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案件是因为小细节破案的?

243回答·742万阅读
大姚说事儿

2022年08月20日

1989年,湖北出过一个高智商撕票的案子,8张纸条把警方带得团团转,导致案件8年未破,最后警方单凭纸条中的一个字,从茫茫人海中锁定凶手,余秋雨还把这个案子写进过文章中。

“1.30”绑架杀人案

1989年1月30,这天是农历小年,湖北潜江的江汉油田一张某一夜未睡,因为他7岁的儿子一直未归。

第二天一大早,张某家门口出现在一只鞋子,鞋子是儿子张磊的,里面还放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儿平安,不要报警,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到扒鸡面馆门前树下找纸条。”

心急如焚的张某夫妇连心赶去面馆附近找张条,找到后打开一看,才得知儿子被绑架,凶手向他们勒索6500块钱。

并要求他们在31号上午10点,把钱放在7路车站的站牌下。

得知儿子被绑架,张某立即便报了警。

随后,在多名警察的暗中保护下,张某带着6500块钱来到车站,但是,凶手并未出现。

不久,张某就接到了绑匪的电话,要求他在明天再去7路车站取纸条。

警方随即在7路车站中蹲守,但一无所获,次日,张某却取到张条,上面赫然写道:请同行的人回去。

并要张某去向阳一中取另一个纸条。

无奈之下,张某来到向阳一中,上面要求他带着钱去沙市车站赎人,并警告张某:“若公了,钱心疼?儿心疼?”

在警方的暗中保护下,张某再次心急如焚地来到目的地,可是绑匪再次放了大家的鸽子。

从案发1月30日到2月4日,绑匪如同狡猾的狐狸,一直用纸条的方式不断扰乱警方视线,不管警方如何提前蹲守,都无法捉出绑匪。

在这之后,张某家门口再次出现一张纸条,上面威胁写道:如果再与警方合作,就另加1000元,告诉他儿子的尸体位置。

过后,张某又接到电话,让他去新的地点找张条,警方通过电话查找,发现只是一个公用电话亭,而张条的内容是要张某花钱赎人,但要保证绑匪的安全,并接待了下一个张条的地点。

就这样在绑匪一而再,再而三的纸条中,2月26日下午,潜江市一村民在水田里发现了张磊的尸体。

这就是“1.30”绑票杀人案”,

这起案件从发生到张磊被撕票,26天的时间里,警方在所有纸条出现的地区都展开过调查和走访,均一无所获。

1996年,人民警察,原预审科科长徐灿患病逝世,临终时他说:有生之年,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看到“1.30”案件得以告破。

8年时间里,“1.30”如同恶梦,影响着江汉区的人民,与此同时,老百姓们对公安机关的非议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警察身上的压力越来越沉重。

直到1996年10月23日。

重启“1·30”:“兑”字出门,水落石出。

1996年10月23日,“1.30”绑票杀人案”成立专案小组,公安处处长牛俊杰,要求小组在4天时间里,制订出破获1.30案件的可行性方案。

专案小组取出当年的8条纸条,经过集思广益,决定从纸条上找线索,随后,这8张纸条被往武汉大学、湖北公安高等专校、武警部队、著名书法家等手中。

最后发现两个重要的细节:

1、作案人的水化水平很高。

纸条:“过桥顺墙根外(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标点符号的运用,都说明作案人的文化水平不是一般人,并不像歪曲字迹那样,没读过什么书。

于是,处长牛俊杰要求排查所有的可疑文字档案,从文字上着手,随着几十个档案室,2万多个档案被拿出来排查。

直到省公安厅里出现一位白发老人,知名文检专家吴忠义先生。

2、这个“阅”字不一般

吴忠义先生指出,作案人有一张纸条里有一个阅字,这个阅字写得特别夸张,被他写出了门,这说明了一个特征。

普通人一般不会这么写阅字,说明这个人经常书写,才会出现这种书写习惯。

也就是说,作案人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字迹再怎么伪造,出于职业习惯,有些字的书写构造,还是会被带出来。

