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水果充斥市场,多家水果店被告,吃了多年的“阿克苏”,原来是假苹果?

谷雨过后,炎热的夏日渐渐逼近,又是一年吃水果的季节。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诞生的是各种各样美味多汁的水果,一场舌尖上的“群英荟萃”就此集结。

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库尔勒香梨、平谷大桃、大石葡萄、西山焦枣……

美味归美味,近日,多家水果销售商却因为售卖山寨新疆阿克苏苹果被告了!

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由阿克苏地区苹果协会作为原告的多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镇江市多家水果销售商被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镇江多家水果销售商未经原告合法授权,在其销售的产品包装箱上大量使用"阿克苏苹果"标志。阿克苏地区苹果协会认为,这些水果销售商的行为属于将近似商标使用在相同商品上,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与误认,构成商标侵权。

山寨饮料,山寨零食大家都听说过,“康帅傅”、“旺子牛奶”、“雪雷”之类的产品名称令人喷饭。但是山寨水果你知道吗?

其实,像这种地理标志性产品被侵权事件已经屡见不鲜。

“盱眙龙虾”被随意使用

“盱眙龙虾”于2009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某饭店未经授权,在其经营场所内外悬挂带有“盱眙龙虾”商标的铜牌、字牌,使用了“盱眙龙虾”图形或字样,误导消费者,损害了“盱眙龙虾”市场声誉。

西湖龙井标志被冒用

西湖龙井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一批外包装标有“西湖龙井”字样的礼盒装茶叶出现在超市门店的货架上。

法国香槟酒诉中国企业侵权获支持

1936年,法国原产地名称局正式颁布法令,确定了香槟原产地名称及其生产规则,自此,“香槟”一词为香槟人独有。

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诉北京一公司侵犯其香槟地理标志专用权,被告行为侵犯了香槟Champagne地理标志的合法权益。

浙江省临海市查获一起时令地产水果商标侵权案

据消费者反应,临海辖区内某水果超市在网络上进行“大石葡萄”拼团活动,活动中销售的葡萄价格偏低,怀疑并非真正的“大石葡萄”。执法人员成功查处一起网络拼团“大石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案,涉案葡萄达1000余箱。

与面对山寨食品一直抵制的态度不同,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不同的声音。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采访了家住北京的杨女士关于山寨水果的看法,“不在乎是不是山寨的,只要卖相好,吃着美味就可以。”

与杨女士观点一致的网友也不在少数,毕竟水果蔬菜与加工食品不一样,加工食品还要担心山寨食品是否有过量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山寨水果的话却好像没有什么食品安全隐患。

真相究竟是否是这样呢?

侵权容易误导消费者

水果销售方“山寨”行为其实侵犯了地理保护标志所有者的商标权,地方有名的蔬菜水果经过多年的品牌梳理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山寨水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地理保护标志的正规拥有者是极大的名誉损伤。山寨水果销售方有时甚至没有正规的进货单,不清楚自己售卖的山寨水果的来源在哪里,质量也参差不齐

除了线下出现售卖山寨水果的情况,线上情况更难以调查,很多人网购也从来不会去问商家查看进货证明等文件。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查询,很多家网店在售卖阿克苏苹果,那么这些店铺都是拥有正规授权的么?

记者在各个网店询问是否得到阿克苏苹果的正规授权,有的网店不予回应,有的则顾左右而言他,目前并没有得到任何一家店提供的正规授权文件。

有的店家表示是产地直供,但是产地直供只能代表是阿克苏生产的苹果,与阿克苏苹果这一地理保护标志不是同一个意思。

同时,在记者之前的采访中也有其他问题被提出来。

“我就是想在意品牌也没有渠道呀,我怎么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单看包装也看不出来什么。”家住河南的葛先生提出了另一个疑惑,这确实也是目前执法人员对“地理标志”侵权行为的查处难点之一。

如果协会已注册了某地理保护标志商标,其他人原则上是不能使用的。目前有的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是印刷了防伪可追溯条形码或二维码,可以通过扫描辨别真伪。

此类案件大多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位导致,对于商贩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做到规避侵权他人的知识产权!

综合整理自:荔枝网、镇江民生频道。

编辑:刘洪美

中国食品安全网新闻线索E-mail:wwwcfsncn@163.com

新闻热线:010-63703068

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请关注转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