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火车站建无障碍设施 街头新装1193块路牌

火车站售票厅新建了盲道

盲道连续完整、无障碍电梯安装扶手、新建小区体育设施……这些城市建设中的细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之一,也是中央文明办考核一个城市是否可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市以创文为契机,不断完善新建公共设施,目前,城区主次干道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779处,共计11943平方米;市区29个住宅小区也在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无障碍”:步入进行时

“火车站广场无盲道,缺少无障碍通道”……在市创文办督查组的督查、创文模拟测评中,作为城市对外形象重要展示窗口的火车站,其无障碍设施建设一直是“硬伤”。

市交通局、住建局与芦淞区、火车站相关负责人多次就此进行调研。9月份,无障碍设施终于铺进火车站。“根据不同乘客的需求,在售票厅不仅新建了盲道、无障碍坡道,还专门开设了无障碍售票窗口。”

市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一直是创文的重点。目前,市区主次干道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公立医院、残联、市区政务中心、办税大厅、车站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大型商场、超市、药店、星级宾馆、酒店银行等场所的改造,正进入收尾阶段。

“新建城市道路符合建设条件的,也全部按要求配建了无障碍设施。”城市建设发展专业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换新装”:方便您出行

走在街头,手机没电了,找个公用电话亭就能充电,还能搜索WIFI信号上网;迷路了,找块区域总平面分布图,就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走在干净的街头,新安装的路名牌特别显眼。“以前的路名牌样式太多,很多已老旧破损,而且有些路名叫法不一。”市住建局工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文以来,全市统一更换了38条城市主干道路名牌的样式,在设计上融入线条和直角元素,彰显现代城市的美感。

据介绍,此次路牌改造工程,共新装1193块路牌,同时消除了我市部分道路“一路多名”的现象。

健身体:设施进小区

全民健身,从小区着手。

有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我市已累计投放健身器材229套。省体育局及市体育局还将投入300余万元,让健身设施的“脚”触及社区和更多的公共场所,

“今年,市体育局将把70余套健身器材,在老旧小区等投用。”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将争取把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提升至100%。

除此之外,市体育局还将在每个区新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健身中心和健身广场会设置乒乓球、门球、篮球等场地,以弥补社区健身路径单一的不足,满足各层面市民的需要。”

【相关阅读】一位老株洲市民眼中的“创文”

11月9日下午,68岁的李兴亮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也走过全国很多城市,依然觉得,还是株洲美!”

上世纪50年代,李兴亮从河北来到株洲市玻璃厂,生活在石峰区响石岭街道响石三村。

玻璃厂改制后,该小区成了无人管理小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供水、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经常出现断水、断电状况,排水设施、路灯、绿化设施等损毁严重。

2008年,我市启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进程,开始对城区小区环境实行提质改造,响石三村就是被改造的小区之一。小区的变化随之而来。

“红墙绿瓦、出门便是小花园,告别了杂乱无章的环境,感觉自己像住在高级小洋房里。”白天,李兴亮和邻居们在院子里讨论种花心得,傍晚会在社区空地上跳舞,利用体育设施活动活动筋骨。

李兴亮说,创建文明城市是每个株洲人的光荣,他希望株洲能够永远保持创建文明城市的动力和活力。(记者 刘芳)

【相关评论】细节决定一座城市的温度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体现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高高升起的GDP数据线,而是体现在城市建设的细节之中。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只重雄韬伟略,还要注意细节小事。

株洲有23.5万残疾人,命运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同于常人的记号。这些记号,有伤痛、有泪水,但有些时候,它们也是社会温暖的触感器。

株洲还有数百万的你我他。这些人对城市的认可,来自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感悟。

其实,文明创建源自细节,也必将长期受益于细节。

细节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从市民日常生产生活入手,把看似简单、平常、容易的事情细心去做、用心做好,把市民的“不便”尽量改成“方便”,并引导市民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举止文明,争当文明人。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累积,让文明的种子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

细节决定一座城市的温度,细微之处也将折射出文明之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