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感受如何?记者现场直击

“不用打针了,‘吸入式’新冠疫苗很方便,易操作也更容易接受。”今天早上9点,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新冠接种门诊迎来了首批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的市民。接种全程不到一分钟,市民接受度普遍较高。

昨起(25日),上海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预约登记。今起(26日)启动加强免疫。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市民目前仅需接种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请尚未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的市民尽快完成接种。

“如同吸空气一样,希望疫苗再添一道屏障”

“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预约登记了。”市民朱先生此前已接种两剂次新冠灭活疫苗,在完成个人信息登记、签署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后,便来到了疫苗“吸入接种”区。

开始接种前,护士请朱先生先深呼一口气,随后递给他一个雾化杯。朱先生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一口气,将杯中的雾慢慢吸入体内,直至杯中无雾。之后,朱先生又憋气了5秒钟,整个接种才算完成。

当记者问及此次接种的感受,朱先生表示,“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如同吸空气一样。希望这个疫苗能为自己再添一道屏障。”

据悉,接种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主要包括雾化和吸入两部分。疫苗液通过雾化设备被雾化成细小的颗粒注入雾化杯,随后受种者需在15秒内完成口含深吸接种过程,并至少憋气5秒。

天山中医医院感染科护士长何金辉介绍,如果市民吸入后雾化杯内存有明显的雾状气体;或在吸入过程中、5秒憋气期间发生咳嗽、提前吐气等情况,需重新吸入一剂次疫苗,重复吸入仅允许一次。

接种完成后,朱先生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护士提醒,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建议多喝水、早休息、忌剧烈运动,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

今天下午,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特地增开了一场“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服务,该院副院长宋海萍告诉记者,“电话咨询的市民非常多,大家接种意愿非常高涨。”

据悉,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常规接种时间为周二、周四、周六下午2点到4点,每天预约放号20人,到本周六已全部约满。

黄浦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高强介绍,目前本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供应可以满足市民需求,所有接种护士均已经过线上线下培训。

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现阶段暂不进行进一步加强免疫

国内外研究证明,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增强保护效力、延长保护周期。截至目前,本市已有超过2300万市民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其中超过1200万市民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在接种门诊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有几位市民前来咨询“吸入式”新冠疫苗,但因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被现场护士劝返。

高强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接种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并非所谓的“第四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市民目前仅需接种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这也就意味着,已经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对象现阶段暂不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免疫。

“相较于肌注式疫苗,吸入式疫苗可以避免打针,无创无痛无异物感,还可以激发更强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甚至产生黏膜免疫应答。”康希诺生物战略市场部产品组副总监杨震东介绍。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与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应答。免疫持久性研究显示,使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异源接种6个月后,依旧保持了高水平中和抗体。此外,五分之一的肌注剂量,使得接种后不良反应整体上下降很多(肌注剂量为0.5毫升,吸入剂量为0.1毫升)

目前,已完成两剂次新冠灭活疫苗(包括北生、武生、科兴灭活疫苗)以及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均可选择使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开展1剂次加强。

上海市民现阶段免费接种。在沪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进行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仍按照既往加强免疫有关政策要求执行。

专家提醒,请尚未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的市民尽快完成接种,符合条件的市民可通过“健康云”APP等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在线预约登记,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约定时间前往预约的接种门诊进行加强免疫接种。7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时,须由家属或志愿者陪同。


作者:李晨琰

摄影:袁婧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编辑|王秋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