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豪宅热度明显上升:究竟是炒房套利卷土重来,还是另有原因?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273篇原创文章:
2022年,经过全国各地政府一系列的花样百出,各种创意和行政手段应出尽出的对楼市和房地产经济的托举,松绑,甚至是刺激动作,整整8个月过去了,有没有具体的效果和反应了呢?
相信不同的人,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和结论。
大环境其实从2021年以来就已经非常清晰,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的态度就是“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炒房客退场,投机者套牢,市场和房子需要更多为真正的居住者服务。
大白话就是,刚需支持,投资管控,严打投机炒作。
而这个环境,在2022年,成为了现实:2022年过去的8月里面,全国各地市场情绪偏低,刚需产品降价打折,利好政策频出。
普遍楼市呈现低迷,价量双跌的局面,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敏感话题,而是真实的现实情况。
巴菲特代表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道理不复杂,但能做到者寥寥。
2021全国楼市进入调整期后,各种降价始终不断,当然,增速放缓也带来行业和市场各种问题,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一般人判断不清楚何时是底部,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被主流情绪牵动的,所以现在大众比较代表性的观念是远离房地产。
冷眼旁观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比较符合“别人恐惧”的特征。
经过一年的调期后,今年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导向已非常明确:实体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而且,首套房贷利率已降为20年来的历史低点4.25%。
嗯,中国的金融是归国家的,金融态度和动作已经说明了很多态度。
但是市场反应不好,统计局数据就能说话:供需两端,持续低迷,有依有据,官方口径。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低迷的普通楼市的另一面,是愈发温度上升的全国豪宅市场表现,综合一下数据:
- 上海,近三个月豪宅市场高度活跃,有房源2年单价翻倍,买家仅看视频即下单。
- 北京,今年上半年总价1000万以上豪宅共成交3770套,比去年同比增加了119套。
- 深圳,前五个月合计网签成交千万住宅3239套,同比爆增50.7%,闭着眼睛搞就行。
看起来不管是成交量还是价格,在一片萧条的楼市中,豪宅市场正走出一条独立上升行情。
而且,似乎有从一线蔓延至热门二线城市的迹象。杭州,南京,青岛(没想到吧?)
当然,从本人在房地产行业内部的信息统计优势来源来看,豪宅市场的热度,其实在全国主要的头部城市已经陆续升温,就连河南郑州,云南昆明,江西南昌,辽宁沈阳等等这样楼市低迷的省会级别城市,在豪宅市场上,也开始有明显的成交量上行,拉动价格升温的表现。
为什么普通楼市低迷萧条,高端豪宅却逆势火爆?
当然,这个现象并不是没有人去讨论和分析,我也看了很多,不过没啥营养,不是为了做广告的铺垫,就是只看表面却分析不到本质上。
其实基于中国现实经济环境的情况来看,当下的这一轮豪宅热,比较蹊跷,有点意思,值得挖掘本质,理清逻辑。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现实楼市动向,基于经济逻辑和因果规律,有态度,有专业,有深度的为各位读者朋友们,挖掘当下豪宅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一些本质东西。
放一百个心,无广告,不忽悠。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2年全国豪宅市场,逆势升温:不合时宜的诡异市场表现?
一年涨超800万、千万豪宅5年溢价177%、日均成交超3套千万豪宅……这些都是近日各大主流媒体在一线城市豪宅市场报道中的描述。
乍一看或许是豪宅市场的常规情况,但放在当下各地房地产市场积极出台政策推动刚需去化的时间点,则格外引人关注。
还别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又吓一跳,豪宅热销不是个别城市的现象,一线城市都这样。
先看首都北京:
2022年以来,截至6月20日,北京总价1000万以上的豪宅共成交3770套,单价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共成交1233套,较去年上半年成交量增加了33%!
尤其是,6月的豪宅市场,更加火热复苏。
截至6月20日,北京1000万以上的豪宅共成交了841套,接近5月成交的2倍,各价格段成交套数均已高于5月,全面赶超了5月行情。

图片来源:网络
豪宅热销的现象并不只出现在北京一个城市。
再来看上海。
6月,千万级豪宅招商虹玺,位于虹口北外滩,本批次推出379套房源,均价12.15万/平方米,也是开盘即售罄,销售金额为46.134亿元。
徐汇滨江的百汇园三期,均价12.78万元/㎡,开盘一天半轻松售罄289套房,尤其,大户型更抢手。
那么,上海6月的豪宅卖得怎么样呢?
克而瑞数据显示,6月1日-9日,上海总价3000万以上的一手豪宅成交共23套。
总价3000万以上的新房豪宅,平均每天成交2.5套!
再往前看,今年前4月,上海单价10万元/平以上的住宅共成交2708套,创下近年新高。
深圳也不遑多让。
6月,华润城润玺二期最后一席高层住宅产品完成选房,589批客户抢340套房,均价约13.2万/平方米,每套总价约1422-3736万元。
最终,卖了303套,去化近9成,收入约46亿。
稍早一点,均价约12.6万/平方米的海德园A区,239套住宅,面积在143-251平方米,6小时全部选完,吸金57亿!

