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洛阳博物馆的陶俑“复活”了

今年春节,2021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让“躺”在洛阳博物馆里的唐三彩女俑展品受到更多关注。这不,《唐宫夜宴》的热度还没过去,洛阳又在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发现了完整西汉陶仕女俑,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无论是被“复活”的“唐朝胖妞儿”,还是重见天日的“汉代佳丽”,之所以能够受到网友关注,是因为它们穿越千年时空,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正是因为如此,当现代科技与这些古老文物结合时,文化自信的力量瞬间转化为“顶级”流量,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其实,这些博物馆里的陶俑曾经“复活”过。2017年,洛阳作为当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唯一主场城市活动的举办地,我们专门推出大型策划报道《传承文脉,洛阳在路上》邀网友对话历史,还请洛阳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汉服爱好者们历时一个多月,将博物馆的陶俑真人“复活”。

在这些陶俑中,不仅有《唐宫夜宴》里的唐朝胖妞,还有西汉女俑,怎么样?要不要来看看咱洛阳版的《唐宫夜宴》,再一次“穿越时空”……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地点:孟津岑氏夫人墓

文物简介:岑氏墓出土的这组女乐表演属于贵族的家庭乐队,主要在达官显贵家庭宴饮时表演。

左边的6件女乐俑皆作跪状,头绾双螺髻,上着窄袖衫,腰束带,均着曳地长裙,均手持竹制或木制乐器,现早因腐朽而不复存在。

4件女舞俑中,前两件头绾梳成形如彩蝶的双高髻,身着红色翻领半臂衫和竖条纹长裙,足穿绿色尖头履,表演的舞蹈应该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软舞。

《妇人启门图》

文物年代:北宋

出土地点:新安

文物简介:这幅壁画高1.13米、宽0.9米,出土于一座北宋墓墓室。作为北宋壁画墓中常见题材,这幅壁画通过一扇古朴的大门和一个女子,将狭小的墓室空间通过暗示无限扩大,起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文官俑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地点:不详

文物简介:这尊唐代的文官俑,头戴梁冠,上身着对襟大袖上襦,外系两档铠,下着裙,足踏翘头履,双手执笏板,拱于胸前,面带微笑,威严中带有庄重,是当时士大夫的形象。

绿釉骑马帷帽女俑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地点:2009年道北出土

文物简介:女俑头戴帷帽,上身内着圆领窄袖长衫,外套对襟半臂,半臂,腰系长裙,所骑马匹披鬃拖尾,此陶俑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体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

帷帽原属胡装,唐人喜着胡装,把胡服的元素融入了传统服饰之中,更强调其实用性,也体现了唐朝的大气开放及兼容并包。

唐代女子的服饰从保守到开放,从遮蔽到暴露。唐初流行羃(mi)离,这是种可以全身遮蔽的女帽。到高宗时期,帽子的长度越来越短,只遮盖到颈部,形成帷帽。这位骑马的汉服爱好者再现了初唐仕女骑马出行的场景,具有浓浓的异域风情。

西汉彩绘陶女立俑

文物年代:西汉

出土地点:1974年采集

文物简介:陶俑头梳低平发式,自内而外着三重服饰,从现存彩绘痕迹可判断最外层着曲裾深衣,腰腹以下系带,陶俑原装有木质手臂,现已腐朽不见。陶俑整体细腰溜肩,身形苗条,印证了西汉年间以瘦为美的风尚。(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文 张斌/图)

来源: 洛阳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