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人在风俗上认同青岛还是潍坊,反正潍坊同学的方言叫法不同,却跟莱阳同学的一样?

82回答·10万阅读
旃檀之香

2022年07月16日

潍坊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置的第一个市,潍坊市的历史很短,潍县的历史很长。在解放前,现在属于潍坊的各县市区,都不属于潍坊管辖。历史上潍县,有时属于莱州府,有时归青州府。潍县解放后成立潍坊特别市,后来成立昌潍专区,昌潍行署最初在昌乐后迁至潍坊,当时潍坊只是一个县级市。上世纪80年代昌潍专区改成潍坊专区,胶南划归青岛,随后潍坊专区改为潍坊地级市,平度划归青岛,五莲划归日照。

高密在历史上属于密州(诸城),看看高密的“密”,就应该明白。高密有许多方言,西南部发音更接近诸城,高密东南方言接近胶州,北部方言接近昌邑平度。

随着经济发展,青岛吸引力加大,由于地理上高密靠近青岛,所以高密心理上更认可青岛。

老李逗乐

2020年07月04日

潍坊,认同他的只有原先的昌潍。昌乐,昌邑,潍城,奎文,寒亭,坊子。其他地方心理上不认同,尤其是大青州,以前是轻视现在是敌视或者说是无奈,青州人心里总认为千年古青州凭啥跟着小小潍县混?尤其是老一辈人从不说自己是潍坊人。

再就是高密,高密口音更像青岛,生活习惯风俗就是胶东习俗,倒是从潍坊划出去的平度比高密人更像潍坊人。

再一个不认同潍坊的那就是宇宙寿光了,寿光那可是一个比大滕州还要牛气的地方,县级市肯定不和他胃口 起码要地级市能直辖当然最好,怎么可能随便认别人当大哥。

然后就是临朐了,这个潍坊存在感最低的地方不是说不认同潍坊他是认谁都无所谓,反正到哪都不近自己地级又没希望。以前临朐认青州可是青州自己都自身难保了还咋收小弟,临朐是跟临沂不远说话交流没啥障碍,跟淄博也挺近说话也都能听懂玩起来也没啥不习惯,至于潍坊不远不近没啥重要的事还真没多少临朐人去过潍坊。

至于诸城,和安丘上青岛吧也不近,关键人家青岛也没像跟高密似的给他抛媚眼。自己吹牛吧,虽然这几年发展不错但是还没有大寿光那么膨胀,这哥俩跟潍坊若即若离

听咯回家了

2020年06月25日

近代史上安丘、诸城、高密等内陆县(市)除了“闯东北”,还有去寿光贩盐、去东海(日照、青岛)贩鱼,打小工等。因此从人员交往上看、从婚丧嫁取、过年过节的习俗上,以及对生活生产用具的称呼,而不是过于计较口音的话,从潍坊—安丘—日照划一条线,基本上就是胶东的基准线。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到济南、德州、枣庄、临沂的乡下去看看;到胶州湾的乡下、直到莱州湾乡下,即墨、高密、诸城的乡下看看。比较一下。

因此,方言没问题,但口音决对有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叫玉米“棒子”,有的地方叫“苞谷”,这是方言!但东北人和广东人不用普通话,同时说玉米两字,肯定发音是不同的。所以,该命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长焦距

2020年07月05日·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高密,一个历史悠久的半岛内陆小城,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中等城市。高密秦朝就有了县级设置。历史上,曾隶属于密州、莱州、胶州,中华民国时期,高密先属胶东道(治今烟台市),后改称莱胶道。1928年县直属山东省政府。新中国成立后,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高密县均顺次属之。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高密市隶属山东省潍坊市。

由此看来,高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属由潍坊管辖,历史上大部分时间行政管理属于东北、东南方向。正因为这个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民俗、生活习俗,都偏向胶东地区(烟台、青岛),比喻,在传统节日年俗方面,在婚丧嫁娶方面几乎都是一样的。特别是有一个现象,农村盖房上梁,会将竹筷和铜钱用红绸布拴在梁上,这个习俗,在胶东地区很多地方都有。据考证,这跟移民有关系,因为,胶东地区好多移民都来自云南,住的是竹楼,移民到了山东半岛,几乎没有竹子,也不能住竹楼,为纪念老家,就有了拴竹筷的习俗。

在语言口音方面,以高密城区为例,和胶南口音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和胶州一部分口音也非常像,但是跟莱阳口音似乎还是有区别的。语言口音很复杂,存在语言岛现象,相近的两个村,口音也可能存在差异。我到过高密两个村,一个村两种口音,一个是跟诸城搭界的高密西注沟村,靠诸城近的一部分人口音像诸城人,稍远的一部分,是高密当地口音;另一个,靠近平度的卧铺村,也是平度和高密口音并存。谢谢邀请!


浩歌向天

2020年05月27日

高密经济总量在潍坊拍四吧,比昌邑高一点,就地理位置说,潍坊因为是隶属关系,来往比较多,但高密人个人事去青岛比较多,感觉大多数人心理上愿意去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