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卖一垧地的钱,都不够买一斗米,日本在东北的野蛮殖民政策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发现了当时中国的虚弱,便提出了所谓大陆政策,希望能够占据中国的土地来发展自己的实力。

与日本距离较近,且物资丰富的东北,便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为了争夺东北地区的控制权,他们与沙俄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最终控制了东北南部的大片区域。

▲日俄战争影视作品

在入侵东北之后,日本方面感受到了东北百姓的强烈反抗,为了稳定自己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基础,日本自1905年起,开始实施“东北移民计划”。

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将三十余万日本人移民到东北地区,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日本的移民计划

从明治维新直到20世纪初的那段时间里,日本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日本国内资源短缺,土地面积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为此日本政府提出了所谓“大陆政策”,并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日俄战争获胜后他们占据了辽东半岛等地,日本也开始推行殖民政策。

▲日俄战争

当时日本人对于东北地区十分重视,他们将这里视作发动“大东亚战争”的重要基地。

因为这里不但可以为日本提供他们稀缺的矿产资源,更是东亚地区难得的粮仓。

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希望以东北为跳板,继续扩张势力,更将东北看做抵御沙俄的前线战场。

日本在尝试进行殖民统治时,曾经采用了“文化驯化”的方式,但是东北百姓并不愿意做亡国奴,他们没有蒙受日本人的欺骗,这让日本的第一次殖民尝试以失败告终。

在经过研究后,日本政府认为只有增加东北地区日本人的数量,才能稳定日本的统治局势,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人的态度。

▲日本开拓团成员

为此从1905年开始,日本就尝试向东北地区移民。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移民的人数十分有限,其生活地区也都在南满铁路周边,和东北百姓的交流也比较少。

日本人见移民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便在九一八后更加激进地执行移民计划。

当时日本方面在谋划全面侵华的相关事宜,因此在七七事变之前,他们推行了以在“乡军人”为主体的全国范围的募集移民。

日本先后向东北派出了五支武装移民队伍,并在当地建立了村镇。

▲七七事变时抵抗日军的中国军人

到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将中国视作“战败投降国”,并在满洲国制定了所谓三大国策。

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三百万移民计划”,在几年后日本又将移民目标提高到了五百万人。

不过由于日本后期陷入战争泥潭,因此直到战败投降,他们向东北的总移民数量也不过三十余万人,和五百万的目标相去甚远。


二、日本移民对于土地的侵占

虽然早期日本移民多是武装移民,但这些所谓的屯垦军和武装移民团在军事训练之外,也承担着开垦荒地的任务。

日本政府所说的“荒地”中,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未经开发的土地,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之前国民政府所拥有的土地,这些土地在归伪满洲国所有之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日本人的资产。

▲广袤的黑土地

不过随着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土地已经无法满足日本人的耕种需求了。

此时的日本人没有选择开垦荒地,而是将魔爪伸向了东北的普通百姓。

他们先妄图通过武力威慑的方式,直接抢夺百姓的土地,但这种粗暴的做法在1934年3月引发了土龙山农民起义,这让日本人明白,不能再明目张胆地抢夺了。

于是他们在1936年1月成立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由他们出面来搜刮农民的土地,这就将国家矛盾转移成为了百姓和伪满政府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伪满公司的背后,还有一个关东军的移民事务处理委员会,他们才是制定土地购买方案的幕后黑手。

当时日本人不想自己开垦荒地,便让满洲公司大规模购买老百姓手里的熟地(精耕多年的土地)。

▲伪满政府官员

在1933年的时候,日本人用56、40、24元一公顷的价格,从阿什河沿岸百姓手中购买上、中、下三等熟地。

而这些土地在当时的市场价格高达200、160、130元每公顷。

日本人给出的价格,自然无法被农民接受。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当地百姓自发成立了农民办事处,之后分别向伪满政府和关东军总部提出抗议。

但关东军和伪满政府的态度却十分坚决,即严格按照收购价格进行交易。

之后他们还向当地派出了武装部队,在武力压迫下当地百姓只得屈服,将土地贱卖给了日本人。

到了1936年前后,随着日本在东北势力的不断扩大,日寇在抢夺土地等行为上,表现得更加过分。

他们在收购依兰、勃利、宝清、东宁、密山等县的土地时,甚至给出了两元一垧(公顷)地的价格,这笔钱在当时甚至连一斗米都买不到!

