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2021年广东新高考——新的录取规则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广东省2018级高中生实行新高考3+1+2选科已经一年多了,作为家长的您觉得选科走班制怎么样,孩子们学起来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前段时间,广东省考试院陆续公布了招生高校2021年拟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基本要求为:必选科目物理、历史、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另有规定或不限科目要求。

来看几个例子:

可能还有一些家长不明白什么是“赋分制”,和传统高考有什么区别?

★ 赋分制:再选科目考试等级分计算以 30 分作为等级分的赋分起点,满分值100 分。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的卷面分从高到低划分为 A、B、C、D、E 共 5 个等级,各省份等级比例和换算分稍有不同。

广东省将各选考科目等级的人数比例分别约为 17%、33%、33%、15%和 2%。将 A 至 E 等级内的考生卷面成绩,依照等比例法则,分别换算到100~83、82~71、70~59、58~41 和 40~30 五个分数区间,得到每个考生的等级分。

转换公式:

举个例子:

小江同学是广东省21届高考生,语数英三门总分300分,选科组合是物理、化学和地理,他的卷面得分分别是89分、85分、80分,按照新高考的计分规则,物理89分按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化学和地理需要赋分后再计入总成绩。

假如小江同学的化学成绩在省排名位于B等级,地理成绩在省排名位于C等级,按公式计算分别得分80分、68分,那小江同学的最终的高考分即是300+89+80+68=537分。

您明白哪里不一样了吗?

★ 选科组合:选考科目有 12 种组合,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科优势,结合高校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看起来一共有12中选科,其实在我看来常规选法也就只有6种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文: 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生物;

另一类是小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地理+生物。

从学科的关联性上来说,历史和政治不分家,物理和化学不分家,这道理大家都懂得,但孩子不一定懂,往往会单一的根据学科的喜好程度、学科成绩等因素来选科,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从考试选拔制度上来说,或者从新高考的目的来说,国家就是要选拔优质的人才,不管高考再怎么改革,这一点是丝毫不动摇的!以往的传统高考确实很公正公平,但也有弊端,就是大家会“跟风”上大学,依据是哪个专业热,哪个大学好。追求美好的东西不可厚非,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我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究竟适不适合读这个专业以及这个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发展情况是如何的?更别提有很多同学因为是压院校提档线上了大学,而去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通俗的讲就是专业被调剂了),因为没有兴趣读这个专业而逃课、上网、挂科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毕业后不愿意就业,学无所用,另一方面社会企业想招人才又招不到,这种现象对于家庭和国家而言都是一种重大的资源浪费!

以往在传统高考当中,院校拥有专业调剂的绝对话语权,只要你服从专业调剂,校方可以把你调剂到任何一个招不满的专业去。因为以前是建设综合型大学,专业得开齐,人数得招够,不然国家每年会拨那么多资金给学校吗?现在的口号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双一流,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国家要砍掉一些“水课”,让“水专家”下课,把资金重点放在优势学科建设上,其核心就是发展特色专业,而且在新高考专业调剂方面,学生至少有了一定自主权,极大概率降低了去读自己不喜欢甚至冷门专业的可能性,让孩子们最终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可以预见的是,985/211院校的王牌专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冷门专业则报之甚少或者降分录取,出现两极分化,不再统统高不可攀;而一些特色院校的王牌专业也会水涨船高,一般院校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势必会打造属于自己核心的特色专业,一大批跟市场需求导向不同的专业会被砍掉。

所以在上大学这个事情上家长也要回归到孩子个体上来,理性、个性化的去分析,大家可以看看《你的职业性格是什么?》、《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这两本书,我最近也在学习中,有什么个人感觉好的内容也会继续分享给大家!

最后建议家长们用新高考的思维来看待高考改革,重视新高考改革政策,平时多了解有关学业规划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高校的选科要求,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招生要求,提前做好升学规划,为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准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