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维西永安扶贫丨不负韶华,我与家乡共发展

​不负韶华,我与家乡共发展

文/和婷


一片绿荫下,许多学生正专心地看着书,或站或坐,或黯然无声或念念有词,依旧是熟悉的灯光,熟悉的林荫小路,看到的依旧是来来往往的学生不停的穿梭于学校的某个角落......这一切都仿佛还在昨天,猛地回过神来,其实我早已离开了校园,从别人口中的“大学生”变成了“毕业生”。


对我来说,无论身在何方,故乡永远是根植于心底的一份眷恋,是身处异乡听到乡音后的亲切与感动。所以刚大学毕业准备步入社会的我,毅然决定回到这个记忆里最温暖的地方。然而与大多数人一样,刚毕业的我,身上还带着大学校园的青涩和书生气,同时家庭、工作以及社会带来的压力令我感到迷茫,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身边会遇到很多人跟我说:“你学校专业都不差啊,在外面很好找工作,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非要我说为什么,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想着将来一定要回家。



毕业后回到家乡,我慢慢沉淀自己,看着家乡整洁的村容村貌,曾经走过的田埂也竖起了一间间新房,家乡的人们开始投身产业发展,父老乡亲的脸上愈加多了几分满足的笑,充分感受到了乡亲们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毅力,我突然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希望为家乡做点什么,也想在家乡这片沃土里砥砺奋斗,在基层挥洒汗水,成就更好的自己。开始的时候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去维西县拉河柱村委会做了一个月的公益岗,还记得刚步入岗位时的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交由我的工作总怕做不好,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但每每完成工作后的那种成就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在基层锻炼的机会,亦让我下定决心努力提升自己。犹记得跨年那晚,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此时我还在网吧加班录系统,细细想来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中度过新年,没有想象中的气愤与不快,心里反而异常的踏实,伸了伸懒腰,心中的充实与满足感远远胜过了困倦。我想,也许人们都是在这些基层工作中慢慢变化与成长的吧。



幸运的是一个月后,家乡永安村正在招录一名公益岗,就这样我有幸成为了永安村委会的一份子,在村委会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慢慢融入集体,对我们村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段经历虽然不长,但我真正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与不易。耳边也时常回响起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鼓励,要求我们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所以在永安村的这段时日,正是磨练心性的好机会。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感觉家乡真的变了,不管是用肉眼看到的笔直平整的村组道路,还是乡亲们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都是精准扶贫给家乡带来的改变。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村委会积极动员村民发展产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产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使我们的家乡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稳步迈进,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也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坚信无论是现在亦或是未来,我们永安村的青年大学生也一定会更加勤奋,练就过硬本领,不辜负国家民族给予的厚望。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端正态度,稳固信心,在扎根基层的路上遇见更成熟、更完美的自己。


现在的我,偶尔还是会怀念小时候麦田里的稻香与蝉鸣,几个小伙伴扎在稻草堆里,肆意幻想着未来,渴望着长大,也会想念大学校园里那段单纯而又美好的旧时光;而未来的我,也将踏上另一个崭新的旅程,我会始终保持着这份初心,在这个应当奋斗的年纪,不负韶华,与家乡一起在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同发展与成长。

作者简介


和婷 一名纳西族女孩,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秘书学,现为永安村委会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有超级强迫症,平时喜欢听听歌,玩玩吉他,但水平有待提高。属于典型的耳机依赖患者,性格慢热。是众多喜欢熬夜的选手之一。现阶段最大的愿望:早睡早起,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