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松教授:遗尿20年,此方3剂,彻底根除

谷松教授:遗尿20年,此方3剂,彻底根除!

原创 小师妹 华医世界


图*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 谷松教授


9月3日晚19:30,辽宁中医药大学谷松教授在华医世界私塾班的大师课上为大家讲授了《经方辨治妇科病》,收获好评如潮。↓↓↓


这么精彩的课程,小师妹也有跟大家一起听哦~今天,小师妹就整理其中的一部分,供临床中医师们一同学习探讨。


妇科经|带|胎|产概述


狭义的妇科病:经、带、胎、产。广义的妇科病:所有女性生的病。“女人以血为本”,凡是跟血有关的疾病;“女人多气郁”,凡是跟肝气不疏有关的疾病;因此,妇科病的病机,主要就是气与血这两点。


01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均,令阴挚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八)——《金匮要略》


虚、积冷、结气,是张仲景针对妇人杂病的致病原因而概括出来的三个方面。仲景所说的“虚、积冷、结气”主要是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而针对诸多妇科疾病的致病原因而言,且三者之间常可互相影响,互为结果。虚——体质虚,气虚血少。积冷——寒邪凝聚,寒冷久积。结气——气机郁结。

这里为何不提血瘀呢?


因为本处讲的是病因,而血瘀是则是结果.无论气虚、血虚、寒凝、气滞等都可能导致血瘀的结果,都会导致血瘀。虽然说“妇人以血为本”,但是瘀血应该是属于结果,而不属于原因,我们治病,治了结果之后还要奔着原因去,否则疾病很难去除。

一味的活血合不合理呢?

我们总说中医治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果总是治标则会出现一个问题:治疗过程中好了,但是一停药就又犯了,因为其“本”并没有被解决。


新产妇人有三病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金匮要略》


痉—抽搐。产后多虚、多汗、容易着凉,故多痉病。郁冒—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阴血亏虚,体虚感寒,寒邪凝滞。大便难—亡津液,胃燥。


02

妇科常用方剂

妇科病从气、血的角度来治疗(常用方剂)


桂枝汤、四逆散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甘草小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肾气丸

_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芍药散、温经汤桂枝茯苓丸、胶艾汤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抵挡汤


方证辨|证|论|治讲解


01

桂枝汤方证



桂枝汤原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炙,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通过什么调和营卫?


《中医基础理论》说营卫是人体内气血、阴阳在肌表的体现,营卫充足与否体现出人体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的强弱。从这个角度来说,桂枝汤调气调血,调阴调阳,调营调卫,调脾调胃。所以说外证得之能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能化气和阴阳。


桂枝汤方解

桂枝——辛温,疏风散寒,温经通阳。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 桂芍相伍调和营卫生姜——辛散风寒,温胃止呕,助桂枝调卫。大枣——味甘,补脾益气养血,助芍药和营。 姜枣相伍调和营卫、调和脾胃炙甘草——甘平,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桂甘相伍辛甘化阳 芍甘相伍酸甘化阴

清·柯琴


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这个方子能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治疗范围广泛。

刘渡舟


如何正确使用桂枝汤?

在临床上使用桂枝汤的辨证要点:偏太阴体质、容易汗出、时常恶风、时发热自汗出、脉浮而弱。临床上不管是什么病,只要具有以上几个辨证要点,就是桂枝汤证,就可以使用桂枝汤。


桂枝汤医案1则患者:女,27岁。初诊:2018.6.5主诉:痛经半天。现病史:患者因昨日经期第一天喝冷饮,今晨出现小腹疼痛难忍,喜按,伴恶心,呕吐一次,腹泻一次,汗出,恶寒,略有腰酸,经血色淡红,无血块,舌淡苔薄,脉紧。月经史:既往月经周期延后1周左右,经期5天,量色正常,无痛经。方剂:桂枝汤加减。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5g大枣10g炙甘草10g小茴香5g3剂,配方颗粒服药后诸症消失,下午腹痛出现反复,马上服药一剂,未明显发作,此后未再发作。


02

四逆散方证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伤寒论》


四逆散原方及加减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份,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腹中痛为什么选用附子呢?

