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之开明王朝的覆灭!

古蜀文明经历冉人、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杜宇氏后,进入了“开明王朝”。开明王朝的第一任首领鳖灵因治水有功,取代“望帝”杜宇王而称为“丛帝”开明王。在蜀王的都城郫邑(今成都市郫都区),现还保存着望丛祠的丛帝、望帝像,以及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望丛街、杜鹃路(望帝死后化作杜鹃)。

望丛二帝像

开明王朝统治蜀地时期,蜀人积极向东扩张,同时,东面的巴人在楚人的压迫下逐渐向西迁移,和蜀人之间产生了越来越频繁的土地冲突。

中原战国时期,开明王传至第十代开明尚的时候(前九代为:1、丛帝鳖灵 2、卢帝(又称成帝)万通 3、保子帝(又称褒子帝)芦保 4、青帝胡 5、赤帝(又称别帝) 6、黄帝 7、白帝 8、黑帝 9、圣帝),迫于秦、巴、楚的压力,去掉了帝号,改称王。

开明尚趁巴人攻打其它小国的时候,派军攻灭了四川盆地北缘山区的平周等小国,并在这里建立了“自治区”——苴国,作为蜀国的藩属国,专门负责统治这一片区。蜀王为什么不直接统治这片土地呢?原因有两层:

苴国

1、这个地方很复杂,它是蜀、巴、秦的混居之地,充满了蜀人、巴人、秦人(羌人分支)、氐人(羌人分支),组成非常复杂,统治起来很麻烦,开明尚还专门将蜀都从郫邑(今郫都区)迁往新都。

2、开明尚还有一个意图,苴地离汉中平原和秦地非常接近,他封的苴君,另一个身份是“汉中侯”。但是汉中的地界并不在苴国的范围内,这个封号有什么意义呢?很明显,开明尚想让苴国取汉中之地,取了汉中之地,被可以北防秦国,南可以进攻巴国的后方,是一块战略要地。

开明尚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他用错了人。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开明葭萌为苴君,所以苴国也称葭萌国,治所在吐费城(今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苴国后来被灭后,这里成为一道军事雄关——葭萌关,三国的刘备曾经在这里和汉中的张鲁对峙(《三国演义》说的是张飞和马超挑灯夜战)。

葭萌关现址

开明葭萌做了苴君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来竟倒向了巴国。从第一代开明氏——“丛帝”鳖灵的出身看,他是荆人,荆人本是楚人,但楚地和蜀地中间隔着巴地,所以部分荆人也可能是巴人。从鳖灵的轨迹看,他更像是巴人。也就是说:开明王朝实际上是巴人统治的王朝,苴国倒向巴国或许和这方面有一定的渊源,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苴国的统治集团和蜀国的统治集团因为权力和利益的分配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到了蜀王开明芦的时候,开明芦再也不能容忍苴君的不臣,准备发兵讨伐苴君,另立苴君。

蜀国的军队打败了苴国和巴国的援军,直取苴国都城。苴君非常害怕,便向北方的秦国求救。秦国此时正处于秦惠文王时代,正在四处扩张,看到如此良机,立马派客卿司马错率军入蜀。此时的秦军已经历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这种军制就像吸毒一样,要发挥最大的威力就必须不断的——侵略。

秦将司马错

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军,蜀军战败,且被司马错攻陷都城,开明氏蜀国至此灭亡。

蜀国灭亡后,司马错又回军灭掉了苴国,开明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就连巴国也未能幸免,也被司马错灭亡。秦国全取巴蜀之地,为秦国最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灭巴蜀后战国形势图

开明氏蜀国灭亡以后,蜀地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