基于这个认定,说明作案人要么是教师,要么是文秘。

经常写字,还写阅字的,不言自明。

破案

根据当年纸条出现的地点,警方很快把目标范围锁定在附近从未出现过纸条的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这两所学校。

不巧的是,一段陈年往事,勾起了人们的注意。

1988年12月,技工学校的保卫科长发现过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为济贫,向你借款1000元,希望你能照办,我们不必动杀机。

当时由于只有一张纸条,并没有犯罪事实,案子没有侦破。

然而,细心的专家吴忠义先生认定,这张纸条的笔迹和“1.30”案作案者的笔迹是一样的。

很快,1989年职工大学的800名师生的档案被拿到了公安厅。

吴忠义先生翻阅着每一份档案,而第80份档案,吴忠义先生看了近1个小时间,随着他说道:其他人的暂时不看了,把这个人的档案送来。

这个档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吴老信心十足地说道:“1.30”案的作案人找到了。

1997年7月27日,在讲台上,在校园内隐藏了八年之久的凶手裴直运归案。

裴直运,本科生,在校读书时是个优等生,爱好书法,小说,散文,诗歌,在专业上,还主持过油田高难度科研课题研究,象棋下得好,还懂航天知识,还研究过占星术,写得一手好字。

他自认为自己聪明绝顶,但没赚到什么钱,便想用自己的“聪明”去撞一撞运气。

1988年,曾经敲诈过一笔钱,侥幸没有被抓到,于是想搞一次大的。

在车站,通过和张磊玩游戏,骗走了这个7岁的孩子,最后狠下杀手。

在1989年到1997年,8年的时间里,裴直运离婚,结婚,赌博,写作,喝酒,开始他也胆颤心惊,遇到警察也怕,不敢呆在家就去打麻将,几乎场场都赢,因为牌技太好,没有人跟他玩,他又去打工,成了工作狂,成为一名技术组长,还在空余时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演讲还得过大庆油田一等奖,写过大量诗歌,但从不敢发表。

8年中,他良心发现,想给张磊家里寄钱,但一直没有行动。如同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对金钱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写在最后:

所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是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练就的,每个人的字就算再相似,或者不好看,都有其固有的特征,不论再怎么伪装,都很难掩饰,更何况习惯成自然。

坦荡的云朵gAl

2020年12月01日

看过一个真实案例,印象中是《法制月刊》上登载的,不过因为时间太久远,大概是八十年代事儿,有些细节可能不太准确了。

  • 锅炉杀人案。

清早,有人报案,说一个女工小张失踪了。

是个刚上班没多久的女生,在工厂单身宿舍住,长得漂亮,有几个追求者。

由于小张早上没上班,人事科觉得奇怪,就去宿舍找。结果看到宿舍门是锁的,敲门之后貌似人不在宿舍。那个年代没有什么联系方式,人事科等了半天,觉得不对劲,于是报了警。

警察找人开了小张的宿舍门锁,检查了宿舍,宿舍没人。一件大衣随便的放在了床上,桌子上有摊开的书本,也没看到丢什么东西,钱包什么的都在。

警察询问了两边的宿舍,都说没听到有特别的声音,比如吵架打斗之类的。有同事说大概九点十点的时候还看见过小张,之后没留意。

看情况是想出去做什么事,然后没穿大衣直接走了。由于是北方冬天,十二月初,虽然不穿大衣也能出门,但是不可能走远,估计就是在工厂范围内。

工厂区有墙围着,紧贴着是居住区的墙,共同围成一圈,最后都是由厂区大门出入。问了厂区大门保安,保安说从下班开始就没见到小张出去过。警察也询问了几个追求者,几个追求者当时要么不在现场范围内,要么就是在上班,没有接触时间和条件。

警察继续走访,问来问去,最后能确定的就是小张没有出过工厂厂区。

一个大活人,没出厂区,怎么就没了?一点痕迹也找不到!

