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里的中国美学

随着2022年虎年春晚上的中国群蹈《只此青绿》的大火,作为其灵感来源的宋代画作《千里江山图》也随即进入到大众的视野。

无独有偶,《只此青绿》和《千里江山图》也并不是唯一的“梦幻联动”,早在2021年河南春晚上,以古代陶俑为创作原点的《唐宫夜宴》歌舞也是已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让大家痴迷的“国潮”魅力究竟是什么?我们普通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名画?文通天下出版的这套以中国名画为引子,把艺术审美和历史故事生动呈现的《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能从以下三个点帮助打造“名画审美”。

  1. 看生动历史

画作在历朝历代、皇室收藏或者学术研究中一直是一个占比巨大的类目。一副好的画作,除了具备审美、艺术与技艺上的欣赏价值,更是体现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欣赏不来名画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看不懂历史。然而《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这套书增加了【画作详解】的板块,以《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人生百态卷)》中为例,就将咱们名副其实的国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做了详细的解析。

这幅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作,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这本书中,将长长的《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拆解,为我们细致揭露了画中人在做的事情,脸上的表情;详细解读了作者的笔触、刻画方式,让我们坐在家中就能全方位地了解到宋代人逛的是什么样的街市,百姓时如何出游的、当时住的是啥样的房子等历史细节;为我们还原出一个更为传神、生动的宋代历史。这样一看,我们就不难理解画卷在文物中“豪横”的地位是为何而来的了。在《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的帮助下,我们普通人、小朋友也能有滋有味地欣赏画作。

  1. 品古风审美

欣赏中国名画,除了学习知识,更直观的还是美的享受。比如之前提到的舞蹈《只此青绿》,也是因为借鉴了名画中优美经典的配色才打动了那么多人的。这种古香古色又富有古趣的审美意趣,在《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在《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文人雅士卷)》中,清朝蓝瑛所作的《白云红树图》就体现了当时色彩鲜明的用色风格。

红色的树木、青色的山、白衣的老者在画卷上真是好一个“江山多娇”!咱们后世流行的撞色想不到古代艺术家们早就玩明白了。《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将诸多中国名画收集成册,免去了我们去博物馆预约买票之麻烦,并且帮助我们将相同的画作主题集结成册,方便我们观赏对比,真是方便极了。

  1. 听古代故事

许多普通人无法欣赏名画的理由是距离生活太远,构不成兴趣;但其实非也非也,古代名画中的许多题材和故事我们其实非常熟悉。比如翻开《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王朝兴衰卷)》的目录,其中《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苏武牧羊图》中所描绘的故事我们都十分耳熟能详,要么是在中学课本上学习过,要么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影视剧作品中了解过相关的故事。比起课文的一板一眼和影视剧中的再次加工和创作,这些历史上得到艺术认证的名画才是我们直观了解故事的最佳载体。作为炎黄子孙,自己国家的历史故事、民族英雄应当被我们铭记;同时我们民族留下来精美的技艺与画作,也应该被我们代代欣赏、喜爱才不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这套图书印刷精美,题材新颖,既能丰富知识又能提高审美,非常适合送给小朋友从小进行美的教育;也适合咱们大人作为科普读物提高自身素质。中国人谈美应该是最有底气的,因为我们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历史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就是迈出谈美的第一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