低回款55.2万元来看,项目净收益10.2万元,总体回报率是22.66%,折合年化回报率是11.33%,如果按照60万元来看,项目净收益15万元,总体回报率33.33%,折合年化回报率16.67%。

按照总回款金额的算法,项目的预期回报已经远超市场平均了,更何况这种计算方式还是错误的,因为项目是月回款制度,实际的回款远比按年回款更早一些。

所以,按照正确的算法,是按照分期还款计算实际利率,按照月回款2.3万计算,项目实际年化回报率为20.6%,如果按照月回款2.5万计算,项目实际年化回报率高达29.4%。

这个实际收益率,虽没有超过36%,但已经接近高利贷的水平了。

当然,很多人会一口咬定这样的项目就是骗子项目,建议不要去投资。

这只是从做金融的人眼里,觉得没有那么高,且现金流稳定的项目,并不代表实体产业里,就真的不存在这类好项目。

完全一口咬定这类项目就是骗局,也实在是有些以偏概全,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只能说这类项目的风险确实很高。

因为如果项目真的那么赚钱,又那么稳定,这种好事凭什么会轮到你来做呢?



接下来,我们针对这类项目,做个具体的分析。

先从金融的角度来看。

如果一笔投资,一次性投入45万,每个月有2.5万收益,分2年还清,有没有可能性?

这让我想到了高利贷中的砍头息。

借款50万,10%手续费,实际给45万,然后按照50万每个月5%,偿还24个月,共计120%的本金。

这种类型的民间借贷,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然后把这类型的借贷包装成金融项目去做,其实也是有的。

之前的P2P,其实本质上就是这个类型的项目,只不过最终给到客户的收益,只有可怜的8-10%。

出借款项投资项目的客户,不仅要承担借款人违约的风险,还要被平台吃掉一大半的利息,养活整个平台。

民间月息2分3分的借贷其实也很常见,很多都是包装成理财,每年给15%-18%的收益,实际借贷利率也都是在30-50%。

投资这类“项目”,如果要靠谱,项目的底层一般都会有实体质押。

否则,能回款几个月,什么时候直接跑路了,犹未可知。

把这种项目投资,称为高风险投资,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如果项目投资承诺收益过高,又承诺保本保收益,基本上出现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这类项目投资,根本不是正规的投资渠道,所以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血本无归的状况。

作为投资者,如果接触到这类纯金融的项目,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

因为你和风险在做看不见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

再从实体投资的角度来看问题。

如果不是金融项目,而是一个实体项目投资,需要45万的一次性投入,每个月有2.3-2.5万的产出,就很正常了。

比如开一家便利店,加盟费、装修费、备货款、流动资金,加起来45万。

每个月的经营利润有个3-5万,都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些经营利润高的店,日销额大几千的,月利润在5-8万也是有的。

诸如一些网红的咖啡店、奶茶铺,甚至是包子铺,现金流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所谓的经营利润和经营净利润还是有差别的。

举个例子,开了一个小超市,投资45万,每个月的经营利润是2.5万元。

经营这个小超市的是投资人自己,还有家里的亲戚,一共两个人负责管理。

那么这两个人的人工成本,就是隐形成本。

如果是雇佣两个外人来工作,每个人的工资一个月4000,那就是8000元的支出,如果还要缴纳社保,那又是2000-3000元的支出,最后算下来,经营净利润一下子就砍半了。

所以,很多小的实体项目,比如开早餐店,开奶茶铺等,其实赚的都是人工成本,都是辛苦钱。

一旦将人力外包的话,基本上赚的钱就很少了,还要承担不少的风险。

比如,你开个便利店,客流稳定,营收稳定,突然另一家便利店开在对面,会是什么结果?

比如,你开一家奶茶铺,每天都是人流爆满,突然对面又开了竞争品牌的奶茶铺,又会是怎样?

毕竟,好赚钱的项目,入局者就多。

如果你了解加盟产业,知道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回本周期。

然后你就会明白预计12-24个月回本的项目,比比皆是。

45万元,每个月2.5万,是18个月回本,这类项目其实还是挺多的。

只不过,这些实体项目的净利润到底有多少,会不会这些生意未来走下坡路,能否稳定经营,人力成本是否会出现上涨等,都是需要考虑的。

18个月才回本的项目,每个月的利润又是动态浮动的,万一发生风险,还是有很大可能亏损的。

就比如当下的疫情,导致了部分实体店可能一下子停业数月,这些损失如何弥补,都是需要在投资之前,仔细去考量的。

一股脑的投资实体项目,很容易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这种情况还是很常见的。



最后聊聊,我们去辨别一些项目的时候,都有哪些注意点,哪一些项目一定是骗局,该如何甄别。

毕竟45万的项目投资,如果打水漂了,那肯定是非常让人心痛的。

1、看项目底层资产到底是什么。

别人如果告诉你有个好项目,希望你去做投资。

你记得第一点就是问清楚这个项目,到底是投什么的。

如果是一些传销类的项目,往往会说得天花乱坠,但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比如搞什么研究,多少年以后会有什么回报,但你压根看不到所谓的研究到底是什么。

这类项目更像是直接画了一个大饼,然后进行行骗,技术含量都集中在如何包装和洗脑上了。

所谓项目的底层资产,指的是钱最终投到了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能够产生回报,这个回报到底是怎么来的?