在和职工们聊天的时候,警察听到了一件事:很多职工都说“昨晚上宿舍很热啊,锅炉烧的真给力。”

再具体问一下,说自从十一月中开始供暖,宿舍内一直是不暖和,保持在大约十几度。好像公司有什么节能要求之类的,要求锅炉房的工人只要烧到“不冷就行”。但是在昨天晚上,估计是十一点开始,温度超过二十多甚至可能到了三十度,往常穿着毛衣的宿舍要穿单衫才行,一直到接近早上温度才降下来。

有问题!

警察们去锅炉房问了一下,昨晚当班锅炉工小李已经下班回家了,现在当班的不知道昨晚烧锅炉很热是怎么回事。顺便说一句,小李也是小张的追求者之一。

继续查当班的小李,小李说昨晚有人抱怨太冷,所以烧热了点。

是谁抱怨?

小李有些躲躲闪闪:”反正就那些人呗,住单身宿舍的。“

具体一点!

小李继续躲躲闪闪:”就是那些人……“

真有问题!

警察重点检查锅炉房。锅炉房被整理的非常干净,地面用水冲刷过,煤灰全都铲了出去扔在煤灰堆上。

警察开始翻煤灰堆。终于在煤灰堆里,挖出来几块小骨头片。

一切都通了。

小张晚上看书,觉得单身宿舍里太冷了,去锅炉房找锅炉工小李商量能不能烧热一点,小李就想着借机会和小张“亲热一下”,小张不同意,小李大怒,把小张掐死。掐死之后慌了,不知道怎么处理尸体,最后想出办法:直接把尸体扔进锅炉里烧掉。尸体扔进去之后开始拼命填煤烧锅炉,导致宿舍温度飙升到接近三十度。然后早上下班前停了锅炉,把煤灰全铲掉,锅炉房全部清洗了一遍。

萨沙

2021年02月13日·知名历史领域创作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有名的就是乌国庆的咸菜案件了。

大概是1987年,山东某地发生恶性灭门惨案,家中三代几口人都被杀死。

这个案件的歹徒作案手段非常狠毒,而且非常聪明。

歹徒是顺手用这家的砍柴刀作案,事后将凶器丢弃到一个很深的池塘内。

当地池塘很多,警方是无法找到凶器的。

其他证据全无,歹徒应该是青壮年,而这家当时是老幼妇孺,根本不是对手。

双方几乎没有搏斗,就被这个歹徒一刀一个灭门。

当时对于案件性质不能确定。

这是因为这家的人缘很好,是四里八乡有口皆碑的老实家庭,而且乐于助人,压根没有仇人。

一般来说,这种案件似乎是仇杀,就是来杀你全家,但这家的客观情况不符合,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仇人存在。

后来其他刑警都认为,肯定是流窜杀人犯,上门抢劫被这家人看到,就灭门。

因为这家的现金和少量金银首饰没了,怀疑是抢劫。

这个倒是很符合逻辑。

80年代末期,社会治安也不怎么样,一些歹徒杀了人以后在社会上长期流窜。

这些人横竖抓住都是枪毙,什么事情都敢做,包括杀人全家再抢劫。

但如果这么定性,这案子就破不了,因为你压根不知道这个歹徒是什么人!

