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木匠的乱世霸图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


此公木匠出身,乱世里无处维生,而立之年,只得投靠了家乡人的造反队伍,成为大魔头秦宗权军中的马前卒。遇上的三茬主子,都不怎么靠谱,幸好自己还比较靠谱,得到部将推戴,从河南辗转湖南创业成功,建立了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名字叫楚的南方大国,当了三年南楚国王,上奉天子,下奉士民,发展生产,振兴经济,留下了个大有可为的好摊子,却立了个兄终弟及的规矩,没想到一堆不中用的儿子,众驹争槽,只蹦嗒了二十几年就拱手让给了南唐。他就是南楚开国君主武穆王马殷。



马殷,字霸图(笔者怀疑这个字,是他得势后起的,一个穷木匠先不说有没有字,就算有,也不敢起这样的字啊,找抽啦),又一个冷僻的名字,在能读书会打仗的湖南人那里,还是挺有名的。因为他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的政权的创立者,也曾一度让湖南人得到了乱世里昙花一现的温馨。



从河南到湖南 从木匠到大将

受活79岁的马殷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里算得上寿星级人物。他是河南许州鄢陵人,一说是上蔡人,不管是哪儿,都与吃人大魔王秦宗权是乡亲。生于公元852年的马殷,自称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这跟他的字一样,绝对是唬人的,也是攀附的),最初的职业是木匠,与世无争的,全凭手艺吃饭,要是赶上太平盛世,手艺过硬的话糊口不在话下。可偏偏马木匠遇上百年不遇的乱世,人们饭都没得吃,哪有闲钱打家具啊?马殷手艺再好,也只得饥一顿饱一顿地到处找活路。

别说,马木匠踅摸了一圈,发现当时根本没有穷人的上升空间,要想活命,只有起来造反,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舍此别无出路。

于是,在公元884年,32岁的马木匠告别了做大国工匠的梦想,毅然加入了家乡人秦宗权的创业队伍,在朝廷和乱党之间左右摇摆,希望找到一条进阶之路。

秦宗权虽然残暴,却也野心膨胀,总想着攻占更多的地方,劫掠更多的财富和“口粮”。在笔者所写的杨行密一文中就曾交待过,秦宗权乘着扬州大乱,派弟弟宗衡去抢地盘。结果地盘没抢到,宗衡却成了大将孙儒的盘中餐。刚好,马木匠就是孙儒的部下。

孙儒虽然一度在淮南混得风生水起,但终究不是杨大个子的对手。孙儒死后,马木匠成了孙儒部将刘建锋的先锋。

作为孙儒残部的刘建锋此时只有7000人,在遍地狼烟的乱世中,这点儿人确实有点不够瞧。幸好,这是在大败后仍然不作鸟兽散的7000人,又有马木匠这样宽仁得众的将领统率,所以大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是蛮强的。

好歹也和杨行密恶战多年,刘建锋部说什么也不愿投降杨氏。在马殷等人的建议下,刘建锋转战江西。




唐末的江西虽然开发得还不够充分,人口却也不少,残军一路裹挟,很快就拥有了十万之众。可是,此时的江西仍在杨大个子的虎视眈眈之下,虽有十万乌合之众,刘建锋却也不敢安心在江南发展,仍然一路向南,想着尽可能得离杨大个子远点。

于是,十万流寇进入了湖南,在浏阳河畔的醴陵扎下营盘。可是,在这里,迎接刘军的不是花炮之乡的爆竹声声,而是武安军节度使邓处讷发来的大兵。邵州指挥使蒋勋带兵驻守龙回关,时刻防备着这支远来的客军。

刘军一路南来,早已成为疲惫之师,面对以逸待劳的地头蛇,刘建锋还真是有些头疼。关键时刻,马木匠勇挑先锋重担,自请入关说降蒋勋。

由于史料缺乏,不知道马木匠给蒋勋灌了啥迷魂汤,反正关上很快挂出了白旗。

顺利入城的刘建锋忙命蒋勋带队,让自己的军士穿上邵州军的衣甲,冒充邵州军前去位于今湖南长沙的武安军治所潭州诈城。

与久被战火的中原不同,湖南虽有不少军阀,但其冲突与中原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因此湖南的军备也非常松驰。假冒的邵州军轻易骗开城门,杀进了潭州。刘建锋斩杀了邓处讷,鸠占鹊巢,顺势自称武安军留后。

