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纸心向党,匠心弘扬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非遗文化,要让年轻人了解、重视、爱上非遗,将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这个暑假,我们来到了阜阳市颍东区,进行主题为“巧手剪纸心向党,匠心弘扬非遗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群可爱、青春但又特殊的青少年学生,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是惊艳世界的灵魂剪纸人,身为聋哑人的他们,却在挥动剪刀的过程中,忘我且又纯粹。如果没有来到葛庭友老师剪纸课程中,我们以及这些聋哑学生对于阜阳剪纸可能难以想象与理解。

(图为非遗剪纸大师葛庭友老师指导残疾儿童剪纸。通讯员茆晓宇摄)

由于特殊原因,与他们的对话全程由手语老师翻译。

“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剪纸艺术的呢?”

“大概是2020年,已经两年时间啦。”

“才学习了两年,你们剪得真的很棒、很厉害!那你们喜欢剪纸这门艺术吗?

“非常喜欢。”

“那你们觉得剪纸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剪纸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开心、高兴。”

“是的,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你们的不同,和你们在一起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也真的很开心、很有意义。

(图为在特殊教育学校与学生作品合影。通讯员王顺摄)

在剪纸课堂中,他们以手语的方式听课,尽管困难重重,他们依然热爱并且认真,一人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在我们眼中,他们已经是最具有艺术气息的青少年,生活给他们的困难并未把他们打败,他们阳光、认真并一直勇敢前行。在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做一名大学生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非遗文化的责任以及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在体验剪纸活动。通讯员茆晓宇摄)

在这传承非遗文化的漫漫长路中,最让我们敬佩的是葛庭友老师,他不仅技艺高超,还为人忠厚,为剪纸的事业他不懈努力,传承技艺,乐于奉献。他是中国十大神剪之一,安徽省非遗剪纸项目代表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阜阳市老年大学剪纸教师、阜阳剪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阜阳市颍州区剪纸艺术委员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淮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安徽三联学院客座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在非遗特殊教育学院、老年大学、少年宫、小学、阜阳师范大学等都能看到葛老师的身影,专注于剪纸艺术的他,不仅仅每天练习剪纸而且撰写书籍以及创作有趣且易记的剪纸歌曲。葛老师游走在各个剪纸场所,教授、传承以及创新剪纸这门艺术。在葛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匠人精神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感,他将是我们一生都要敬佩和学习的伟人。

(图为采访葛庭友老师与剪纸的故事。通讯员黄紫晴摄)

“剪鞋花要洗练,花朵布局记心田。瓣瓣匀称花心圆,花枝弯曲要自然。叶儿衬花花更艳,花香剪个蝶来恋”。

“十斤老虎九斤头,一斤尾巴在后头”。均出自于葛老师创作的《剪纸歌》。

(图为非遗剪纸大师葛庭友老师指导残疾儿童剪纸。通讯员王顺摄)

勤奋执着的葛庭友工作几十年来,一直放不下的是他钟爱的剪纸,对剪纸的执着和追求,使他达到了剪随意动,形从心出的境界,各式花样在他的剪下信手拈来,轻松而自然。作品不受传统题材的局限,结合现实生活创作了一些主题性较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自我情感表现的倾向,使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在与葛老师的谈话中,他说:“对剪纸的感情是不可名状的,它早已超脱了喜爱,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其实,剪纸路很艰难,民间艺人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的传承下去。这么好的传统艺术不能中断,必须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剪纸才有可能继续推广。”我们与葛老师的几天相处下以及后面拜访的刘艳梅老师、林玉荣老师和张艳老师,深深地认识到喜欢一件事情可以坚持那么久,并且会超出一定程度的热爱与努力。

通过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第一次知道传承人的坚持与坚守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非凡匠心。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希望大学生形成弘扬优秀非遗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