就退一万步说,你就知道歹徒是谁,他在全国流窜,在当时技术条件下你根本没法抓住他。

本来这个案子就要积压起来,破不了啦。


但是,乌国庆到了现场以后,发现了一个其他刑警没主意的细节。

他看到大门处发现一袋被丢弃在地上的咸菜。

这袋咸菜和被害人正房门口缸里的咸菜一样,都是萝卜、辣椒做的,里面的配料完全相同,味道也一样。

大家知道,乡下做咸菜虽然配料接近,但每家的味道都是不同的,这袋咸菜就是被害人家里的。

而乌国庆同村长了解,当地有个风俗,如果是亲戚来做客,一般不能空手离开,好歹也要带点东西走。

如果是偶尔来一次的亲戚,远方而来的亲戚,或者城里来的亲戚,主人不可能送咸菜,这拿不出手。

一般送咸菜的,都是经常来往的亲戚。不过,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村子的熟人,按照风俗是不需要送东西的。

乌国庆认为,杀人歹徒更不是陌生的流窜犯,就是这家的熟亲戚,平时经常来往。

这次他也是来被害人家做客,走的时候主人根据风俗装了一小袋咸菜给他。

结果此人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杀了自己亲戚主人全家。

根据这个线索,杀人犯很可能就在村内,经常和这家走动。

由于方向搞对了,很快就抓住了真凶。

他竟然是遇害女主人的外甥女婿,就住在村内。



而杀人原因,完全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原来外甥女婿好赌,编造各种借口向这家女主人先后借了很多钱。

案发前,外甥女婿又编造了借口,从女主人手中借了7000元。

因为欠债太多,外甥女婿根本就不可能还清。

最后一次来借钱时,女主人表示自己已经把所有积蓄都借给他了,再也没钱了,还问他什么时候还钱。

结果外甥女婿离开时,女主人出于面子,还给了他一袋咸菜。

结果,这王八蛋走到院子里,认为这笔钱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还清,干脆杀人灭口算了。

于是,他就操刀冲进去,将这家人全部杀害,还找到一些现金、金银首饰带走。


被捕后,这孙子把赃物和凶器的丢弃埋藏地点都交给出来,于是证据确凿。



乌老2019年6月24日去世,一辈子抓了不少坏人。

沂州一哥语文

2020年12月10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一个夏日的早上,在市少年宫西侧的小树林里,晨练的老大爷发现一具女尸。老大爷马上报案,公安很快来到,经鉴定,死者十五岁左右,是被强奸后使用钝器击打后死亡。但现场未留下任何脚印、指纹、做案工具及其它痕迹。经走访,确认死者为市内某中学学生,平时学习认真,无与社会不良不员交往现象。由于现场取证较少,也未找到目击者,虽然公安仍在走访,但案件始终没有重大进展,侦破处停滞状态。当时,城市规模很小,案件几乎尽人皆知,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专案组面临重大压力。

一晃大半年过去,冬季来临,案件依然没有突破。这一天,几个市民在市内百货大楼门口抓到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偷自行车的小偷,小偷被义愤的群众押往派出所。审问中小偷闭目养神,一字不说。但很快一位来派出所办事的人员认出此人竟然是市内东关派出所的民警。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个民警家境条件相当好,独子,父母还是干部。问他做案动机,他始终不言。

那时,派出所冬天都在室内用小铁炉烧炭取暖,审问过程中发生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趁审问人员倒水的功夫,小偷竟然突然把双手放在烧红的铁炉壁上,双手被烙得真冒烟,室内散发烤肉的焦糊味。小偷当然要送往医院抢救,但他的反常举动引起办案人员的怀疑。派出所将情况反映局里,局长非常重视,亲自与刑侦专家分析,几经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此人想通过此举烧掉指纹,身上一定还有其他重大案件。以此分析为突破口,对此人进行重审,不久嫌疑人被突破心理防线,交代了全部罪行。

原来,此人家境虽然不错,但从小养成偷偷摸摸的习惯,几天不偷心痒难耐,这一周日下午在少年宫附近寻找做案目标时,恰巧遇到漂亮的某中学少女,顿生淫心,于是找个理由,诓骗小姑娘到小树林后实施强奸,事后怕对方报案,又捡起石头將对方砸死。做案后,他用自己较丰富的反侦察手段将作案痕迹一一消除。没想到偷自行车意外失手,在派出所闭目养神的功夫,他担心旧日强奸案会不会留下指纹,又怕公安取他指纹,于是不惜自残,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法网恢恢,冥冥中自有天意,歹人终将法办。