远在长安的唐廷虽然对湖南鞭长莫及,但是批发官帽的速度却不慢。很快就下诏封刘建锋为检校尚书左仆射、武安军节度使。后备军立马变成了主力军。刘军大将马殷也水涨船高,顺利当上了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一道圣旨,不久前的标准流寇就摇身一变成了正式官军,难怪各地军阀会那么多呢!

刘建锋的屁股还没坐稳,降将蒋勋就想着让他兑现承诺。可惜,刘建锋不是个厚道人,他答应蒋勋只是权宜之计,说什么也不肯把邵州刺史的位子让给蒋勋。

一见刘建锋过河拆桥,蒋勋立时就翻脸了,起兵杀向湘潭,准备武力解决问题。可惜,此人鼠目寸光、战力有限,没多久就成了马木匠的刀下之鬼。

此后,刘建锋的控制区内暂时平静下来。奋战多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老刘,本就是个胸无大志的人,现在有了地盘,还不好好享受一下,遂终日与亲信酗酒为乐,将政事都交给行军司马张佶等人处理。

哪知道老刘玩命喝酒觉得不够嗨,竟不择手段地玩起部下的妻子来,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部下也是个红脸汉子,受不了绿帽之辱,就和老刘同归于尽了。

这下,武安军失去了主帅,周边的反刘势力立刻活跃起来,众将都有些发毛,就公推张佶为留后。事发时张佶并不在府中,闻讯后急忙赶回,不想忙中生乱,途中马惊了,将张佶摔成重伤。

好不容易,从人将张佶抬入府衙,看着群情汹汹的众将,张佶忍着剧痛说:“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诸君若想守住湖湘,长保富贵,必须拥立明主方可。马公有勇有谋,且为人宽厚,比我更合适当主帅!”一席话点醒梦中人,众将不再吵闹,而是催着派人去请回正在邵州前线的马木匠。

马殷闻讯后,有些犹豫不决,亲信姚彦章劝道:“您与刘大帅、张司马,三人一体,辛苦创业,才有这今天的局面。如今,刘大帅被杀,张司马受伤,这正是老天让您为主帅啊。”一句话坚定了马殷的信心,于是星夜赶回潭州。

张佶一见马殷,立刻将留后的位子让给马殷,自己则率众将参拜,当下就明确了主从名分。马殷对张佶非常感激,仍旧任命其为行军司马,并代替自己主持攻打邵州。在马殷统一湖南后,立刻表奏佶为朗州永顺军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在其死后,又表赠侍中。




896年,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正式开启了主政湖南的历程。

大湖南全伙在此 俺要的并不止这些

新鲜出炉的马刺史起步晚,错过了拣大漏的机会。但抢地盘这件事,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出头的椽子先烂,那些最早出来搞事情的人往往都被人当靶子秒杀了,只有那些沉得住气,看得准风向的人,往往才能笑到最后。虽然马木匠独当一面的时间有点晚,但架不住人家勤能补拙啊。这不,本来只在湖南占据潭、邵两州的马刺史很快就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当时的湖南治下共有七州,潭州、邵州、衡州、永州、道州、郴州、连州,前六州今天仍属湖南,连州却变成了广东的连县。而今天属于湖南常德的朗州,仍被雷满占据,尚不在湖南治下。

随着邓处讷的突然被杀,武安军治下的各州纷纷独立,除了潭、邵二州,其余各州都名花有主,拒绝承认外来的马木匠。

对此,马木匠决定乘各州刚刚独立没多久,武力值尚弱之际,兵戎相见。毕竟组成马家军的核心成员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对付这些菜鸟还不是手到擒来。

