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是如何拍照片的

我发现总有一部分吃瓜群众认为:“摄影嘛很简单的啦~只要器材好我也能拍出好照片!”

甚至一些专业摄影师的发作品时,就有人来杠:“这拍的不咋地啊,还没我拍的好。”

然后我看了看他的作品,表情如下图:

要真这么轻巧,岂不是人人都是摄影师?现在科技发展迅速,让大家都能多多少少接触到拍照,但也并不代表没有想法的“无脑拍”就是摄影。

今天就来看看普通人VS专业摄影师的对比,在同一种题材或场景下,专业摄影师拍的照片究竟好在哪里?

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Photo|May妍

这是普通人拍的辣椒,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照片不够惊艳,顶多算随手拍里比较好的照片。

这是Edward Weston拍摄的《青椒》,他在1932年和安塞尔.亚当斯等人成立了“F/64”群体,反对人为对画面进行加工和修饰,追求用小光圈表达出高清晰度和丰富的影纹层次感。


他把青椒拍出了一种“人体美感”,光线运用的非常精妙,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辣椒表面的纹理,光影效果让画面层次感更丰富,而且照片既没有过曝的部分,也没有出现死黑。

而他的这幅作品《Nude》在2008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60.9万美金的价格被售出,也是迄今为止十大最昂贵的照片之一。

Photo|maldivers_ig

左边的房子露出的一角也不知道是个啥意思,仔细观察看能发现右边的水里还有个在游泳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热带海岛:

Photo|Benjamin Everett

同样是以海岛为主题,专业摄影师选择用仰拍的视角,专业摄影师就很有想法,他沉入海里拍摄海和天空,颜色上更加干净,构图也十分的新奇,仿佛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如果你也想模仿着拍,先练好自己的肺活量,再买套好一点的防水设备,毕竟相机进水就完蛋了。

Photo|寻梦人

去游乐场玩拍张照片,拿出手机拍都是这样的,天空灰蒙蒙,过山车的线条乱七八糟。

而摄影师眼中的过山车却是这样的:

摄影师要有极强的观察力,在普通人的眼中,过山车只是一个游乐设施,而在摄影师眼中,它是一些“线条”。用镜头拉近只拍摄过山车轨道的局部,画面简洁也能突出主体,用色彩来丰富画面,对比色制造视觉冲击力。

这是普通人,给宝宝拍的写真,当然现在这种“辣眼”的影楼也有很多......高饱和度的粉色、黄色、绿色,照片鲜艳的让人不知道该看哪里好了。

Photo|Xenia Lau

同样是用粉色来拍小朋友,摄影师Xenia Lau拍摄的照片,不管是从配色还是质感上都要比上面的图“高级”许多。

低饱和度的粉色会给人少女、温柔的感觉,不会像上图那么刺眼。用绿色的叶子来形成一个对比,让画面更丰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摄影师在小朋友的妆容上也下了功夫,腮红和唇膏的颜色都和背景的粉色很贴近,整张照片看起来会更和谐。

Xenia Lau是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商业摄影师,拍摄女性为主,在她的镜头下每个人都古灵精怪~

Photo|摄影师李_超

普通人拍私房写真是这样的,想突出“情绪”,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私房摄影的意义在于体现人体的美感并且不色情,这张照片虽然做到了不色情,但毫无美感,模特的肢体也没有利用好。

Photo|Edward Weston

Edward Weston在1936年也就是拍《青椒》的6年后拍摄的人体摄影作品,在摄影界无人不知。

摄影师把人体的曲线发挥到了极致,利用光线和摆姿形成了柔美又带有抽象的画面效果。

我废了好大劲找到了拍摄同一个雪山的照片。

先看普通人拍摄的,首先时间段选择的就不对,光线太强,左边的山体很亮,右边的偏暗,而且整张照片毫无亮点,就是单纯的拍雪山。

Photo|MaxRive

不同于上面的那张照片,这张图是摄影师在快落山时拍摄的,光线比较柔和,刚好处于山峰周围。

取景比较远,利用慢门拍摄云层和水面的拖影效果,同时还能形成一个视觉引导线,突出画面的主体“山峰”。

最终的成片无论是构图、光线,色彩都没有任何问题,MaxRive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荷兰高山摄影师,喜欢用广角镜头来拍摄照片,如果你也很喜欢拍自然风光,可以去欣赏一下他的作品哦~

Photo|熊猫-Yao

下雪了,普通人拍照是这样的,只要照片里有人有雪=雪景照。

Photo|Saul Leiter

而专业摄影师相机中的雪景人像是这样的,雪花缓缓的飘落,画面以红色橙色为主,给人温馨的感觉,偏青绿色的衣服可以和背景形成对比,一切都恰到好处,真的是太美了。

你能想到这张照片是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作品吗?所以好的照片是不会随着时代更迭而淘汰的。

摄影师Saul Leiter人们称他为“开启彩色摄影艺术之门”的人,在当时很少有摄影师使用彩色摄影,一方面彩色照片冲洗要贵很多,另一方面大多数摄影师更钟情于黑白摄影,认为只有黑白照片才能有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

而他则开启了彩色摄影的风潮,上面这组《风雪中的纽约》就是他的代表作。

Photo|方程鱼

这是普通人拍摄的楼梯,虽然能突出一定几何线条感,但构图上还是很杂乱,照片虽然处理成黑白影调,画面层次也并没有因为色调统一变得丰富。

Photo|MAUREEN NETTUNO

专业摄影师拍摄的楼梯,一眼就能看到主体人物,影调层次分明,线条感极强,这不仅需要极强的观察力,也需要拍摄时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任何一个小瑕疵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片效果。

情侣照都会拍吧?当然像我这样的单身狗除外。

很多人去影楼拍出来的都是这样的照片,的确是情侣照,但怎么说呢...总给我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

Photo|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

这张照片应该大家都见过吧,它的名字叫做《世纪之吻》。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当时是二战时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时代广场上一位水手拥吻了素未相识的护士,摄影师正好抓拍到这一幕,没错,就是一个巧合的抓拍。

护士的腿部姿势和身体的线条十分优美,加上背后群众的喜悦表情,和这一历史背景,让照片成为了经典,圣地亚哥还按照片建造了雕塑。

这就是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抓拍要比摆拍难很多,摄影师只有一秒的时间定格画面,错过了不可能重新再来。

当时也有很多记者拍摄到了这幕,但和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的这张相比,无论是最后的画面效果,还是取景构图,都差太多了。

(其他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吧?专业摄影师和普通人差的并不是器材、金钱,而是观察力、审美、想法和技术。

上面讲到的很多摄影师,他们生活在上世纪30、50年代,当时后期技术不发达、器材也没有这么精密,相机功能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但他们依旧被载入了摄影史,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他们的作品还是“永恒的经典”。

看到好照片的时,我们更应该去观察它好在哪,而不是一味的自负。

审美不够就多去补习,技术不够就多去拍摄,很多大师并不是靠着昂贵器材而出名的。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摄影这条路没有终点,好的态度才能让你走更远,共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