图片来源:网络
换算下来就是:
千万级的一手豪宅,约一分半钟卖掉一套!
这么豪横的买房速度,并不是个例。
据克而瑞数据,今年1-5月,深圳市合计网签成交千万级住宅3239套,同比大增50.7%!

图片来源:网络
再来看广州。
4月,琶洲南 TOD开盘,单价 9.2-13 万元 /㎡,最低入手门槛高达 1300 万。
你猜怎么着?首日去化 95%,基本被一抢而空,秀了一波广州的钞能力。
实际上,这都不算啥,从去年开始,富豪就开始扫货广州了。
2021 年,广州千万级豪宅(不含别墅)成交 2802 套,首次冲破两千套大关,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克而瑞
到今年 1-6 月,广州继续创造历史,千万级豪宅成交 1265 套!
半年时间,就卖出比2019年全年更多的货量。
而且,比火热的2021年上半年,还要多30 套!
值得关注的,豪宅热,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的专利,而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在向南京、杭州、合肥等新一线城市开始蔓延了。
比如长沙,高端改善,极品豪宅,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是什么什么情况,有长沙的朋友可以出来支撑一下我的说法。
事情就是那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现实如此,虽然说市场经济,淡旺交替非常正常,但是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楼市氛围来看,这一轮的豪宅热,着实说的上出人意料,颇为蹊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深度挖掘:豪宅热背后的因果逻辑和深层本质,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豪宅在属性上其实是有看得见的价格门槛的,难道在消息和风险观察具备优势的有钱群体,做出和普通大众以及主流市场的逆向动作,有什么门道?
但其实,要看懂表象背后的本质,需要抓住两个关键:
第一个,是看中介群体和利益关联的自媒体会不会讲故事和吹趋势。
一个真正成熟稳定的市场,是没有多少看得见的炒作机会的,产品可见,价格透明,趋势清晰,中介的作用被压缩到了交易过程中的工具人,甚至连说话都不需要,这就是最理想的市场。
但是显然当前不是,很多中介和自媒体借势鼓吹,大谈楼市回暖的观点比比皆是;
另一个,楼市冷暖,房价变化,本质上就是经济和货币环境,在对应规则下的体现,刚需卖不动,豪宅抢不停,难道有钱人和普通人用的钱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有了这两个关键思维,继续挖掘,才能看到真正的本质。
几点分析因果逻辑的深度分析:
1、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里面长期空转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实际上M2持续高速增加,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不关心这个数据,甚至可能不太懂M2是什么,但是M2持续增加,物价没有明显上升,房价反而横盘承压,那么钱去哪里了?
只能在银行里面空转,有钱放不出去,说个业内都知道的事情,炒豪宅的资金,一般成本比较高,但是全款买完之后就立马做抵押贷,或者置换经营贷,银行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比起票据冲量,抵押贷、经营贷也是好的。
比起普通商品房,豪宅基本上都是现房,确定性高,所以肯定有一部分套利资金玩家,通过豪宅进行转贷,套取息差。
银行有抵押物,这钱放的心安理得,甚至有可能在普通信用扩张受阻,普通住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银行会怂恿和鼓励这样的套贷行为。
2、从炒房群体和资金的角度来看,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就算是自有资金,放在账上吃利息也是损失,何况大多数炒房群体资金杠杆不低,资金一天趴在账上,就要有一天的损失,总要有个去处,刚需市场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在豪宅市场拉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豪宅因为总价高,交易私密性很强,其中不乏很多企业和公司,面对不具备扩张环境的当下,选择将公司沉淀资金用于购买房产,这样做有两种好处,经济如果持续低迷,那么房子,特别是豪宅,抗风险能力肯定高于实体经营,如果经济复苏开始,将豪宅变现,还能吃到复苏红利,经济增长,通胀随行。
3、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楼市升温,哪怕只有局部,或者特定的一些房子升温,都是好事。
4、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经济个体追求确定性,什么好卖做什么产品这是本能,与其盖出来卖不动还有烂尾违约风险,不如做确定性高的豪宅,现在什么环境?
