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汽车检具制作一般技术要求你了解吗?

大家好,我是汽车检具设计,今天给大家介绍汽车检具制作一般技术要求,对我们设计检具的来说,有很大帮助的。

检具制作总的技术要求

1 检具的设计 、制造和验收应以产品图和 30数据为依据 。满足技术文件及其它有关检具技术洽谈内 容 的要求。当产品图与30数据不相符时 ,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 。

2 检具方案应明确基准孔 、基准面、定位面的数量及位置,压紧点数量、位置及压紧方式,并确定检测方式和各种断面 、翻边面的检测要求 ,并用简图说明 。

3 检具的结构 :①应优化合理 ,以便于检查冲压苓件的整体形状 、轮廓曲线、各个孔的位置及其它重 要部位 ,并且要求准确可靠 ,操作方便 。②检具的大小和质量 ,在保证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性的条件下 尽可能小,并能保证检具不变形 。③检具结构设计均能保证采取人 工检测零件 ,且操作方便 。

4 检具设计间隙值的要求 :①单件检具间隙值为3mm . ②检具测定部位的间隙值、高差值用不褪色 的 印记或贴上标牌在检具上标 明。

5 起吊装置 、夹紧器、专用量规等部分 ,在放置保管和处于工作状态时 ,不能伸出底座外 。

6 必须保证在正常使用频率和良好的保养维护情况下 ,检具与其对应的模具和焊接夹具有相同的寿命。

7 检具的臼检及预验收必须采用三坐标测量,设备精度高于0.02mm。要求设备按每半年或l年标定一 次 ,预验收前一周承制方应 提供最近半年或 年内的标定报告,设备标定必须是相当于中国省级计量机构或 以上。

8 检具说明书必须固定在检具上 ,并且保证在检具使用期内不被损坏 。

结构要求

1 底座结构要求

其功能为检具本体 、夹紧部分等附加部分实现安装 ,确定整车坐标系位置 ,实现搬运、起吊 、拖曳等功能,要求能实现检具通过吊车整体移动 (吊车的承载量为5 吨) 。底座主要组成:

(一)底座: 平台+框架式结构 (即采用双层方铜加钢板结构) ,成座 :层钢板最终厚度 大于等于10-25,底板应施于适当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内应力,底座的构适应具有充分的强度 ,在正常使用下不得产生任何弯曲变形。

a) 长+宽 (600~1200rnm) 框架采用 50x50 mm方管 .基板厚度 10-l2mm:

b) 长+宽 ( 1200~1800mm) 框架采用 50*50*3mm方管,基板厚度20-25mm:

c) 长+宽 ( 1800mm 以上) 双层平台式底座 (即采用槽钢加钢板结构) ,底座上层铜板最终厚度 25mm,底 座应施予适当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内应力 ,底座的构适应具有充分的强度,在正常使用下不得产生任何弯 曲 变形。

d) 长+宽 ( ≤ 500mm ) 可采用铸光亮铝底座,铸铝结构按厂家标准 ,底座各处壁厚应 30mm 。

底座的平面度不超过 ±0. 05mm/M ,平而要求精磨 ,粗糙度Ra小于1. 6um,表面采用清漆防锈处理 。

底座的网格线,网格线的深度、宽度均为0.2mm,网格线和坐标线对应 ,并标注坐标值 。大、中 型零件的底板和检具型面上应刻出 100-200mm的坐标网格线 ,小型零件的应划出50-100mm的坐标网格线,坐标网络线应清晰,并刻在检具明显可视面上.

底座应出预留叉年搬运的位置,设置滚轮为前后4个,后面两个具有自锁功能 ,滚轮装位置不能遮住检具基准面或支撑面 (三坐标检测用〉 ;并在适当位置安装 吊取装置,以实现各种常见方式的搬运。

吊取装置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下方面:

a) 保证检具吊取时水平:

b) 吊索不得与检具检测支架接触 :

c) 保证起吊柄足够承重。

2. 检测部位结构要求

(一)基准:主次定位销为国定销 。

(二) 检具与被测零件测定部位间隙为3mmo

(三) 检具与被测零件孔的表面之间的问隙为lmm (划线方式,采用压克力) 。

(四) 检具与被测零件的接触定位面之间 的问|蝶为Ommo

(五) 检具与被测苓件其余辅助面间隙为3mm o

(六) 孔位检测在人工力式检测零件时采用x;J线销、检测销或浮动销方式进行检测 。对φ6rnm 以下的孔 采用划线方式时 ,仅如l孔中心线。对6mm以上的孔采用划线方式 时,划孔中心线及圆心线。

(七)插销方式检测的孔位结构采用钢材套的结构 ,并应在插销手柄部位刻上插销直径或检测位置尺 寸 ,其值为 :基准孔插销理论尺寸(D-0. 1) 0/-0.05

检测孔插销理论尺寸 (D-1)0/-0.05

(八)检具的被检测等件定位块 (采用铝制或钢制作〉 的工作面大小及位置以数据 (经甲乙双方确认〉 为准。

(九) 夹紧器采用Goodhand公司产品 (或同类产品) ,夹紧器的安放位置不得影响冲压零件的装卸及检测动作。夹紧方向应垂直被压紧位置 的形状面 ,其央紧力大小以被测零件能保证贴合在检 具的定位面 上为准。

(十) 所有的检测插销 、定位插销、可拆卸的检测样板以及其它所有可拆卸件应设置相应 的存放盒 ,

并进行编号 。

(十一) 所有的检测插销 、定位插销应用不易脱落、可靠的细链拴住。

材料要求

1 检具本体均采用铝或树脂 .