果然,马殷以李琼为帅,相继攻取了衡、永、彬、连四州,大将李唐则攻取了道州。不过三年时间,马木匠就统一了湖南全境,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武安军节度使。


马殷铸的钱币




看着外来户马木匠的地盘如同吹气球似地膨胀起来,原来还躲在暗处嘲笑人家流寇的静江军节度使刘士政一下子就不好了。这是什么节奏啊,才刚三四年,这伙流寇就将偌大个湖南吃进肚里,也不怕吃胀了。

想到这,刘士政再也没时间看别人的笑话了,忙派出大将陈可璠等屯兵于越城岭(当时叫全义岭)上,时刻防备着马殷。

哪知道,马殷也怕消化不良,正准备着与刘士政修好,就派出使者前往静江军。本来是郎情妾愿的好事,刘士政也正好可以多积聚操练几天,把备战工作做得扎实些。哪知道陈可璠却不愿意了,认为老子是地头蛇,在此地经营多年,凭什么听你个外来把式的话,你又不是外来的和尚!

听到陈可璠竟然拒绝自己的好意,马殷大怒。老子又不是怕你,只是兄弟们打累了,想休整一下罢了。现在你要打,老子奉陪,小样,整不死你!能把马木匠这个“好脾气”的新军阀气成这样,笔者都替刘士政可惜,他怎么会有陈可璠这样的好部下呢?一点也不懂政治,主人让你防备,不一定非要得罪自己不该得罪的人啊。

于是,马殷命令李琼,也不必回来休整了,就势一鼓作气削了静江军吧!

李琼得令,马不停蹄地赶到全义岭下。看着险峻的关城,李琼立时明白了陈可璠的底气所在。但是,对于一个走南闯北身经百战的大将来说,区区一座关城能奈我何?

李琼命部将秦彦晖率士兵7000人,从正面佯攻,自己则率军从侧面迂回。李琼手里有熟悉当地路径的向导,而且这个向导对于关上的军队非常愤恨,正想找机会报仇呢。

原来,刘士政听说陈可璠拒绝了马木匠的好意,担心关城有失,又派出了援兵。陈可璠听说来了援兵,就想好好招待一下,大家一起搓一顿,也好提振一下士气。

哪知道,他派出军卒到附近农家“打草谷”,准备搞一场百牛宴,却给自己埋下了祸根。抢百姓是当时军阀们常做的事,取之于民,用之于己嘛!本来还说要给几个钱的,但下面具体办事的军需官却奉行能省则省的“勤俭”原则,抢了就走,结果把农家耕牛抢了个精光。农民失去了耕牛,就等于失去大半劳动力,庄稼一准儿会欠收,拿什么养活家人啊?当地农民为此愤愤不平,听说李琼要抢关,都来了精神,争着要给带路。李琼想磕睡就有人送枕头,喜出望外,立刻选派精锐,跟着向导抄小路越过全义岭,突然出现在陈可璠的背后,从睡梦中就要了陈可璠的性命。然后,李琼的军队前后夹击,陈可璠军队连同援军一道被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然后,李琼的大军越过全义岭,兵临静江军所在的桂州。刘士政上台,多亏了陈可璠的支持,没想道这位陈大将军当年打这个杀那个,牛气冲天得不行,现在却稀里糊涂地送了命。没了陈可璠的支持,刘士政哪里还敢与马木匠分庭抗礼,只得乖乖出降,顺带着将治下的宣、岩、柳、象诸州也缴了投名状。马木匠没想到刘士政这么不禁打,让自己白捡了广西大片土地,真是睡着了都会笑啊。

这下,远在天边的朝廷有些不淡定了,也不考证马木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野小子,立刻下旨正式任命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不久又加官同平章事。没过几年,马殷就不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木匠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主政一方的使相了。

903年,吴王杨行密派出大将李神武,率军攻打反叛的武昌军节度使杜洪。杜洪曾求救于朱温。当时的朱温既放不下中原,又想在江淮一带插足,就命马殷与荆南节度使成汭、武贞节度使雷彦威(雷满之子)一同出兵救援。反正这几家怎么打,自己也没啥损失,说不定还有意外之喜。