到底是债权人借款,还是实体项目的投资。

我们要搞清楚项目的赚钱机制,才能判断这种赚钱的方式是否靠谱,这个项目值不值得投资。

单纯地看项目给你的预期收益表,其实没什么用。

因为收益表上只会把好的一面呈现给你,坏的方面都会遮遮掩掩,很容易让你踩坑。

2、判断项目所需资质是否靠谱。

但凡是一个正规的项目,往往具备一定的资质。

金融项目基本都要备案,销售的机构往往也都是正规的金融机构。

如果是金融方面的投资,没有足够资质去销售的,往往就是不靠谱的。

即便吹得天花乱坠,最终的结果也逃不出非法集资、集资诈骗、传销等。

如果是实体项目,就更需要资质了。

最最最基础的资质,就是工商管理登记,如果这一点没有,那么资质就等于是没有。

试问,没有资质的实体项目,怎么能够进行运作呢,那最终哪里来的回报?

所以,项目的真伪,看资质就能一目了然。

而获得资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整个项目到底能不能赚钱,资质越难拿,项目赚钱的概率也就越大。

3、关注项目回报率的可实现性。

第三点我们需要关注的,其实是项目回报率的可实现性。

绝大多数项目,肯定会有一个预期的回报率,比如多少时间周期回本,潜在回报有多少。

首先,这个回报率不宜太低,因为回报低的项目,其实是没有任何的可投资性的。

大部分项目的年化回报率,往往在20%以上,甚至是30%,50%。

因为大部分项目其实都是存在风险的,没什么无风险的项目,就连金融投资,除了银行、保险、国债,也都会有风险。

所以,项目既然要面对风险,那么潜在回报率就不能太低。

但是,项目如果吹得天花乱坠,年化收益超过100%,也是要特别注意风险的。

所谓的年化100%,指的是项目投入1年回本,2年就翻倍,3年4倍这种,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市场摆在这里,如果有这种好事,这类项目早就被一抢而空了。

4、判断项目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最后一点,其实就是项目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什么是系统性风险,比如这几年,有人加盟去做了连锁教育。

结果因为政策,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复存在了。

又比如,加盟了某个连锁品牌,结果品牌方爆雷了。

还比如,搞了医美方面的项目,结果出现了不必要的风险,被曝光了,结果倒闭了。

又比如,代理了某些微商品牌,结果被取缔了,项目也就终止了。

有很多项目的爆雷,其实并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有一些灰犀牛的风险是可以做预估的,并不是说都要亲自把钱投下去之后,去趟浑水。

给一个忠告,看不懂的项目,不要去投资,没有一个行业可以让完全不懂的人长期赚到钱。

某某某做了某个投资,赚到了钱,短期看只是靠运气,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但是长期赚到钱的,一定是靠认知,哪有不动脑经投资项目就能赚钱的。

天上又不会掉馅饼,往往掉下来的都是陷阱,所以投资一定要谨慎。

股期江湖君

2019年01月31日

如果是真实的,这个项目绝对可以做,因为这个收入已经远远高于任意一家银行的利息,甚至高于任意一家私募基金的收入。

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非常不靠谱。就因为收益高的离谱菜不靠谱。就像前段时间非法集资盛行的时候,相关监管部门所说的那样:只要一年收益高于6%的要考虑风险问题,高于10%的要考虑损失的问题,如果高于20%的要考虑资金消失的问题。虽然说这句话有点幽默感,但是确实对于目前投资收益不能看的太高,越高存在的风险越大,甚至有可能是个骗局。

45万,每月收益2.3万-2.5万,折合每年的收益是26万-30万,也就是说每年大概有70%的收益,这个收益基本上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十倍以上。事成想,如果真有这么好的项目,去银行贷款多好,为何非得在民间集资?要么就是银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通过这个项目的贷款申请,要么就是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说的严重一点可能是非法集资!

