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高富帅,文武两全才,“蛐蛐儿皇帝”朱瞻基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朝传了十六位皇帝,其中很多位皇帝的经历都非常传奇,比如明宣宗朱瞻基,就被人成为“蛐蛐儿皇帝”。

朱瞻基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山水人物、黄鸟鱼虫、飞禽走兽,他都擅长。除了作画,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斗蛐蛐儿

朱瞻基能当皇帝,全靠他祖父朱棣朱棣在朱元璋的诸子中也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朱元璋很喜欢他,但太像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也很担忧。

跟朱棣比,朱元璋还是最喜欢他的嫡长子朱标,他还在做吴王的时候就立了朱标为世子,从小就请名师教导朱标。

朱标死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但是他从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身上,看到了太子朱标的影子,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孙子身上。

为保朱标太子之位时,朱元璋就杀了很多人,给他清扫登基的障碍,还对朱棣动过杀心。这让本来就对皇位有心的朱棣很不满,后来朱允炆登基后,叔侄俩的对决之残忍,差点没把朱元璋气活过来。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也是个有能力的皇帝,他为燕王世子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才智,在朱棣数征蒙古时,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

登基后,朱高炽在朝政上颇有建树,废除了很多苛政,赦免了建文帝年间的很多旧臣,平方了冤案,还停止了永乐年间的大规模用兵模式,让明朝进入休养生息。这点,朱高炽是不像朱棣的,只是他短命,仅48岁就病逝了。

明朝立储没有意外的话,都遵循立嫡立长,朱高炽死前传位于长子朱瞻基。朱瞻基打小聪明,深得朱棣喜爱,永乐九年就被朱棣册立为皇太孙了,朱棣还亲自带着这个皇太孙去征讨蒙古,希望从小就给他树立勇猛征战的思想。

朱瞻基没白费朱棣的教育,他登基那年便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朱高煦与朱高炽是一母同胞,朱棣的嫡次子。

朱棣搞靖难之变时,他随父起兵,屡立战功,朱棣继位后便封了朱高煦为汉王。但朱高煦不服,认为自己战功赫赫,该由他当太子。

朱棣给朱高煦的封地是云南,然而朱高煦一直留在南京,不肯去云南,并多次谋夺太子之位。可是祖制就是祖制,规矩就是规矩,立储这事,长幼尊卑有别啊!

永乐十五年,朱棣强制朱高煦就藩济南府乐安州,但朱高煦仍不死心,还是想着太子之位。朱瞻基继位后,忍无可忍的朱高煦想效仿父亲朱棣,起兵造反,可他想错了,朱瞻基可不像文弱的朱允炆,他可是从小在朱棣的教导下长大的

这两个都像朱棣的叔侄开战,朱瞻基亲征朱高煦,将他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又将其诸子一一杀掉,断了朱高煦一脉对皇位的念想,以实力证明朱棣的眼光没错。

平了汉王叛乱后,朱瞻基再次重整吏治,精简机构,继续推行朱高炽的休养生息政策,缓解社会的矛盾。并且,朱瞻基人如其名,高瞻远瞩,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他继续派郑和下西洋去建立外交关系、做远洋贸易。郑和的船队远航了太平洋与印度洋,走了三十多个国家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朱瞻基的一系列举措,加上其父朱高炽打下的基础,让明朝有了“仁宣之治”的发展。明朝出现旱涝和蝗虫灾害的时候,朱瞻基总会第一时间做出救灾措施,且减免赋税,给难民分发粮食,全心全意关心百姓的福祉。

朱瞻基不打仗,便有了空闲的时间,他都放在斗蛐蛐上,并且是斗蛐蛐的一把好手。斗蛐蛐看似是项全民皆宜的娱乐活动,但在宫里,也象征权力的博弈

就像汉武帝亲政前喜欢打猎一样,朱瞻基斗蛐蛐的时候心里是在考虑政治斗争。朱棣立储时曾嫌弃过不太像他的嫡长子,幸好有大臣劝他,朱高炽也许文弱,但他有个朱瞻基,为了这个皇长孙将来能继承大统,朱棣下定决心把皇位传位了朱高炽

为了皇位,藩王间的斗争是不会停歇的。朱瞻基维护父亲,让他父凭子贵登上皇位,自己继位后不仅励精图治,在文学造诣上也没落下。可惜朱棣长年征战,留下了不少问题,就算朱瞻基父子一直在恢复经济生产,减免赋税,社会压力依旧大。

不管是斗蛐蛐嬉戏,还是画画,都没能让朱瞻基放松,在位仅十年,36岁的朱瞻基便英年早逝,比他父亲还短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