马殷本不想出兵,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吃得太多不好消化。秦彦晖劝他,杨行密是近忧,有机会可以削弱他岂能放过?即便打不过杨行密,也可以做个样子结好朱温,说不定也会有意外之喜。

这些年让意外之喜雷得外焦里嫩的马殷一想也对,就派秦彦晖等率水军助战。

秦彦晖的军队还没走多远,就发现杨行密点子硬,李神福更不是易与之辈,就决定隔岸观火。

雷彦威也是同道中人,大家心照不宣地看着洪州战场,就是迟迟不肯前进。

偏偏成汭是个直肠子,惦记淮南许久了,又是造船又是募兵,最后竟然倾巢而出,把个世外桃源般的荆南生生留在那儿不管不顾。

二彦不愧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知音,二人立刻掉转矛头,借口要途经荆南前往洪州助战,骗开城门,一拥而入,连抢带杀,将成汭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一勺烩了。这下等于帮了杨大个子的忙。可怜的成大帅,最后变成沉大帅,悲催地成了龙王爷的坐上客。

杨行密却不领马殷的情,心说,老子当年把你主子的主子都灭了,现在你到成精了,还敢组团来打我,小样儿,瞧我不削你!

于是,他命刚刚替代病重的李神福攻灭洪州的刘存,率军讨伐马木匠。

可惜,刘存的大军久战疲惫,在秦彦晖等人的逐次抵抗下,屡战不胜,便打算与马殷讲和。马殷本想就坡下驴,可是秦彦晖试出了刘存的斤两后,却不肯轻易罢手,而是极力劝阻马殷,要想在湖湘立足,必须狠狠地给杨行密一个教训。

马殷想想也是,当初老子不就是让杨大个子逼得走投无路吗。于是,马殷同意了秦彦晖的建议,急攻淮南军,乘乱斩杀刘存,夺取岳州。这下,杨行密傻眼了,有心打吧,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内部刚刚平定,军队征战多年,也该歇歇了。谁让自己非要打人家呢,现在吃了亏,只能认栽。于是,杨行密暂时休兵。

朱温称帝后,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雷彦威之弟)得罪了新皇帝,朱温下旨褫夺其官爵。这在那个年代没有屁用,雷家两代人也从没在乎过,但是,朱温随后下令一直觊觎雷家的马殷和新科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让他们共同出兵讨伐雷家,这却要了雷老虎的命。

雷彦恭没有老爹的气魄,能够一猛子扎到深水里不出来,只得向杨行密求救。哪知道杨行密此时还不想趟浑水,只是派出七八条枪,随便意思了一下,不想在半路上就被马木匠的水军给截胡了。秦彦晖的大军渡过沅水,攻入位于今天湖南常德的朗州。雷彦恭只得投奔淮南,其弟雷彦雄等被擒杀。澧州、辰州、溆州这些今天湖南境内的地盘也都悉数归了马殷。

马殷的吃相令高季兴很不爽,他索性利用自己与朱温关系亲近这一优势,屯兵汉口,拦截马殷的贡使。马殷没想到小小的荆南,沉了成大帅,却又浮出个高大帅,一样地有想法,一样地惹人厌,大怒,命大将许德勋率水军征讨。见马木匠根本不尿自己,而自己的干爷爷朱温又与河东李氏激战正酣,高季兴立刻就怂了,忙遣使求和,马殷看在朱温的面子上,只得见好就收。

不久,马殷又派军攻打岭南,与南汉的奠基人、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打了十余战,从其手中夺取了昭州、贺州、梧州、蒙州、龚州、富州。

就这样,马木匠同周边的割据势力苦战多年,终于打下了24个州,涉及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其全盛时的疆域囊括了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从而奠定了南楚政权的根基。

但是,这种单纯靠武力创设的政权是极不稳固的,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认同,一旦武力值跌落,后果不堪设想。

