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学派杨力教授74岁高龄抗击新冠肺炎喜获经验



今年74岁的杨力教授是老梁的偶像和老师,想必许多80后易医学派学者都是读杨力教授《周易与中医学》慢慢成长起来的。杨力教授是当之无愧的易医学派的泰斗级人物。


杨力教授开创和弘扬中国医易学,是她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易经》、《黄帝内经》、三十余年。行医四十年,主攻心血管病。全国健康巡讲、巡诊千场以上,深受群众好评,出版著作近百万字。


如今面对国殃新冠肺炎的肆虐,身在北京,年逾古稀的杨力教授,通过全国各地的学生利用通信、远程会诊等诊疗形式,诊治新冠肺炎患者100多例,收到了可喜的治疗经验!

今天老梁把杨教授的治疗经验文章转载过来,共同道参考。


杨力教授:中医药医治新冠肺炎的启示

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远程会诊了近百例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看了这个病从早期到中重、到危重病人及治愈的全过程,获得了不少新的启示和诊病心得。


一、 杀毒的特点

第一,辩证施药,协同抗毒。中药杀菌与西药杀菌有所不同,中药除了有直接杀菌的效用外,更大的特点是中医的辨证施药。所谓辨证施药就是据不同的临证,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中药与人体一起协同抗毒,从而达到败毒作用,比如新冠肺炎属湿疫,病人大多数有恶心 、腹泻那就用霍朴夏苓汤,或甘露消毒丹等 让湿邪病毒无所依存,改变了病毒的生存环境而无法作用。这就是因为病毒嗜湿而采用祛湿排毒的缘故。另外新冠肺炎属冬瘟湿疫基本为寒湿,所以加上桂枝干姜温化寒湿,因为祛除了病毒赖以生存的环景,降底了病毒的活力,这也就是减少了病毒的毒力。当然汗法、泄法、下法都可选用因人而异。


第二,结合体质,因人而异。另外,我还注意到这个这个病毒不仅偏嗜湿体质的人而且因为这个病毒属阴性喜欢寒湿,所以寒湿体质的人容易被感染,病人表现有寒湿象,用温化祛湿效果极好,在药中加入桂枝、干姜 好转极快,这就是中医,这就是中药。各种败毒饮、消毒饮不是单独的杀菌尤其因改变病毒的生存环境的缘故。武汉为什么爱吃热干面,因为湿气重,今年冬天雨水极多,寒湿重,所以十分利于新冠病毒的生存。

因此,辨证施药,协同抗毒是中医治疗新冠的优势和特点,我深深体会到中药不是单纯的用药直接杀菌,尤其能协同抗毒,因而能应急。这也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色,否则等特新特效药研究出来病人还不都完了。


第三,协同组合,直接杀毒。中药非常丰富渊博,伟大的《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滇南本草》等等,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前辈们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杀毒方供我们应急。我參考了他们的经验拟定了新冠败毐散供一线参考:生黄芪、干姜、甘草、荆芥、射干、金銀花、连翘、板蓝根、贯众。


二、补气的神奇

我通过多例重病人的会诊开方,得出结论,这个病属阴,症状较重的多半是湿体、寒体和虚体。症状最重的也是虚体,就是平时就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所以对这三类人,我都及早在所用方子里加上人参、黄芪效果都十分神奇,因为目的在于扶正祛邪,如《本经》记载:“人参补五脏,除邪气”,早、中期我用荆防败毒散(加生黄芪30g)或人参败毒散,效果的确非常好。而著名的玉屏风汤历代用以防治疫病都是黄芪益气扶正祛邪的体现。服用1—3付药就提早一周出院。尤其在危重症的方子加上人参、黄芪效果倍增,可以有效防止危脱而亡。关键在于人参可以提高和激发人的免疫力,作用相当于应用激素,但激素往往留下后遗症,如非典时用激素的人就出现股骨头坏死而致残,但人参没有后遗症,人参大补元气,尤其在病情转危出现虚脱前兆的病人,如大汗淋漓、乏力,用上人参,迅速转危为安,危重病人,用上人参、黄芪可以有效的防止恶化。而藏药红景天则可增加血氧饱和度有利于缓解胸闷气短。


