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钻石电商珂兰遭收购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铎 王运)国内钻石珠宝商走上了渠道变革之路。刚泰控股日前发布公告称,以6.6 亿元的价格100%收购国内最大钻石电商品牌珂兰珠宝。珂兰也借此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在业内看来,刚泰收购珂兰完全在于渠道整合,整个珠宝市场已进入渠道整合期。

刚泰控股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非公开募集资金32.95亿元,其中6.6亿元用于收购上海珂兰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珂兰钻石”)100%股权。成立于2007年的珂兰钻石作为国内最大的新兴珠宝电商因曾获得腾讯投资而备受关注,并通过O2O商业模式积累了大量用户基础。据了解,珂兰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约40家直营及加盟体验店,资产约为1.5亿元。有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双11”期间,珂兰钻石一举赢得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大B2C平台钻石销售第一。

坐拥腾讯背景的珂兰“卖身”刚泰并不意外。虽然珂兰借助互联网思维迅速打响品牌,但未探索出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此前营销活动中,珂兰多次以黄金、金条发力,甚至通过亏本卖黄金来提高销量。据了解,其去年营业收入为6.47亿元,亏损1872万元。

对于收购珂兰,刚泰表示,公司可迅速触网切入O2O电商。刚泰目前主业集中于黄金珠宝产业链,而此次收购的珂兰公司专注于钻戒,与公司主业形成极强的协同效应,并会对公司拓展产品线和O2O拓展形成强力拉动效应。

目前,珠宝品牌在线上的竞争压力并不亚于线下。包括菜百、钻石小鸟、周生生等一大批线下品牌均已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并针对互联网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推出专门款式和货品。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互联网思维起家的珂兰在产业链上下游具有先天不足。

此外,目前国内垂直类电商几乎整体衰亡,存活下来的基本都委身于巨头。

刚泰则意图通过收购珂兰打造黄金珠宝O2O第一股。据了解,起家于房地产业的刚泰集团在2013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开始向黄金产业链延伸,进入黄金饰品及黄金艺术品领域。此前,刚泰还通过天猫彩宝新贵米莱珠宝,实现向珠宝电商细分行业渗透。刚泰公告同时指出,此次募集资金分别有4.53亿元和17.42亿元用于O2O营销渠道和信息管理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性。

举报
评论 0
    省委决定:市长升任市委书记
    辽宁突发!4人死亡!
    刚刚,南部战区最新发声!
    突发!日本地震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生辉被查!中央巡视组入驻,曾受警告处分的陈为,被查!
    中央明确!事业单位县处级和高级职称女干部只能在2个区间退休
    刚刚登陆!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杨柳”来了,将严重影响广东,台风未来路径最新消息
    昨天02:18

    记者问副总统万斯,中国也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比印度买的好多,特朗普总统是否“考虑”对中国征收关税?万斯回答说,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美中关系影响了“很多与俄罗斯局势无关的事情”。   记者拿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事儿来问,其实是想套出特朗普政府的下一步动作。但万斯没直接说“要加税”,反而用“复杂”来形容,这背后可能藏着两层意思:一方面,特朗普团队确实知道中国的情况和印度不一样;另一方面,他们也清楚对中国动手没那么简单。   特朗普这人,虽说经常在推特上放炮,但对中国的“国家主权”这根弦儿,倒也不是完全没概念。他之前公开提过中国特别在乎这一点,说明他心里明白,在涉及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不会轻易让步。   就拿中俄贸易来说,中国一直强调这是基于国际法的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要是换个国家,美国可能早就直接抡关税大棒了,但对中国,他们得掂量掂量后果。   为啥说中国的情况复杂?首先,中国的能源需求太大了。每天那么多石油、天然气要进口,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填满的。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丰富,运输又方便,中俄之间还有管道直接连着,这种稳定的供应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太重要了。   要是美国硬要逼着中国切断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那中国上哪儿去找这么大的替代量?就算能找到,价格和运输成本也会飙升,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再看看美国自己的做法,那可真是“双标”到了家。一边嚷嚷着要制裁俄罗斯,一边自己偷偷加大进口俄罗斯石油。据透露,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不仅没减少,反而还增加了。这就好比自己偷偷吃肉,却不让别人喝汤,哪儿有这种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暂停了关岛的防空雷达项目,说是被中国的新武器搞得没底气。这说明啥?说明他们心里清楚,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光靠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美国对盟友也是一样,欺软怕硬。就拿印度来说,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就直接加征关税,可印度没被吓住,该买还是买。为啥?因为印度知道美国不敢把关系闹得太僵。   但到了中国这儿,美国就不敢这么硬气了,因为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反制。要是美国真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肯定会采取措施,到时候受伤的可能不只是中国,美国的企业和农民也得跟着遭殃。   特朗普政府过去的关税政策,效果咋样大家都看在眼里。之前对钢铝产品加税,结果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成本上升,下游企业叫苦不迭。现在又想拿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说事,其实还是老一套,想用关税当谈判筹码。但中国不是吓大的,这些年经历了那么多贸易摩擦,早就练就了一身“反制”的本事。真要撕破脸,美国也占不到便宜。   说到底,美国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遇到实力弱的国家,就使劲欺负;碰到中国这样的硬茬,就只能在嘴上占点便宜。万斯说的“复杂”,其实就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心理:既想打压中国,又怕伤了自己。这种心态,恰恰暴露了美国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焦虑和无力感。   未来的局势会怎么发展,还得看美国能不能放下“霸权思维”。要是继续玩双标,搞单边制裁,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对抗和施压解决不了问题。美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得学会平等对话,而不是动不动就抡起关税大棒。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