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它不能刷医保了!年销20亿的蒲地蓝遭多地医保清退,济川药业跨界做增高针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婉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每年销售超20亿元的独家大品种退出多地省级医保报销目录,济川药业(600566.SH)未来将何去何从?

2022年6月底,地方医保增补目录的废止工作进入收官阶段。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自7月1日开始,半年过渡期之后,各地将在2023年1月1日正式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取消省级医保报销,给药企的缓冲期只留有半年时间。对于曾靠独家品种占据市场鳌头的中药企业来说,无疑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以中成药为主,主打清热解毒类、消化类和儿科类用药的济川药业,此次就有两款独家产品被调出江苏、湖南等省医保目录。

济川药业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的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将于2022年6月30日起调出多地省级医保目录。2021年度,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江苏省、湖南省、吉林省、青海省、天津市的销售金额约7亿元;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在江苏省、湖南省的销售金额约1亿元。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济川药业的独家品种,近五年来每年为公司带来的营收都超过20亿元。作为济川药业的“利润奶牛”之一,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公立医院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市场占比为18.42%,排名第二。

“公司药品此次退出省级医保目录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暂无法估计,短期不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济川药业在公告中回应称。

明星药连遭政策变故,业绩承压

济川药业的三款核心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合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70%,因此公司营收受核心产品销售波动较大。

明星独家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创造的营收,占济川药业总营收3成以上。2021年,济川药业实现营收76.31亿元。单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主的清热解毒类产品,就实现营收24.22亿元。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自上市即为济川药业的核心产品,作为公司独家剂型,临床上主要用于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疖肿等。

2018年年底,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迎来严监管。国家药监局发布有关修改蒲地蓝消炎制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处方药说明书的公告,增加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乏力、头晕等;皮疹、瘙痒过敏等不良反应,明确指出孕妇和过敏体质儿童、脾胃虚寒者慎用。

加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未进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济川药业业绩遭受冲击。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销量同比下降24%,济川药业的营收端和利润端双双出现下滑,分别下降3.83%、3.84%。这是济川药业上市六年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萎缩,报告期内,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产品销售承压,较2019年同比下降8.8%。

按照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通知要求,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

被地方医保目录清退,带来的是院内市场销售规模继续被压缩的风险。根据药智网数据,受近年医保目录调整影响,2020年,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样本医院销售额14.1亿元,较2019年下降21.4%。

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济川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院内市场与院外销售收入比例约为6∶4,目前该产品院外收入的增速快于院内市场。

“蒲地蓝还是可以在医院卖的,只是不在医保目录里了。医生不会说因为不在医保目录就不开这个药,主要还是看药品的疗效。我们这款药其实在非医保地区也卖得比较好。”上述人士对时代财经称。

根据西南证券研报,截至2021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营收相较于公司总营收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44.3%下降至34.7%。

相比之下,济川药业另一支柱产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则实现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过去一年,济川药业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代表的儿科产品,实现营收17.01亿元,同比增长63.85%。

据米内网统计,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网上药店终端儿科中成药销售额合计近150亿元,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儿科中成药销售额近9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从品牌来看,济川药业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占据首位,是唯一超10亿品种。国海证券研报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18-2020年市场份额从55.73%提升至64.16%,龙头地位不断提升。

对于销量大增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在2021年逐步推出了无蔗糖版,并于2022年1月正式上市销售。信达证券研报认为,“产品结构升级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超20亿押注生长激素,预计三年后实现增收

随着国家医改体制的逐步深入,医保控费不断趋严。曾以独家产品占据市场的药企,可能会面临因议价、集采等原因降价、落标的风险。

“鸡蛋不能放入同一个篮子里”,以中成药为主业的济川药业,开始盘算起“增高针”的生意经。

2021年11月11日,济川药业发布公告称,与创新药研发公司天境生物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以20.16亿元购买天境生物正在研发的伊坦生长激素(TJ101)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销售权。

伊坦生长激素是一种在研的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据天境生物官网,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是由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而引起的特殊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代谢异常,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心理障碍、认知缺陷和生活质量差等问题。

据全球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预计,中国约有340万儿童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但多数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需要每日注射、治疗不便,导致患儿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而伊坦生长激素作为一种长效激素,只需每周给药一次,相对而言治疗更加便利。

