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李胜素邀您共赏国家京剧院一团《八仙过海》《赤桑镇》《大登殿》

国韵流芳

#国家京剧院一团[京剧国粹经典]

2021年9月16日19:00

经典折子戏

八仙过海 | 赤桑镇 | 大登殿

折子戏是本戏里的一折。内容上情节独立精彩且人物个性鲜明。结构上别出心裁,不落俗套。形式上集中体现京剧的艺术特征,大多侧重于行当"生旦净丑"或四功"唱念做打"的某一方面,从而成为这一方面的代表作。还有些折子戏经过京剧艺术大师的精心创造,赋予个人在表演艺术方面的鲜明特色,逐渐成为京剧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

01八仙过海

剧情简介:八仙从蟠桃会酒醉而归,路过东海遇见金鱼仙子。吕洞宾出言不逊,惹怒了金鱼仙子,双方发生了一场冲突,八仙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张果老出面赔礼认错,金鱼仙子才让八仙过东海而去......

京剧《八仙过海》又名《蟠桃会》,是一出人物众多、出手精巧,武打热闹诙谐、音乐轻快柔美的神话京剧。剧中,金鱼仙子与八仙手中的法宝一一过招,展示各种缤纷夺目的开打技巧,令人目不暇接。

国家一级演员--杜喆

吕洞宾饰演者

吕洞宾在世传八仙中最负盛名,是道教里不拘一格,潇洒不羁的祖师爷。在戏曲扮相上,手持云帚、身背宝剑、腰间别着酒葫芦的吕洞宾右鬓上戴着一朵小花,塑造出他的性格特点。

八仙是醉酒渡海,金鱼仙子也并不是真的“大动肝火”,双方间的打斗更像是彼此“戏弄”,八仙要“醉着打”、“玩着打”,时不时还有倒骑毛驴的张果老劝架不成反而“笑果连连”,有奈何不了金鱼仙子“戏弄”的汉钟离一会一个“大马趴”郁闷不已,整场演出诙谐又幽默,热闹非凡,受到广大戏迷朋友的热情推崇!

优秀青年刀马、武旦演员--戴忠宇

金鱼仙子饰演者

金鱼仙子首次亮相会有一段长绸舞蹈,此时作为神仙的她端庄又秀丽,唱腔更是婉转动听。随后金鱼仙子因八仙醉酒搅动水域而“生气”,手持花枪“对战”八仙手中的拐杖、扇子、花篮、玉阳板、荷花等等“神仙武器”,你来我往的精彩武戏可谓看点十足。

02赤桑镇

剧情简介:包拯年幼失去父母,由其嫂吴妙贞养育成人。吴妙贞之子包勉任萧山县令期间贪赃枉法,包拯按律将他铡死,后派手下王朝到合肥下书告知吴妙贞。吴妙贞见信气愤交加,亲赴赤桑镇责问包拯。包拯晓之以理劝说吴妙贞,并许愿为她养老送终。吴妙贞深明大义,勉励包拯要公而忘私。叔嫂冰释前嫌,包拯奉命到陈州放粮救灾。

京剧《赤桑镇》是一出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好戏,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忠孝节义、清正廉明,传承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京剧舞台上演出频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国家一级演员--王越

包拯饰演者

1961年,著名编剧王雁先生根据京剧传统藏本对《赤桑镇》的剧本进行了整理改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李多奎和京胡艺术家汪本贞几位先生一起对该剧的艺术处理、唱腔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和创造。

裘盛戎、李多奎合作演出的《赤桑镇》,由包勉在长亭为包拯送行开始,至叔嫂和好为止,名为《铡包勉赤桑镇》。其中的《赤桑镇》一折,以发人深省的主题、简练集中的结构、带有哲理的唱词及优美动听的唱腔而为人称道。特别是在包拯耐心劝说嫂娘吴妙贞时,裘盛戎先生和汪本贞先生共同创造了[二黄二六板]起,然后引进[二黄快三眼],其中又穿插了“垛唱”的新腔,成功的塑造了包拯的音乐形象。

国家一级演员--郭瑶瑶

吴妙贞饰演者


可以说,《赤桑镇》是一出不折不扣的唱工戏,唱腔别具一格,已经成为了花脸和老旦行当的经典代表剧目。全剧色彩厚重浓烈、情感张力饱满、演唱板式丰富多变,尤为彰显裘派花脸醇厚沉稳和李派老旦苍劲挺拔的艺术特色。

国家京剧院一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越被誉为“裘派新星”,是一名优秀的花脸演员。国家一级演员郭瑶瑶专攻“李派”老旦,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多奎先生的再传弟子。9月16日,这两位在各自行当领域内,都有着不凡成绩的京剧演员,即将强强联手,再度唱响《赤桑镇》,定能为廊坊观众带来惊喜连连!

03大登殿

剧情简介:薛平贵得代战公主之助,攻破长安,拿下王允、魏虎,自立为帝。分封王宝钏、代战公主、苏龙,斩魏虎,欲杀王允,经宝钏苦劝,始赦免,又迎回王母,共庆团圆。

《大登殿》一折出自传统京剧《红鬃烈马》,在艺术结构上可圈可点,也是《红鬃烈马》故事的收场戏,全本所有的故事节点、矛盾冲突、人物结局等,都在《大登殿》向观众作出交代,极具欣赏价值。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

薛平贵饰演者

《大登殿》中王宝钏的唱腔华美,气质高贵典雅。剧情推进至此时的王宝钏苦尽甘来,贵为国母,话语权大增,面对嫌贫爱富铸成大错险些被斩首的老父亲王允,她也要当面“说道说道”了。于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皮二六唱腔应运而生。经过几代艺术家在舞台上的实践中反复推敲,精心雕琢,遂成经典,且流派纷呈。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

王宝钏饰演者

《大登殿》的另一个精彩看点,是王宝钏和代战公主受封后,姐妹二人联袂演唱的“十三嗨”。所谓“十三嗨”是从梆子腔中吸收过来的一种加衬字的拖腔,曲调欢快、跳跃、嘹亮,一般用来表现和渲染喜庆的气氛或情绪,唱来很吃功夫。现今保存最完整和运用最成功的“十三嗨”唱腔,人们公认是在《大登殿》中。因此,《大登殿》的“十三嗨”如同《四郎探母》的嘎调“叫小番”一样,总是令戏迷观众十分期待、十分关注。

“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

国际民间文艺演出

国家京剧院一团

来源: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