马木匠早年尝尽世态炎凉,自然知道要想稳固政权,必须振兴经济,让百姓过好日子,才能真心拥护自己,也才更有资本在乱世中求得安宁与发展。于是,马木匠在扬州人高郁的辅佐下,奖励农桑,扩大茶叶、纺织生产规模,大搞对外贸易,使楚国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




首先,种茶兴业。为了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殷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不断扩大茶叶种植、炒制规模,改进茶叶品质,扩大茶叶销售,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商家经营茶叶。在古代,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不是奇珍异宝,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茶叶自从唐朝以后,便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饮品,因此,只要经营得法,必会利市百倍。政府正是看到了茶叶的巨大利润,才会在宋以后实行国家专卖。不仅如此,马殷特意在汴州、荆州、襄州、唐州、郢州、复州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以湖南所产的茶叶换取中原的丝绸、战马,收获颇丰。马殷政权的推崇与鼓励,为后世茶叶经济的繁荣做了有益的尝试。

其次,重商利贾。马殷利用湖南处于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为了招商引资,他经常下令免收关税,同时鼓励进出口贸易,从而使各地商贾闻风而至,纷纷进入楚地贸易。为了让更多的外地商人购买楚国人生产的商品,马殷还玩了一个小花招,他规定商人必须使用铅铁所铸的重钱,试想一下,外地商人如需大宗采购,要携带大量铁钱,势必影响转运,增加成本,于是精明的外地商人索性用这些铁钱购买当地商品,然后运至境外销售。一来二去,必然促进楚地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为楚地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后世人有鉴于此,反其道而行之,使用轻便易于携带的交子替代铁钱,或许正是深受“楚害”,不得已而搞的发明。

第三,振兴纺织。中国是桑蚕纺织大国,华丽精美的丝绸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硬通货。马木匠周游四方,当然知道蚕桑纺织蕴含的巨大利润。为了发展纺织业,他命令百姓可以用丝帛代替钱币交纳赋税,一下就点燃了楚地百姓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从而极大促进了湖南桑蚕纺织业的发展。

马木匠经营的楚地,让人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众多的流民纷纷携家带口进入楚国。楚国有了人力资源,有了发展重点,想不恢复民生都难,没过多少年,楚地就欣欣向荣起来。马殷虽然没有获得“北韩南郭”的美名,但却也为楚地百姓带来了弥足珍贵的乱世福音,以至后世人们为他立庙祭祀。



奇怪继承结恶果 五马同槽乱潇湘

907年,中原的改朝换代也波及到马殷。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马殷遣使纳贡,恭顺得很。看到自己鞭长莫及的马殷能够这么识相,朱老三也不吝封赏,给马木匠戴上了侍中兼中书令的官帽,爵封楚王,当然,这些东西在那个年代真的只是浮云,被朱温、马殷打败的诸侯们谁脑袋上没有几顶。所以朱温又让马殷兼任武昌节度使,充本道招讨制置使,明确告诉马殷,你麾下的地方自己看着办吧,只要承认中央就行。

三年后,马殷的统治更加稳固了,可中原的局势却越来越乱。马木匠的心不知不觉有点儿发飘。他想试探一下中央的态度,就请求开天策府,置办官属。这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当秦王时玩过的调调,马木匠旧事重提是什么梗?

不过,也许是朱温读的书不多,也许是他根本顾不过来,大笔一挥,同意。不久,马殷正式就任天策上将军,他让自己的弟弟马賨担任府中左相,马存为右相,还礼聘廖光图等十八人为学士。脱胎于大唐王朝的五代十国,竟然允许一个木匠出身的人玩他们无比敬仰的天可汗玩过的进阶游戏,真不知吃瓜群众会怎么想?

