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网探馆伪满皇宫清宫帝后宝玺真容暨末代皇帝民国京津旧影展

自秦统一六国后,皇帝印章称「玺」或「宝」,凡皇帝发布诏书或文告时所用印章则称“宝玺”。而历朝皇帝亦使用玩赏性的闲章,但存世的寥寥无几,唯明清两代有较多遗存,特别是清代宝玺。
清初至康雍乾三代的皇帝宝玺真容什么样?嘉庆至清末宣统时期的各类印章你见过吗?溥仪在北京紫禁城和天津日本租界地的生活状态什么样?吉网小编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为您探馆!这也是伪满皇宫首次举办清宫帝后宝玺特展暨末代皇帝民国京津旧影展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吉林网正在直播,请点击:
吉网探馆伪满皇宫清宫帝后宝玺真容暨末代皇帝民国京津旧影展
历史印迹——清宫帝后宝玺特展
工作人员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选的80件玺印,分国宝、皇帝宝玺、后妃玺册、宫殿宝玺、官印及合符、印样及印料等六个单元展示清宫宝玺的菁华。每一部分又依时代顺序排列,涵括了金、银、铜镀金、铜、玉、木、瓷、墨晶等材质,既有清初至康雍乾三代的皇帝宝玺,亦有嘉庆至清末宣统时期的各类印章,基本涵盖了有清一代宫廷印玺的各个门类和方面。本次展览中,伪满皇宫博物院选取4件重点文物做成AR图片置于展厅中,观众扫描图片即可360度全方位观看清宫宝玺。而文物从平面中“蹦出来”这种人机互动的展陈方式必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这也是伪满皇宫博物院首次将AR技术应用于展览之中。此外,伪满皇宫博物院还挑选多枚皇帝宝玺制成印章,供观众在展厅外及游客服务中心盖章留念。
希望通过此展览,人们了解清代的典章制度和使用情况,从中看出帝后的性格、气质、素养、能力与作风及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亲善友爱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清 乾隆钦定二十五方宝玺
中国印章文化的艺术发展到明清,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变化的出现与当时文人书画的兴盛有密切联系。书、画、印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清 乾隆御制五福颂(局部)
清代宝玺除一部分因战乱散失民间或海外,其余均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些宝玺是中国古代印章文化艺术在清宫中的反映。
帝 后 宝 玺
铜镀金交龙纽
「大清嗣天子宝」

铜镀金交龙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在《交泰殿宝谱序》中曰:“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自是以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

「大清嗣天子宝」正是上文提到的四宝之一,为太宗时期之御宝,是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大清以后所制。也就说「大清嗣天子宝」是前代相承印。
碧玉龙纽
「武功十全之宝」
清·乾隆

碧玉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乾隆时期有盛世之称,其本人先后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回疆之役、大小金川之役、镇压林爽文之役、两次廓尔喀之役。

这十次战役,对国内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对外战争也以邻国请和而结束。乾隆皇帝因此志骄意满,夸耀自己为「十全武功」,并刻此方宝印。
寿山石双螭纽
「兢兢业业」
清·雍正

寿山石螭纽长方玺,汉文篆书。印文「兢兢业业」语出《尚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雍正皇帝尝自谓:“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此印刻于雍正帝即位之后,既是自励,亦是勤政之自诩。雍正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是一位勇于改革、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封建君主。
银镀金龟纽
「丽妃之印」
清·咸丰

银镀金龟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丽妃」即庄静皇贵妃他塔喇氏,咸丰帝嫔妃,荣安固伦公主生母。

咸丰五年,他塔喇氏因诞下荣安固伦公主,成为第一个为咸丰帝生儿育女的嫔妃,遂由嫔晋封为妃。此宝即应为咸丰五年晋为妃之印。
青玉交龙纽
「宣统御笔之宝」
清·宣统

青玉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宣统为溥仪年号,他退位后,在宫中帝号仍存不废,享有优待条件。

宣统帝喜画牡丹、花卉,其书法字体工整,浓墨醒目,含欧体韵味。此印钤于溥仪御笔书画之上。
展 览 详 情
展览地点:怀远楼 清晏堂
除以上宝玺,工作人员这次共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选了80方不同材质玺印,既有清初至康雍乾三代的皇帝宝玺,亦有嘉庆至清末宣统时期的各类印章。

影藏百年——末代皇帝民国京津旧影展
《影藏百年——末代皇帝民国京津旧影展》是在故宫珍藏的清末宫廷照片几万余张的基础上,精选一百多张展出。展览以民国时期,溥仪在北京紫禁城和天津日本租界地的生活为主要脉络,通过出生、宣统、逊帝和寓公四大部分的划分,向观众展示了溥仪从出生到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到退位仍以“宣统”名号生活在紫禁城,以及被逐出宫再到天津日本租借地生活的诸多历史信息,成为研究溥仪以及那个时代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本次展览为丰富观众观展体验,在展示百年前溥仪及其相关人物影像基础上,又灵活借助民国风格情景再造等展示形式,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为观众营造“皇宫里的民国范儿”民国照相馆体验项目,力求扩大观众参与度,多重表达主题思想。展览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文物利用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博物馆社会教育延伸价值和知识传播价值,在探索馆际交流和博物馆之间共享方面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尝试。
爱新觉罗 · 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结束清朝统治。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正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至苏联。1950年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同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他遵循祖制,又醉心西化生活;他谋求复辟,又幻想出国留洋……
展 览 详 情
展览地点:缉熙楼前 西厢房、南二厢房
除了以上的照片,工作人员这次共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选了100余张精美照片,从溥仪在北京时期至天津时期,涵盖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