腹痛常用姜,干姜守里而生姜温散,生姜入胃,散胃中寒;腹中痛,脐旁大腹归脾所主,所以腹中痛需用干姜散脾寒。干姜VS生姜生姜是夏天从地里刨出来的,夏天有发散之气,所以生姜用于表寒证、胃寒证。干姜则是深秋初冬之际从地里刨出,此时的姜已经吸收了大地肃杀、收引之气,所以干姜守而不走。四逆散需要的是发散的功效,而干姜的药性与四逆散的作用是相反的,所以仲景在此处选用附子。附子可温通十二经脉,但是附子不可大量使用,大量使用的话一定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


四逆散方解

柴胡—行气解郁,和畅气机,透达郁阳芍药—和血养阴,缓急止痛枳实—行气散结甘草—缓急和中制为散剂,散者散也,以散内郁之阳气,每服方寸匕,剂量颇小。其功效应为调畅气机,透达郁阳——气机调畅,郁阳得伸,而四逆可除。


四逆散方主证

1.柴胡体质临床常见一部分人,平时并无疾病,但一到秋冬季节,人未觉冷,而两手已先凉,即四逆柴胡体质的人患病时易出现柴胡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休作有时)。2.四逆散证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四逆散证的女性,热天比别人手热,冷天比别人手冷,这就是气机不畅),易紧张,或心烦善怒或心境愁郁,肌肉易痉挛的柴胡体质。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中度胸胁苦满,腹壁略凹陷,按之空虚而无抵抗,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触之白线深陷。主要是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



四逆散在后世的应用:主治:包括外感内伤多种疾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其次为神经系统和妇科疾病。基本病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阳气被郁,络脉瘀阻。(郁)病变部位:肝胆脾胃诊断指标: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恶寒,胸胁痛,便秘,腹胀,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数、细、沉。基本治则: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四逆散医案1——月经疹患者,女,37岁初诊:1984年9月19日自述1983年10月以来,每于经前3~5天及经期,出现周身痒疹,色淡红,压之褪色。以胸腹部较多,伴乏力,咽干,心烦,大便干。曾服西药能缓解于一时,停药后经期前照发。刻下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辨证:肝郁血热处方:柴胡9g炒枳实9g黄芩9g地骨皮12g生白芍20g生甘草6g10剂,配方颗粒,每次1袋,每日1次服4剂,疹点开始退去,痒减轻;继服6剂后疹点消失,心烦诸症亦除。嘱其以后3个月中,每于经前1周服药以阻断之。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按:本案为贼邪外袭,肝火内郁,仿仲景热入血室治法,调肝清心,祛风止痒而自愈。


四逆散医案2——遗尿患者,女,42岁初诊:1978年8月20日自述:每交睫则遗尿,历已20多年。为此与丈夫反目,孩子责备,痛苦不堪,多方求医,未得寸效。曾多次起轻生之念头。诊见颜面苍黄,神志抑郁寡欢,纳可,大便正常,小便急迫,时有不禁。寐则多梦,月经正常,带下量少,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本病患者,病久缠绵,经治无效,遗尿之证多责为肾虚,膀胱约束无力,或脾虚气陷,或肺气虚寒。常法治疗既未获效,理应改弦易辙。神志抑郁,颜面苍黄,脉弦细,为肝失疏泄调达,寐则多梦为肝阴不足,魂不归舍。治法:疏肝理气。方剂:四逆散加减。处方:柴胡6g白芍10g枳壳10g泽泻10g当归12g甘草3g每日1剂,连服3天二诊:1978年8月25日,诉药后尿量增多,夜寐梦少,睡眠酣畅,遗尿之证已愈。半年后随访,病已根除。按:《景岳全书》之处:“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亦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张氏所言,意在强调治病必求其本。本案遗尿20余年,夫厌子责,情志必为之抑郁不舒,颜面苍黄,多梦,脉来弦细,为肝失条达之象。肝失条达则疏泻失职,三焦水气运行不畅,膀胱不藏,则小便自遗。本为肝气郁滞,故以四逆散疏肝理气,畅通三焦,气机一转,则膀胱自藏,遗尿自已。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