日本人的蛮横行为,自然引发了东北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

日本关东军方面见此情景,便在1939年出台了一项新的规定,即日本人必须在征得当地百姓同意后才可以进行土地交易。

这项命令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东北百姓的怒火,但日本人掠夺土地的行为却没有丝毫收敛。

▲日本关东军

他们在制定这项规定后,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来夺取中国百姓的土地:

那就是责令伪满政府,为日本移民划分出所谓的“移民区”。

当地百姓手里的熟地,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划进了移民区的地界,他们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搬离该地,并接受伪满政府提供的“补偿”。

这些补偿的价格和百姓们失去的土地相比不值一提,因此许多农民选择反抗伪满的暴政。

但伪满政府很快就调来了大批军警,在枪棒的威胁下,东北百姓不得不选择妥协。

他们精心耕耘了多年的土地,就这样变成了日本人的财产。

▲日本开拓团

在失去土地之后,这些百姓中有人选择给日本人做佃户,但更多的还是带着家眷走向了还未开发的大山深处。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投降时,东北地区共有45000户这样的人家,而他们的生存条件都十分堪忧。


三、移民政策对于两国人民的伤害

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移民政策,对于当地的百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

那时的百姓们除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外,由于日本向移民们灌输了大量的殖民主义思想,因此那些日本移民中的不少人,便以“统治民族”自居。

这种心态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欺压给他们做长工的中国百姓,甚至有不少人被殴打致死,犯下了累累血债。

▲青年义勇团成员

与此同时,日本的移民政策对于部分日本移民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 首先日本在国内对东北的介绍宣传并不全面,很多日本人在到达东北前,对东北的寒冷气候准备不足,这让许多移民在到达中国后便身染重病,根本没有办法参加劳动。
  •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国内向许多刚刚小学毕业的少年鼓吹“圣战”,还许诺在移民东北后给予他们丰厚的补偿金,在他们的哄骗下,有几万名青少年人踏上了我国东北的土地。

在到达东北后,他们不但没能拿到补偿,还要参加严酷的法西斯军事训练,许多人无力承受这样的生活,纷纷逃回了日本。

而那些留下来的日本人,还要与当地的中国反抗力量作战,这让日本移民们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许多人因此变得消极、低落,神经极其敏感,这种现象也被日本人称为“屯垦病”。

▲日本遗孤

在抗日战争后期,随着日本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日本移民们的处境也变得愈发艰难。

他们之中,年轻力壮的男性都被送上了战场,之前那些小学毕业的少年们都变成了战场上的炮灰,其余百姓也失去了军国政府的庇护,没有了曾经的特权。

在日本战败后,日本政府更是对这批移民不闻不问,许多人被彻底抛弃,最终他们的下场也极为悲惨,也沦为了日本军国政府野心的陪葬品。

日本在占领我国东北的时间里,在当地留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这个过程中部分日本移民也扮演了帮凶的角色,这一点自然是不容忽视的。

但另一方面,这些日本移民中也有不少人是被日本政府骗到中国的,他们内心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并不认同,这些人无疑也成为了受害者。

▲东北抗联战士

在日本推行殖民政策的十几年里,他们先后从中国百姓手中抢占了超过两千万公顷的土地,这让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幸好当时的东北百姓,始终没有放弃抵抗日寇各种形式的侵略,这才保证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独立性,没有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这里我们要向当时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关于日本东北殖民政策的部分相关内容,参考自《浅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刊登于《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2月刊


END

#头条群星8月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