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要有『愚公精神』
“不知为何,每每提及‘劳动者’这个词,都会想到‘愚公移山’的典故。
‘愚公’不愚,那是执著和韧性,这是每一个劳动者应有的品质。”
当然,时代在变化,劳动者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讲,传统观念里,劳动通常与技术、体能相关,这就是所谓的体力劳动,但新时期,劳动的内涵早已超出了这个范畴。脑力劳动也是社会劳动不可分割、并且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不管有多少变化,“勤劳”永远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品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真理,至少对于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来说,勤勉的劳动是让你获得所有物资和精神资料的前置条件。古往今来,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已经成为一种美德和社会共识,也是一种修身立家的品质。德国经济实力雄厚,但人们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劳动,反而是稳扎稳打,以实体经济为中心,来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国,他们的严谨态度源自于勤劳,于是你会看到德国产品的性能总是独一无二的。
劳动者要有“愚公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有人听到这句话是“绝望”,认为“愚公”太傻,何不绕道前行?还有人会有“感动”,为这种敢拼的精神。其实,“愚公”只是我们塑造的一个劳动者形象,投机取巧谁人不会,我们要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与天斗,不惧困难的劳动者精神,这跟“傻”无关。杨善洲,一个退休的干部,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他不要,他要去大山里种树,包下大凉山,种下万颗树,最后把郁郁葱葱的大山交给国家。我们宁愿这种“傻”多一些。
几十年移山也好,种树也罢,一点一滴的劳动,才有山走山青,关键在于坚持。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是劳动者,没有例外。而身为劳动者,都要有“愚公精神”,不然怎么能走到人生的巅峰,感受劳动带来的富足和美好?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