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李斯称得上“小篆鼻祖”吗?其名下的“三大刻石”艺术性如何

我一直对河南老乡、秦朝丞相李斯怀有一种敬意、一些同情。 他出生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家境贫寒,硬是凭着自己勤奋好学、执着追求,一步步地在政壇立足,受到秦始皇的器重,在一统天下以及稳固、治理秦朝过程中,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以至位极人臣,荣耀无比。他是个学者型的“宰辅”,在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度量衡中,有着重要的“话语权”。以他为主要代表创建的小篆书体,上承甲骨、金文,下连汉唐隶篆,成为千古一体,既是艺术又能实用。凭此就足以千秋留名,更何况他又是个政治家、文学家、大学者呢!这是敬佩他的方面。 说到同情,他不该受奸臣赵高等人蛊惑,在秦始皇身后,忘却初心,篡诏谋逆,错立“二世”,后落个被“腰斩”、夷三族的下场。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大政治家晚节不保,出此丑闻大错,毁在“私利”二字上,令人同情亦生某种遗憾。

千秋功罪,自有人评说。我不及它,主要聊聊其小篆,重点是他名下的煌煌三刻:《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


此三刻石,究竟是否真正出自李斯,争议颇多。始皇二十六年“书同文”,罢六国不与秦文合者之异文,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三篇凡3300字,均采用新改定的小篆,以此颁布天下,成为秦正式通用的官方标准正体。这说明,创制小篆者,决不仅是李斯一人之力,肯定是一个“团队”所为,而且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创制过程(先秦至秦王朝建立)。小篆作为古文字的终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斯作为“书同文”巨大工程的领衔人物,自身工于篆法应无疑义,后世评他创制小篆之论,亦在情理之中。


史载,秦始公东巡达五次之多,曾以小篆刻写功德铭石7种。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原石毁失。所存除《琅琊台刻石》为原石拓本外,其余均是宋以后的摹刻本或翻刻本。目前出版的篆书类法书字汇,基本收录仅是《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拓片。三石均刻于始皇二十八年,全列在李斯名下,无疑成为秦代小篆书法的代表,官方规范、通行天下的主要书体。


先说《泰山刻石》。此石几经迁徙,现置山下岱庙,石断字裂,毁痕斑驳。明初只存29字,至清宣统时仅存廖廖9字。好在尚有北宋拓本在,保住了156个字貌,尚算清楚,真乃历劫生存也!


此石刻书法,历代评叙多所肯定。综合而言,是说《泰山刻石》,端庄威严,雍容朴厚,用笔古劲,结体宽绰,疏密匀称,字若飞动,更多地保留了篆书的艺术真谛。清宋思仁《泰山述记》云:“夫李斯小篆为八分之祖,斯不义不足论,而碑实为可宝,能继周之石鼓、鼎铭,为汉金石刻之前步焉。”


此刻石源于先秦《石鼓文》及鼎铭文,体态神韵乃至精神气象颇多相似。尤其刻字同为端庄厚重,森严大气一类,那种江山一统、唯我独尊的气势气魄,挟风夹浪扑面而来,令人望之肃然!


再聊《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游览泰山后,又来到山东诸城的琅琊台观光。之后仍由李斯执翰,刻立了《琅琊台刻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刻与另外两刻石一样,书风茂密巍然,工整谨严,不失大秦帝国的雄风威仪,但又个性鲜明。从它仅存的86个字来看(多残破不清),笔画的轻重缓急,拿揑得比较准确。结体错落有致,多姿多态,气势或强或弱,亦在统摄之中,尤其它擅于追求内在势能的转换与聚合,笔画微妙处匠心独运,在沉着稳健之中透出一些活泼与变化,为此刻增色不少。可惜现拓本只能见线条的轮廓与走势,大多字已难辨识。


最后说说《峄山刻石》。此刻原石早毁,今传摹刻本的《峄山刻石》,是南唐徐铉所存,其门人郑文宝于淳化四年刻于长安。旧称徐、郑二人均擅篆书,因而经其手摹刻的《峄山刻石》,“精神奕烨”、“笔画圆劲,古意毕臻”,被历代史家评为“下真迹一等”、“翻本第一”。


传《峄山石刻》为秦始皇东巡的第一篇刻石,四言句式(承继诗经),三句一韵(为秦文学首创),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二世诏书刻于秦始皇刻石之后,文字全部相同。今传《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中仅存残字,而《峄山刻石》则保留了二世诏书全文,并与《史记》中秦二世的有关记载基本吻合,为补全其他刻石文字提供了实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此刻本可作为“玉箸体”小篆书法的典范之作。清孙退谷《庚子销夏记》中评曰:“旧称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曲折处亦无偏侧,惜不得见其手跡耳”。徐铉摹写李斯小篆,自是高手临高手,显示出不凡的功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临习玉箸体,追慕秦时聖贤书跡,可看出大篆改小篆之新制,看出写小篆也需扎实沉稳的功力,从而去理解铁线篆、玉箸篆线条的魅力。


大篆改小篆,为秦始皇时代的一大创举,是李斯为代表的一代人的创造。其创制原则,首要的是消除诸侯国的异体字,以秦正统字体取而代之。二是本着简省、方便书写,将金文大篆的象形绘意,改为匀称的简正线条,规范平稳端庄的字体。再就是力求美观,视觉上有新鲜感,看上去适中舒服。李斯因创制小篆的功德之举,被世人称为“小篆鼻祖”、“小篆之王”,流芳千秋万代,于他也是一种慰藉吧!


本文由侯和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责任编辑:梁飞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