赛半仙

2021年02月04日

这本是一起无法破解的悬案,通过一个细节警方发现报案人竟然就是凶手,之所以可以迅速破案就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一棵枯死的小树。

本案会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竟然可以扭曲到如此地步。直到被枪决之前,凶手还认为自己没有错,就连同监室的狱友都忍不住抽她几个耳光,下面就讲一讲此案的经过。

2000年11月的一天,广东省南海市西岸镇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人是一对五十出头的夫妻,和一个情绪激动的年轻男子,还有一个极度冷漠的年轻女子。

男人姓刘,年轻女子是他的女儿,年轻男子是刘老汉女儿的男朋友。

他们报案的原因是家里的两个孩子突然之间失踪了,女儿5岁,儿子4岁。

刘老汉告诉警方,事发时自己正在佛山打工,听说孩子不见了,连夜赶回了老家,找了整整一夜也没有找到两个孩子。

能找的地方老两口都找遍了,怀疑孩子被拐卖了,老两口居住的地方属于镇中村,村里都是熟人,如果有生人进村肯定会被人发现。

刘老汉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全由妻子于莲花一人操持,于莲花在镇里的一家餐饮店打工,每天下午上班一直到凌晨,平时都是于莲花的大女儿刘婉玲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做饭。

所以,最后见过两个孩子的人就是他们的姐姐刘婉玲,警方照例询问了刘婉玲,刘婉玲的反应让警方很是诧异,与他的父母还有男朋友的情绪完全不同。

刘婉玲没有积极配合警方寻找弟弟妹妹,言语之中还带着不满的情绪,刘婉玲告诉警方自己不是弟弟妹妹的保姆,不可能一直跟着他们。

当警方询问这么晚弟弟妹妹都没有回家,她知不知道的时候,她的回复是,“他们都是家里的宝,我只是一根草,还是家里的负担,没有工作只能白吃白喝,我自己都管不了,哪有心思管他们。”

警方很快便了解到刘婉玲情绪不好的原因,刘婉玲21岁,弟弟和妹妹只有4、5岁,本来刘婉玲是父母的宝,家里的条件一直不好,家里的条件稍微改善后,刘婉玲觉得自己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结果父母却又生下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在刘婉玲看来是弟弟、妹妹夺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些许改善的家庭条件因为弟弟妹妹的降生再次一贫如洗。

警方初步怀疑两个孩子是被人拐卖了,可是近一个月都没有发现有陌生人在附近转悠,而且两个孩子的年龄也不在人贩子拐卖的范围内。

一个孩子四岁,一个孩子五岁,两人都已经记事了,这种孩子不好卖,养不家,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亲生父母,不容易出手。

人贩子一般只会拐卖三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记事,比较容易出手。

根据种种证据表明,警方基本打消了孩子是被人拐卖。

如果不是拐卖,那很有可能是仇家寻仇,警方又开始调查夫妻二人是否曾与人结怨,据警方了解夫妻二人都是老实人,从不与人结怨,只是在很多年前与本家的一个堂哥产生过矛盾。

夫妻二人最值钱的财产就是现在居住的二层小楼,这是刘老汉的爷爷留下来的,刘老汉的堂哥认为这个房子自己也有份,想要分点钱。

但是,刘老汉的爷爷去世的时候,父辈已经分过一次家,所以他们认为这小楼是他们自己的财产,不存在分钱的事情。

双方因此闹得很不愉快,还差点动手,之后再也没有联系过,会不会是刘老汉的堂哥把孩子藏起来,想要报复刘老汉?