如果,真能够证明项目是合法的,是真是存在的,是可靠的。那么这个投资绝对可行。但是,如此高的收益在当今任何一个生意,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点。耗费如此高昂的资金成本做起来的项目还能有利润?所以,从收益上我认为这个项目确实不靠谱。

现在老百姓的投资意识 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选择投资方向及投资项目上有选择上的错误。好多投资者都在选择高收益的项目或者投资方向,忽略了投资质量。实际上只有保证投资项目的质量才能够保证投资的回报。所以,舍弃一些超高收益的项目,选择踏实稳定的投资项目才是真正的投资!

投资新势力

2019年09月26日

一次性投入45万,一个月按最低算,2.3*12=27.6万,2年就是55.2万,你的回本周期是20个月,2年时间你可以净赚10.2万,平均一年5.1万,你的年化收益率为11.3%,这个项目已经比所有的正规理财高出了1倍,如果你要是把钱做理财年化11.3属于高风险投资了,如果你在银行或者保险或者别的平台找到年化11.3的项目,2年后你本金都可能没有,理财超过百分之6就属于高风险产品了,你去银行也会有损失本金的概率,我原来说过,我有个表哥以前在东亚银行,他们银行对面一家国内银行门口有一个老太太,每天举个牌子写的还我血汗钱,老太太存的年化20多个点的理财,因为不懂以为是保本的,拿了30万,到期只有6万了,但是你打横幅也没用,人家和你的合同是正规的,你去哪告也没用,所以大家不管在哪里看到年化6个点的,一定要仔细看合同,别为了几千块钱的利息,损失几十万。

楼主的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项目,但是不能算的上高级项目,因为百分之11.3对于做生意来说不能算高,只能算一般,但是对于理财来说真的是超级高了,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比较高了,但是这毕竟是项目,不是理财,理财低利率但是安全,项目就不一样了,各种想象不到的风险,楼主既然提问了,也是项目计划书上面给出的回报率,这个项目就算执行了,也必须承担风险,做项目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链断裂,或者国家政策的改变。

所有的项目都是有风险的,都比理财风险大,所以这11.3的收益率,只能算一般,一般好一些的项目毛利率都会到达20以上,如果楼主的项目风险不是特别大,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11.3比放在各个平台理财强了1倍,虽然不知道你是什么项目,如果没有更好的回报率,这个项目是可以参与的。

财智成功

2019年01月31日

投资项目一次性投入45万元,每月可以返回2.3万元到2.5万元,持续两年,这种项目风险是非常高的,也不值得做。


假如每个月返回2.3万元,一年就是27.6万元,两年就是55.2万元,看起来净赚10.2万元。


单纯从收益率来讲,每年盈利5.1万元,实际年收益率11.33%。如果每月拿到2.5万元的话,则年收益率更是高达16.67%。不管是哪种返款金额,显然都远远超出了正常理财收益,看起来确实很诱人。


既然是投资,就要充分考虑风险,尤其是P2P理财平台纷纷爆雷,各种金融骗局层出不穷的年代。


如果这个投资项目是做实体企业的,那么两年的时间不一定能盈利,更不用说每个月返钱了。即使是投向金融领域,获得稳定超过10%的回报也是不容易的。


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是,实在太像庞氏骗局了。庞氏骗局的本质就是借新还旧,用新人的钱当做利息去给之前的投资者,当新进入的投资越来越少不足以支撑前面的利息时,骗局就会显露无疑。


作为投资项目,如果签署了投资合同,里面增加某些条款,比如投资自负盈亏,预期收益率多高,到最后达不到的话打官司也很难赢。


如果投资的项目或者拿到钱的公司直接跑路,报案也不一定能拿回损失。一旦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即使钱被追回了也会被罚没。


你贪图人家利息,人家贪图的是你的本金。不贪,就能少上点当。知根知底的亲戚朋友借钱还要不回来,更不用说没什么往来的陌生人和公司了。

匠叔李大鹏

2018年11月24日·财经评论员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这种投资项目从数字面上来计算的话,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讲,这种投资项目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甚至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投资45万,每个月可返2.3万到2.5万,年化投资回报率接近50%,这种投资如果能够实现的话,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自己就做了,不会去找你。

如果他实在资金紧张的话,去银行贷款都行,没必要去找各方融资。这个项目在于目前的投资环境来说,简直就是会下金蛋的金鸡。

从股票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是一个投资获利能力比较强的市场,但目前市场处于熊市之中,赚钱效应非常的差,虽然上一波反弹,有很多人赚了点钱,但一个调整就回到了最初,而你这个投资项目能够持续两年,真的是做梦都要笑醒。

如果说你投资的是实体经济,但纵观目前实体经济中能够有如此小的投资,实现如此稳定的回报,这个项目真的少之又少。

如果把这些正当渠道都排除,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这种投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就是用高收益来吸引高投入本金,聚会很可能是收益没得着,本金全被骗。

赚钱的愿望可以理解,但必须是脚踏实地,如果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最终伤害的一定是自己。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