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发布 青岛上榜

中新网7月23日电 (刘相琳 马佳欣)2022福布斯中国城市消费发展论坛23日在重庆举行。论坛上发布的《2022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显示,北京、上海和重庆排名中国消费活力城市前三名。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一年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全国多地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除了首批入选的五座城市陆续发布细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施工图”外,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也针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出台了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

福布斯中国主编陈凤凤解读榜单时说,基于此背景,福布斯中国以“消费活跃度”“商业成熟度”“政策支持度”“交通便捷度”“国际认可度”这五大维度为核心,全方位评估中国主要城市消费活力,最终推出首份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

陈凤凤称,在评估中国主要城市消费活力时,具体在消费活跃度上,会考察各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居民人均支出情况,同时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数量,城市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夜间消费地标数量做了细微的统计和观察。

在商业成熟度上,考察了各个城市的标志性商业街数量,以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在国际认可度上,考察了这些城市500强企业进驻数量,以及所在城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通过这些维度综合打分,福布斯中国从中国内地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中挑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20个城市。

《2022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显示,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成都、杭州、苏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天津、宁波、沈阳、合肥、佛山、青岛、郑州东莞,位列榜单前二十名。在当天论坛授牌仪式上,福布斯中国集团总裁张清琏为上榜城市代表授牌。

据了解,2022福布斯中国城市消费发展论坛以“消费新活力·城市新动能”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投资人等齐聚重庆,共同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如何提升影响力等消费领域的相关话题。(完)

举报
评论 0

    今日头条推荐引擎有 9 条更新

    男子与好友妻子发生不正当关系后,又与另一好友的女友发生性关系,两名好友得知后将其打成轻伤一级,均获刑
    高新区公安分局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整治行动
    日本突发!“或已扩散至全国”
    8小时前

    万万没想到! 越南突然宣布了! 8月18日,越南宣布对中国和韩国的镀层钢材征收反倾销税,中国最高税率冲到了37.13%,而韩国仅有15.67%,差距悬殊得扎眼。明眼人一瞧就懂:这哪是公平竞争?分明是“看人下菜碟”,把贸易大棒精准砸向中国! 越南这些年制造业突飞猛进,盖楼、造车、生产家电,样样离不开镀层钢卷这种基础材料。需求大归大,本土钢厂却顶不住外来货的冲击。中国钢材凭着成熟的产业链和规模优势,价格低、供货稳,直接吃下越南市场近半份额。反观越南本地钢厂,产能利用率连70%都不到,不少小厂被挤得喘不过气,政府只能靠高关税筑墙,硬给自家企业腾出生存空间。 可问题在于,税率差距为何如此离谱? 关键在“游戏规则”被灵活拿捏了。越南把中国标签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算倾销幅度时,不用中国企业的实际成本,反而搬出印度当替代国参考价。这种算法天然容易拉高税率。而韩国被认定为市场经济体,成本按实际数据核算,加上韩国企业如浦项制铁主动配合调查、开放工厂核查,最终拿到0%至15.67%区间的低税率。而中国部分企业则因提交材料不完整或配合度不足,被顶格征税37.13%。 除此之外,政治棋局才是真正的底色。 越南近年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一边和中国保持紧密贸易,另一边又积极向美国靠拢。年初越南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转头却对中国钢材狠征高税,被外媒解读为“向美递投名状”,试图在产业链重组中换西方技术投资。韩国企业能“轻伤过关”,也因三星、LG等巨头在越南砸下800亿美元投资,雇了几十万工人,越南根本不敢得罪这个“财神爷”。 那么这记重拳砸下来,中越谁更疼?短期内中国钢企肯定不好过。 37%的税率足以让中国钢材在越南市场失去价格优势,订单流失在所难免。尤其宝钢、首钢等头部企业被顶格征税,出口利润空间几乎归零。但越南自己也难言轻松——本土钢厂技术薄弱,高端钢卷仍依赖进口。关税一加,下游造家电、盖楼的成本立刻飙升。有河内制造商算过账:用中国钢卷的成本涨了15%,可自家出口产品利润率才8%,成本倒挂逼得他们想涨价又怕丢订单。更要命的是,23个基建项目已因钢材涨价面临停工风险,最终埋单的恐怕是越南老百姓。 长远看,这场博弈可能倒逼中国产业转型。 一些企业已开始行动:宝钢计划把出口重心转向越南短缺的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首钢则筹划在越南设加工中心,用本地化生产绕开关税壁垒。另一些企业转向印尼、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或研发锌铝镁镀层钢等免征税品类。越南本想用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却可能迫使中国对手升级成更难对付的“技术流”。 归根结底,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是双刃剑,越南这波操作看似精明,实则暴露了其产业链的脆弱性——既想靠中国供应链降低成本,又怕被其“捆绑”;既想借西方势力制衡中国,又难舍中国市场红利。这种摇摆终将付出代价:当政策反复成了常态,外资企业还敢不敢押注越南?毕竟谁都不愿成为下一颗被“精准打击”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