总之 这个疫病从起病脾肺同病,到重期的心肺同病,都和宗气密切相关,因为宗气是由肺吸进来的清气及脾胃水谷之气所组成,有的病人在中重期表现为腹胀、恶心、全身乏力,及时用补气的药(人参、黄芪)病人会感到好转许多,觉得有力气了,扛得住了。

重危阶段是心肺同病,当治肺护心,因为这个病到危重阶段,大多心肺同病,经过“逆传心包”心肺元气大虚,这个元气主要是宗气大虚,不能“行呼吸、贯心脉” (《黄帝内经》),因此病人最容易出现心脉骤停而死亡,有不少病人症状不重,七八天后突然死亡,这就逼迫我们保护心脉防止恶变。就要及时补益心气。


三、 心脏是要害

心肺同病,护心防变。新冠肺炎之所以护心十分重要,有三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第一、有心动过缓、心率不齐、病窦、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脏基础病的人;

第二、惊恐:由于紧张恐怖,导致心脏血管收缩,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第三、病毒已经侵犯心肌,导致心肌无力

这三种情况都易出现胸闷气短併心慌、乏力,即心肺同病,这是心肺同病的综合症状,就应立刻保护心脏,给予生脉饮,重用人参。病人出现气喘,主要原因是肺炎,另一个原因是心肌炎出现急性心衰,骤然加重了肺衰而死亡。


这就启示了新冠肺炎有可能併发心肌炎而心肺同病,同时也让我对叶天士提出的“温邪上受,逆传心包”的传统观念认为心包指热入营血的神昏譫语,而这个病的心包 应为心脏而非大脑,因为这个病的病人死前神志都清楚。

所以根据病人的症状及疗效分析,病人的突然死亡,应该是突发心肌炎(爆发性心肌炎)或已併有病毒性心肌炎的突转心衰而死亡。所以凡是病人有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的都应该及时保护心脏,及早用生脉饮、重用人参以防突发急性心衰。而有畏寒肢凉、大汗淋漓的 属心阳暴脱要及早加上制附片15g(先煎半小时)以防恶变身亡。


总之,用人参、黄芪,最好就是生脉饮加瓜蒌、桂枝、心阳暴脱加附子,以保护心脏防止虚脱身亡。

四、肺闭心脱的致命性

肺闭心脱是新冠肺炎最危重的阶段,病人已经处在生死边缘,当紧急抢救。

第一、肺闭。导致新冠肺炎的肺闭,其炎症 风暴不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等肺的通道上而是发生在肺组织,肺泡内大量黏液阻闭而致呼吸窘迫,病人出现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其特点不是在于气管、支气管,而是在于肺泡且往往并有心慌气短,证属胸痹用瓜蒌厚朴半夏桂枝汤开胸散结(有开心肺的双韌劍作用)合人参葶苈子、滌痰汤的菖蒲、胆星、鲜竹沥豁痰开窍。全方共骤开胸散结、益气化粘的作用。再加红景天效果更好,因为红景天能增强血氧饱和度,而且还能活血化淤,既可开闭又可固脱。


笫二、心脱。指心阳暴脱,突然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喘喝欲脱而气绝身亡,病人暴发心肌炎,急用大剂量人参、桂枝加制附片、山萸肉以强心固脱。

笫三:肺闭心脱,心肺同衰。内闭外脱,心肺俱衰,所以要心肺同治。病人到死前,神志清楚,而是突发心脏骤停,更证实了这个肺炎,不是单纯的肺炎,“逆传心包” 就是指心脏,所以指示我们要心肺同治。这个病的内闭外脱是肺闭心脱,所以要开肺强心,重用人参黄芪,有心包、胸腔积液的可加车前子(这是微博上一位马先生给我发出来的用车前子贴子),及时益心气,通过保护心脏可以帮助病人扛过肺闭关。在人参的应用方面,除了用人参,还要用红景天,人参走心,太子参走脾,红景天走肺,可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有清肺清热作用。