不过,两年后,朱温又封马殷为武安、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还特意让他担任洪、鄂四面行营都统。这里面似乎有点玄机,洪鄂等州当时在杨家手里,虽然这时候吴国真正掌权的不是杨家人,但无论谁掌权,都不会把长江上如此重要的两州之地拱手相让。马殷要想名至实归,只有武力夺取。那么朱温在其生命进入倒计时后,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命令呢?难道他准备对淮南动武,还是有意挑逗马殷呢?可惜,不久朱温即惨死在儿子手里,这个问题也就不得而知了。

之后,朱家的日子不太平,马殷也就不再那么恭顺了,开始安心地过自己的生活了,毕竟他的岁数不小了,早过了容易冲动的年龄了。再说,如果能够不打仗就过上好日子,谁非要去自找麻烦。

马殷笑看后梁风云变幻,直至唐庄宗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这下马殷不能再无动于衷了,他忙命儿子马希范入京朝贡,并上缴后梁所授予的都统印信,表明自己与后梁彻底划清界限,从此一门心思地跟着李天下混了。李存勖一高兴,又让马殷兼任尚书令。瞧,这乱世真的很眷顾马殷,一个当年有上顿没下顿的穷木匠,在乱世中豪赌一把,居然将代表封建王朝最高官职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兼了个遍,不能不说是个奇葩!

马殷没高兴多久,李存勖平定前蜀的消息就传来了。难道李天下真的是想混一天下吗?他今天能平蜀,明天就能灭楚,是不是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呢,怎么办?马殷决定以退为进,上表朝廷请求致仕退休。

对于这位从没有到朝廷上过一天班的相公,朝廷很快给出了答复,马殷是个好同志,国家离不开,想要退休,“不允”!李存勖读出了马殷的低调,暂时放过了他。

然后,视唱戏超过做皇帝的李存勖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反对派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了。急于安定天下的李嗣源更加照顾老同志,直接命尚书右丞李序为册礼使,持节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王与楚国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从理论上说,楚王只领受爵䘵而无治理权,楚国王则是楚地上大小通吃的土皇帝。尽管马殷早就受封楚王,享受的也是楚国王的待遇,可是如今有了朝廷背书,总算名正言顺了。

之后,垂垂老矣的马木匠认认真真地当了一段时间楚国王,就将政事委托给宠妃袁氏所生的次子马希声。从小在富贵窝里长大的马希声一朝大权在握,就看不上父亲的旧臣了。他对于权利欲和才能都非常出色的佐命功臣高郁尤其看不上,就设计陷害并杀死了高郁。高郁生前虽已被马殷防范疏远,但马殷从未想过杀掉高郁的,如今听说高郁惨死,对他触动很大,没多久,这个五代十国的政治老寿星就归位了。这一年是公元930年,马殷受活79岁,死后葬在衡阳上潢,谥号武穆。

马殷创业虽然起步晚,但几十年间纵横南楚,总的来说还比较顺利,所以颇过了些安生日子。为了弥补早年生活困苦的遗憾,走上小康之路后,马殷很是性福了几年,生了30多个儿子。面对如此多的后代,马殷突发奇想,在临终前为儿子们定了个刚性规矩,让楚国的继承权兄终弟及,马殷还立宝剑于祠堂,曰“违吾命者戮之”。虽然他立的继承人都不太靠谱,但兄终弟及这条铁律却传了下去。




有一位神算庞巨昭凭他听过的童谣“三羊五马,马自离群,羊子无舍”,断定马氏之后会有五位君主,杨氏则只有三位。果然,在马殷死后,楚国历经希声、希范、希广、希萼、希崇五位主君,五马同槽,把个潇湘之地搞得民不聊生,最后被南唐大将边镐轻取。至于吴国在杨行密死后,真的也只传了三位君主,便被权臣所篡。

历史的吊诡实在让人无法捉摸,但马木匠只知生子,不知教育,白白浪费了那么多精力,却只是造出一堆不中用的膏粱之弟。在这些不知稼穑艰难的公子哥眼里,哪怕是万人觊觎的君主宝座,也不如一只鸡重要,若马殷死后有灵,真不知情何以堪?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韩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一丈青”扈三娘误入白虎坛,大宋女德班改造效果惊人

能力平庸,却当上了一把手:道光为什么选择咸丰?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