警方开始着手调查刘老汉的堂哥,很快刘老汉堂哥的嫌疑被抹除。

刘老汉的堂哥,现在不在广东,跟外地的儿子住在一起,此时刘老汉的堂哥因为得了癌症,正在接受化疗,就连下床都很困难,更不可能来找刘老汉寻仇了。

警方再次没有了头绪,只能暂定为人口失踪,警方怀疑很有可能两个孩子已经遇害,便开始着手寻找孩子的遗体,刘老汉家附近是南海湾森林公园,附近全是大片大片的树林,如果凶手把孩子藏在里面,很难找到犹如大海捞针,警方调集大批警力寻找,可惜却一无所获。

警方连续多日的搜寻没有一点儿进展,激怒了一个叫姜桂阳的人,他就是刘婉玲的男朋友,也是刘家的准女婿。

姜桂阳在附近一个小区里当保安,听说刘婉玲的弟弟妹妹不见了,连忙向公司请假,来到刘家。

姜桂阳在刘家最无助的时候,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刘家里里外外所有的事。

案情一直没有进展,姜桂阳怒了,情绪非常激动,常常大声质问和辱骂警方,说警方是没用,毫无作为。

警方考虑到姜桂阳的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绪有些激动表示理解,并没有跟他一般见识,只是提醒他说话注意一点,不能随便骂人。

姜桂阳不但不妥协,还继续指责警方办事不利,认为自己是刘家的人,自己的弟弟妹妹无故消失这么久,警方却一点儿线索也没有,扬言警方再找不到孩子,他就要去找市里的领导,如果市里解决不了,就去省里。

还好刘老汉出来解围,说了姜桂阳几句,让他不要激动,再怎么也不能骂人。

姜桂阳看到老丈人说情立马换了一副嘴脸,轻声安慰刘老汉,让他好好休息,家里的事有自己来处理,让刘老汉放心,还塞给刘老汉1000块钱。

刘老汉知道姜桂阳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只有1000多块钱,坚决不收,不想让准女婿又出钱又出力。

姜桂阳坚持要把钱给刘老汉,说是自己的一点儿心意,而且马上就是一家人,刘老汉非常感激地看着姜桂阳。

刘老汉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女婿,嫌他穷,家里的情况还不如自己家,但经过这一件事,他对姜桂阳刮目相看。

十天过去了,两个孩子还是音讯全无,刘老汉和妻子忍受着心中的痛苦四处寻找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但最积极的还是他们的准女婿姜桂阳,事发后姜桂阳几乎没有去上班,天天在刘家处理大小的事务,还发动自己的工友帮忙一同寻找。

此时,姜桂阳再次和警方发生冲突,还写了一封信,说是要将此信寄给省委书记,在信上姜桂阳介绍了事发经过,还在信中控诉了警方的“无能”。

所里多次开大会,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一定要找到失踪的孩子。

只不过目前毫无头绪,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时候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民警觉得有些奇怪,认为姜桂阳太过激动,而他的女朋友却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孩子失踪后,刘婉玲没有一点儿悲痛之情,不说话也不跟着父母出去寻找,只是整天在家里看电视。

民警便询问刘婉玲平时的情况,得知刘婉玲平时跟弟弟妹妹感情不好,常趁着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打他们。

当初得知母亲怀孕后刘婉玲跟父母大吵了一架,但父母觉得生不生是自己的事,没有理会刘婉玲。

没多久生下了二女儿,刘老汉父亲想要一个儿子,没想到第二胎也是个女儿,便决定干脆再生一个。

夫妻俩总算如意,生了一个儿子,但也因为超生把家里的一万多元存款罚光了,刘婉玲知道此事和父母大闹了一场,因为父母当初跟她说这一万多块事是给刘婉玲的嫁妆。

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后来在森林公园深处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

整个树林里只有一棵树枯死了,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这棵树的旁边都是新土,泥土上的杂草是后来铺上去的,而且这棵树也是新栽上去的,村里几乎家家都务农,民警一看便看出了问题。