相关资料显示,伊坦生长激素原由韩国生物科技公司Genexine研发,Genexine进行了一二期试验,天境生物向Genexine获得了伊坦生长激素在中国地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益,并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2022年5月31日,天境生物宣布伊坦生长激素的三期注册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时代财经向济川药业了解到,伊坦生长激素目前还有一年的观察期。上述董秘办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按照正常情况推进的话,会在2023年进行申报,2024年获批,2025年会成为一个完整的销售年。”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表明,2018-2030年,全球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的市场规模均按照6.4%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递增,预计到2030年,全球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1.36亿元。长效生长激素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0亿美元,占整体生长激素市场的比重达到33%。

百亿“增高针”市场,引来不少药企分羹。济川药业从中成药跨界代理生长激素,看似跨度极大,但却有其独特优势。

西部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吴天昊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济川药业深耕儿科领域多年,和长效生长激素患者群体有较高重合度。并且济川药业覆盖32万家药店,渠道营销能力强,可以更快上量。”

举报
评论 294
  • 反正这种药,医院是极力推荐买

  • 医院特别爱开蒲地蓝

  • 蒲地蓝,鼓翘太贵了,小孩生病,医院就开,每次都是自费,吃不起,这个药业会找钱,还有生长激素,儿童医院打生长激素的孩子多得很,每年花费少几千到几万,比前两个中药恐怕还赚钱啊,

今日头条推荐引擎有 9 条更新

美国加州50多只鸟空中突然爆炸 死亡原因仍在调查中
减持!中国跌至美国国债第三大债主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 中国车企为何要造自己的船?
客户催单、航运抢舱 中美关税调整后物流企业出货忙
重庆一大学生掉化粪池遇难,官方通报:该学生体育课后不慎坠入化粪池!知情人回应
突发心跳骤停!他于5月16日晚23时33分逝世,年仅45岁
14小时前

韩国的企业违规向老美转卖来自中方的稀土,被抓了现行。   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军工急缺稀土,又被中国直接断了货,就打起了韩国的主意。韩国企业呢,一边从中国进口稀土,一边把加工后的产品偷偷卖给美国,比如现代重工倒腾的海军雷达部件,里面的永磁材料明摆着是中国货,却硬要贴上 “韩国制造” 的标签。这就好比你从超市买了块肉,转手高价卖给邻居,还骗人家说是自己养的猪,这能不被发现吗?   中国对付这种小聪明有的是办法。咱早就给稀土办了 “身份证”—— 大数据溯源系统,通过分析稀土里的化学成分,不管韩国企业怎么拆零件、换包装,都能精准追踪到去向。再加上 “工艺路径 + 用途图谱” 双重审计,从开采到加工再到最终用途,全程监控。你想把稀土卖给美国军工?门都没有!不仅稀土供应给你切断,连金融结算都给你停了,让你一分钱都赚不到。韩国三星每年从中国进口 15 亿美元稀土,要是敢转手卖给美国,中国分分钟让它生产线停工,手机也别想在中国卖了。   韩国为啥要铤而走险呢?说白了就是贪心不足。美国军工出价高,韩国企业看着眼馋,想着 “反正中国不知道,赚一票就跑”。可他们忘了,自己 80% 的稀土都得靠中国供应,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核心产业全指着稀土呢。之前韩国想自己建稀土加工厂,结果技术不过关,投了几十亿全打水漂了。现在又想两头讨好,一边赚美国的钱,一边吃中国的供应链,这不是做梦吗?   美国这边也没闲着,搞了个 “稀土洗白” 计划,想让韩国、日本这些盟友当白手套,绕过中国管制。结果中国直接对钐、镝等 7 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价格一路飙升,美国军工成本暴涨,F-35 战机生产线都快停摆了。更搞笑的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才能用,自己根本没那技术。马斯克的特斯拉机器人因为中国限制钕铁硼永磁材料,现在连量产计划都卡住了,只能乖乖来申请出口许可。   现在韩国算是骑虎难下了。一边是美国的高价诱惑,一边是中国的断供威胁,两边都得罪不起。更惨的是,中国一制裁,韩国贸易逆差直接扩大,半导体、汽车这些支柱产业损失惨重。比如三星每个月得损失 12 亿美元产能,固态电池研发至少推迟三年。没办法,韩国只能高价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石,成本比中国贵了三倍,简直是雪上加霜。   这场博弈下来,中国的稀土王牌算是彻底打出来了。从开采到加工,从技术到专利,全产业链都攥在咱们手里。美国想 “去中国化”,结果反而加速了盟友体系的崩塌;韩国想两头通吃,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说到底,稀土这东西就像 “工业维生素”,缺了它高科技产业就得瘫痪。中国通过技术锁定和用途穿透,不仅卡住了美国军工的脖子,还让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以后谁还敢在稀土上动歪脑筋,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承受中国制裁的本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