钱多钱少,或快或慢,能落袋为安的,才是生意。
发现没有?豪宅热这事儿里里外外,其实都和普通人,刚需群体,以及常规楼市,没有多少关系?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资金要流动,既然刚需市场不行,那就改善豪宅顶上。
房产作为中国最主要,也是最具有共识的资产载体,成为了富人和有钱群体腾挪资金的中介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市场要升温,都需要供需两旺,不能只看买豪宅的价量双升表现,造成豪宅升温的供应端,有人抛售准备资金出海了。不要忽视强美元环境和全球加息周期的冲击的影响。
最后,从资金收益的角度来看,市面上,环境中,实际上并没有好的渠道和标的物,以及方向可以选择。
2022年的理财收益率普遍不行,甚至都不如存款高,股市也是永远的3000点,刚需市场需求萎缩,只能去豪宅市场。
特别是价格上千万的倒挂网红盘,打中一套就是几百万,相当于5年交易期限制锁定当前收益。
就连搞经济学的任泽平都去苏州摇号打新。天天股市,投资天花乱坠,新能源捧成信仰高度,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更不用说好多做企业的富豪都去摇号打新了,默默将手头的现金换成豪宅,住不住另说,这肯定比做企业赚钱来得快啊,甚至前段时间曝出深圳都有住建局领导夫人都想着法儿参与,甚至不惜作弊造假,可见各路资金的追求和思路是多么清晰了。
豪宅市场这一波需求,还是炒作的成分更大。
而且更像是没有其他可以炒作套利的,各路资本玩家饥不择食的一种病态动作。
有一说一,不要低估“先富起来”这帮人的水平,这种资产荒的大环境中,不排除有的人拉高出货的可能。资产投资的底层逻辑,实际上还是一场博傻的赌博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和绝大多数购买力都还没有跨过刚需门槛的普通人而言,并没有关系。
挺好,有钱人玩游戏,不收割普通和底层就好。这里分析的本质内容,不是网上那些陈词滥调,老调重弹,偷换概念的垃圾吧?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基于经济学经验和规律,对后续楼市和房地产经济走向的几点判断
分析下来,当前的中国楼市,富人在玩资金套利游戏,不管是拉高出货,还是固化财富,打响财富守卫战,王八对绿豆,大家看对眼,玩的开心就好。
而刚需市场,主流基数市场,要谈复苏,为时尚早。接下来,很明显信贷环境放松、生育政策放宽是可见趋势,但是只能刺激改善需求入市,改善性购房需求将继续进阶,而不会创造刚需增量,刚需市场短期内仍低迷。至于什么时候恢复,问题不在楼市,而是普通群体的经济信心和收入增长预期层面的问题了。
这个逻辑最近文章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基于本质挖掘和现实情况来看,豪宅的成交增长属于市场抢跑,先行可能是时机缘故,但跑得早并不一定能跑得远。
动能不足,是个大问题,豪宅市场玩的热热闹闹,刚需市场冷冷清清,这不就是占绝大度多数的普通人,看着有钱人玩游戏了么?
豪宅虽然也是商品房没错,但就是最能抬杠的键盘侠也知道,价格门槛已经让豪宅和刚需之间有了坚不可摧的隔阂。
真金白银最考验人性,也没见富人香车美人,穷人就会跟着掏钱降低消费寻找满足感。
短期可能有模仿和虚荣驱动,但是长期一定是现实教育人。
各玩各的才是趋势,豪宅市场好不好,不影响一个月5000收入的群体看着普通房子的价格感叹,这意思大家都懂。
后续,豪宅热这种富人的游戏,能玩多久?数量低,门槛高,流动性极差,就那么多,玩不了多久。
关键是,普通商品房和刚需楼市,会不会接棒豪宅市场的热度?
我个人认为不可能,或者影响有限,当前的老百姓不是买不起,而是没信心,这还和股市不一样,股市拉个三条大阳线信仰都能拉出来,但是楼市就算拉房价,2022年这一次,恐怕也拉不回信心,扶不起预期。
和房价高低涨跌已经没有关系了,老百姓是盯着收入量入为出的,刚需产品和对应市场的回暖,复苏,问题不在楼市,收入不稳,股市亏损,生意艰难,职场不稳,才是关键。
虽然说安居才能乐业没错,但是没有乐业带来的收入信心,安居成本是开玩笑的么?
豪宅市场自娱自乐,还能玩下去,但是刚需市场想要复苏,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过程。
再深一点给个观点:就算刚需市场实现恢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20年那种全民狂热的局面和状态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不同角度,不同态度,不同做法,看清本质,指导行动。
分析或许有些扎心,但是都是真话,不喜勿怪,口下留情。
事实上,越是经济承压,调整阵痛的阶段和时期,越是贫富分化,弯道超车机遇的爆发期。
这需要一点哲学智慧和领悟力才能明白。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选择,对应注定的是不同的结果。
随大流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无可厚非,不一定大富大贵,甚至容易归于平凡,但是胜在什么?安全第一。
有的人喜欢安全,有的人追求突破,有的人希望一夜暴富,这个没办法强求和统一。
但是,经济社会,一切和钱有关系的动作和选择,其实都需要提前去看清楚本质以后,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这就是这篇文章想要表达和传递的核心思想。
心存善念,广结善缘。真话不说全,假话全不说,张嘴行文要说大实话,扪心无愧。
以上,就是对2022年刚刚过去8个月时间里面,中国楼市豪宅热现象,进行的一次专题深入思考和讨论分析内容,和各位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