警方怀疑很有可能这里就是凶手的藏尸地点,挖了不到十分钟,民警便看到两个孩子赤着身的尸体。

刘家夫妻听说此事,来到小树林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哭得差点晕过去。

根据法医的判定结果,孩子应该是在失踪的那天就已经遇害,而且凶手出手狠辣,两个孩子脖颈处都有勒痕,弟弟脖子上的勒痕很轻,只造成了轻伤。

孩子的头上都有被锄头击打的痕迹。

但孩子导致两个孩子毙命的原因是因为窒息,被活埋致死。

可以想象孩子在生前受到了多少痛苦,警方根据现场的情况发现,孩子不是被人绑到小树林里,而是自己走过来的,而且身上的衣服是在生前主动脱下来的。

孩子没有被侵犯的痕迹,凶手之所以脱掉孩子的衣服,是为了让尸体无法得到辨认。

没有找到太多线索,唯一的细节就是凶手不会干农活,完全不懂怎么种树。

此时,民警想起之前于莲花谈起的一个细节。

于莲花曾经说过她发现在孩子失踪的第二天,有人动过家里的锄头,前一天她曾干过农活,后来于莲花发现锄头擦得干干净净,自己的女儿刘婉玲长这么大从没有干过农活,她肯定不会动锄头,怀疑是有其他人用过锄头,当时警方并没有把此事和孩子失踪的事联系在一起,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根据种种证据显示,警方开始怀疑刘家的准女婿姜桂阳。

警方一直觉得姜桂阳行为反常,他和刘婉玲的弟弟妹妹没有太多接触,应该没有多少感情,可当他知道弟弟妹妹不见的时候,竟然比刘家人还要着急,这似乎不合情理,用现在的话说“戏太过了!”

而且孩子死了,姜桂阳也能间接受益,他如果跟刘婉玲结婚,那么刘家的二层小洋楼就是夫妻二人的财产。

如果弟弟妹妹还在,恐怕刘婉玲连一间房也不一定能分到,夫妻二人会把房子留给小儿子结婚。

刘家人反对女儿和姜桂阳来往,就是因为姜桂阳买不起房,只要姜桂阳能买得起房,他们就同意将女儿嫁给他。

而且两个孩子明显是被人骗到山上,还主动脱下了衣服,说明两个孩子一定是认识凶手的,现在看来姜桂阳作案的可能是最大的。

除了姜桂阳,警方也怀疑刘婉玲,从事情发生到现在,她一直漠不关心,似乎所有的事她都知道。

姜桂阳是“戏太过”,刘婉玲是“演都懒得演”。

警方认为,刘婉玲应该是知情者,最后选择一直在包庇男友。

为了尽快破案,警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将二人请到派出所。刘婉玲被审了几个小时,问来问去什么也不知道。
姜桂阳则正好相反,一开始审就有些不自然,与一开始嚣张的样子判若两人,还没问几句就浑身发抖,被吓了几下,姜桂阳立马招供。

他问审讯人员道:“要是我说出事件始末,算不算立功?我不想死。”
然而,让警方震惊万分的是,杀害两个孩子时,刘婉玲全程参与。

刘婉玲时常在姜桂阳面前埋怨父母,埋怨弟妹,认为是他们害得自己整天只能和爱人偷偷摸摸在一起。

姜桂阳觉得刘婉玲说得有道理,心里便萌生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有一天,姜桂阳找到女友刘婉玲,提出要搞掉她的弟弟妹妹,虽然刘婉玲不喜欢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但要让他们消失,刘婉玲立即拒绝了姜桂阳。

姜桂阳软磨硬泡,还以分手作为威胁,如果房子的问题不能解决,他就要回老家,两人只能就此结束。

对于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刘婉玲最终妥协了。

两人一开始是准备将两个孩子卖到外地去,结果人贩子听说孩子的年龄后,立马拒绝,这么大的孩子不好卖。

姜桂阳此时已经铁了心要独占刘家的二层小楼,决定把孩子杀了。

姜桂阳的要求再次遭到拒绝,被拐卖好歹还知道他们活着,要杀自己的亲弟弟妹妹,如何下得去手?