五、舌象决定的意义

舌象是疾病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这个病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是白腻苔,所以大部分病人我都给他们开藿香正气、甘露消毒丹一类药方,因为舌苔指示寒湿重,证实了这个疫病是冬瘟湿疫,证属寒湿,而非湿热,但是因体质不同,有的病人舌质偏红,苔薄甚至薄黄,就 给他们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说明少数人属湿热。现在随着天气转暖,湿气减退,舌苔也转红的病人也多了起来,所以药方也随之而变。

尤其在关键时刻,舌象更起着决定意义,比如:高热、舌红,喘喝痰鸣, 那肯定是麻杏石甘汤证,但这个病是个阴性病毒,绝大多数发热不是太高,舌也不红,主证是胸闷气短,上气不接下气,那就得用人参葶苈子合瓜蒌厚朴半夏桂枝汤 、滌痰汤 加减。


总之,舌象历来是中医重要的就诊依据,疫病的舌象反映很快,所以更具有诊断意义。

六、新疫病,新思路

之前,我曾经发文,新的疫病逼迫我们找出新的思路,那么现在又有那些新的思路呢?

第一、新的转变规律。新冠状肺炎没有走《温病条辩》卫气营血的路,也没有循《伤寒论》 六经传变的规,而是有自己的道路,即脏腑传变规律。该病早期邪入脾肺,引起咳嗽、腹泻、中重期肺心同病,斦以应心肺同治以防心衰脱症。


第二、新的治疗绝招。按常规,温疫是不该提早补气的,因为怕恋邪,但是新冠病毒很狡猾,病程比较长,先慢慢消耗病人的正气,然后在七天左右猛扑过来击倒病人,为应对这一规律,提早用人参:黄芪,一方面可以让病人提前好转过来,一方面防止突变,肺衰併心衰而致人死亡。因为我是看心脏病的所以我特别关注心脏。

第三、新的防变奇药。红景天,这味藏医名药,因为具有能增加血氧饱和度的功能而闻名,到西藏旅游的人都要提前吃红景天,我这次把红景天用来配合人参葶苈子汤,治新冠肺炎的肺闭痰粘就是取其具有强心益肺的双协作用。


经过一个多月惊心动魄的奋战,终于摸索着过了河,转过头来,回顾一下河水的深浅、逆流和险滩,不禁热泪盈眶,不管怎么样,终于摸索到了这个病的规律,无论怎样险阻,我们还是捏住了它的“七寸”!通过病人,不断的好转,不断的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我把我的这些体验公布出来,以供一线医生参考。我愈加体会到中医学的伟大,它不是“土” ,更不是不科学,它只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中医学是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病毒虽然一代代减弱,但是传染性仍未减弱,因为这个病毒生存能力非常顽强,抓住人就不放手,武汉有不少出院又复发的情况,还有不少无症状的感染者,所以还得打一段持久之战。全国现在已经近零新增,天气转暖,这类阴性病毒的活力将逐渐减弱,只要大家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彻底打赢这场阻击病毒的人民战争。(信息来源:人民网)

【完】

读杨力教授的新冠肺炎的诊疗经验,让老梁受益良多!

杨教授从新冠肺炎中医的病因、病机、传遍过程,到理法方药;从轻、中、重各个患病阶段的症状特点,再到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要点;诊断步骤鲜明,遣方用药有条不紊,处处体现中医治病特色,并取得十分宝贵的新冠肺炎治疗经验。


杨力教授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著名中医养生专家;著名易经专家,中国医易学创始人,易经养生法开创者,中国象数科学提出者,中医疾病预测学创始人,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国学大师,著名作家,著名历史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学会会员。杨力教授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哲医,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易经》、《黄帝内经》,教授研究生5000余名。出版文史哲医等多种系列著作200余部,约5000万字。代表著作《周易与中医学》已有中、英、日、韩及中文繁体字等多种版本,畅销世界各国,屡获海内外大奖,并与《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等著作,成为畅销30年的经典巨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