所使用的可切削树脂要满足:

比重≥ l. 25g/cm3

2 断面样板、活动样块等活动检测单元 :检测部分采用厚度8-12mm钢制 (SS4lP, SS400) ,活动样块检 测部分可根据需要适 当采用与检具本体一致材料 ,具’ 部分采用钢制 (Q235A 、A3等)。

3 销:采用GCr 5,表而硬度须达到 IIRC50 60,表而同光滑 ,无划伤等损坏情况 。

4 定位出:定位型面材j员采用45 #锅,定位型山须悴火处理 ,热处理做皮HRC40~45,采川销钉与本 体连接 芷公若为± 0.02mm。

5 定位销、检查销 :采用GCr15,表面硬度RC45~50,表面应光滑 ,无划伤等损坏情况 。

6 划线销:采用GCrl5. 线销划线端部热处理后硬度要求 HRC58~62。

7 所有钢制岑件均应 H备良好的防锈性 白色 。

设计要求

l 检县的设计以产品三维 (CATIA )、 产品图纸 、DTS闻纸、GD&T信息、MCP图等和l本协议为 依据,检具些求定位准确 、活动自如、操作 去全方便。

2 检具本体在其任何活动位置上都不会超出 检县的基座 ,检具设计须保证零件取放方便安全,防止划伤检具 ,必要时增加2mm垫片进行保护 。

3 检具设计方案书应能体现检具整体及各部分结构 ,包括车体各组合等部件的定位乱、定位面的数盘 及位置,压紧点数吐、fv.回旋压紧方式等 ,并确定各部分检测方式和检测要求 ,并用简单 断面图说明。方 案会签采用检具三维数模结合二维图纸版方式会签 。

4 孔位检测设计要求 :当孔用圆柱销检测时 ,因柱销检测部分直径按被检测孔直 径减去0.8mm设计和 制造:当孔用划线销检测时 ,JtiJ 线样n!i径为孔直径D+4。当椭圆孔用圆柱销或划线销检测 时,所检测部分 为椭圆孔小径 (腰型孔检测方式同椭圆孔) 。

5 所有销 、销套、定位面而结构须按三住标准设计 ( 也可以直接采购三住标准件) 。

6 检具定位基准与棋具 、夹具定位基准统:检具夹紧点尽量与夹 具夹紧点统一。

7 必须保证在正常使用频 率和良好的保养维护情况下 ,检具与其对应 的拉延模具和焊接夹具有相同 的寿命。

图纸要求

1 检具设计图纸通常用 1:1. 1:2, 1:3绘制,按清楚表达所有结构、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为基本要求 。

2 设计图纸第一张为检具说明衰。该说明表包括:零件状态、检具状态 、材料、明细表、版本号和更 改记录等信息。

3 检具图能完整地体现检具整体结构及各部分的 具体结构、性能及设计尺寸。所有提供会签的图纸图 面必须正规,且经过校对 、审核、批准程序,且能将尺寸、性能 及热处理方式精确地标注出来 。检具图必须用三视图绘出 (并且必须标注车身参考线〉,并严格参考 甲方 提供的检具图样版 。

4 总装图:简称总图 ,包括:

图形部分 :表示检具形状的平面图、剖视图、局部详细图等

明细表:

a)表示检具号 、产品名称、产品号、用户名称:

b) 检具各组成零件及结 构的材料 、数量、热处理情况、标准号等:

c) 检具操作说明书等 。

技术要求:

a) 检具的设计依据即产品三维数学模型 (CATIA )、 产品图纸、DTS 图纸、GD&T信息 、MCP图:

b) 检具的制造标准及特殊要求等 :

c) 检具的涂色要求 ;

d) 指明各图纸及产品图页次。

5 产品图:检具图纸需出产品图,要画出坐标网格线和坐标值 ,标出孔径,无论是产品图还是产品状态 文件图,都应当注明产品苓件的名称、苓件号 、材料、料厚、数字化面位置和料厚方向。

6 在最终的设计图纸中应包括使用该种检 具的操作、维护指导和操作顺序,井有中英文对照

7 检测型块在轮廓拐角 、与相配合部件的特征线部位 、曲面突变的部位的检测型块不能断裂。

8 技术协议签定后一个月内,乙方应提供检具返工返修操作规程 ,并经甲方认可。

9 检具涂色规范 :

定位面、支撑面 1mm

划线孔检测面 2mm ( 1 mm)

检测面 5mm ( 3mm)

平整度检测面 0mm

目视孔检测面 8mm (6mm)

垂规去管端面 8mm (6mm)

非检查面区 、框架以及支撑 :

10 标牌标识信息 ( 当需要时进行更新) : 年型、生产年月、生产厂名 被测零件名、被测零件号 、检具编号 基准坐标值、检具总重量制造日期和最后修改日期 标牌使用铝板 1mm铆接在检具上.

想要了解更多汽车检具设计知识,或者你想学检具设计,可以关注我,可随时了解汽车检具设计信息。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