可是,刘婉玲在姜桂阳的威胁下又一次妥协。

2000年11月11日下午1点,姜桂阳下班后先回到职工宿舍,刻意让同事看到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随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刘家。

来到刘家后,装作带两个孩子去树林里玩。

姜桂阳本想在一个小时之内搞定,这样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就是成立的。

结果土质太硬不好挖,光挖坑就挖了近50分钟。

姜桂阳决定立即动手,先诱骗两个孩子脱掉衣服,然后让刘婉玲一起动手。

姜桂阳勒住妹妹的脖子,勒晕后扔进事先挖好的坑里。

刘婉玲这时却下不去手,他勒住弟弟的脖子,当听到弟弟央求自己的声音,心软了。

结果遭到姜桂阳的大骂,姜桂阳拿起锄头向弟弟头上挥去,然后被姜桂阳无情地踢进坑里,妹妹之前只是晕了过去,被弟弟压住,便挣扎起来。

姜桂阳又挥起锄头砸向妹妹,然后妹妹又倒了下去。

为了不在场证明,姜桂阳急匆匆地赶回宿舍,将善后的事交给刘婉玲。

刘婉玲先把坑填上土,此时弟弟和妹妹还有呼吸,嘴里还有微弱的呻吟声,如果她能及时醒悟,两个孩子还能抢救过来,可惜刘婉玲并没有,两个孩子就这样被他们的亲姐姐活埋了。

之后,刘婉玲按照姜桂阳的说法种上了一棵树,只不过刘婉玲从小就没做过农活,栽上去的树没有栽活。

被关进看守所后,姜桂阳的态度变了,愿意接受法律公正的惩罚。

但另一种说法是,当同监舍的人知道姜桂阳的罪行后,每天都会把他往死里打,姜桂阳被打得受不了了,希望快点解脱。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婉玲,到了如此田地,她仍然选择维护姜桂阳,把所有的事揽上身,想要让姜桂阳活下来。

刘婉玲本来只是从犯,有可能可以活下来,但她主动揽罪和姜桂阳同为主犯。

2001年10月,两人被执行枪决。

被关了将近一年的刘婉玲到行刑的前一天还毫无悔过之意,认为姜桂阳是为了她好。

同监号的女犯劝她醒悟,只要她醒悟过来,说不定还有机会活下来。

“姜桂阳并不是真心爱你,否则不会让你做这种事,如果姜桂阳为了和你结婚去偷去抢,我都认为他是个爷们。”

刘婉玲回答说:“不是的,姜桂阳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才会走上绝路的。至于我的弟妹,我一直都恨他们,一点儿也不后悔。”

刘婉玲的话一出口,同监号的人忍不住上前抽了她几巴掌。

一个简单的细节成了破案的关键,如果不是因为刘婉玲不会干农活,恐怕很难找到两个孩子的遗体,姜桂阳千算万算却算漏了这一点。

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夫妻都选择再要一个孩子。

其中不乏有些年纪已经年过40岁的夫妻,他们只想到了儿女双全,却忽略了和孩子年龄差距过大引发的一些矛盾,代沟明显。

除此之外,老大和老二年龄相差过大,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

老大已经习惯享受父母全部的爱,突然出现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要分享属于自己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那么容易接受,还会对未出生的弟弟妹妹产生仇视。

所以,父母想要二胎,有必要征求老大的意见。

虽然要二胎是父母的权利,但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也有权利提出自己的看法,沟通是解决家庭矛盾的重要手段。

就算孩子不同意,父母可以细心开导,告诉孩子其中的道理,告诉他们并不会因为弟弟妹妹而忽略他。

其实,生二胎并不单单是父母的权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该享有知情权和投票权。

所以父母在准备要二胎之前,和怀二胎之后都要跟老大开诚布公地讲清楚,让他跟父母一样,共同期待弟弟妹妹的到来,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