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事——看电影

看网上的推介,通过APP下单,到点了去电影院取票或刷码进影厅,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还准备了一些纸巾动情时候擦眼泪。这是现代人看电影基本流程,虽然俺们在农村那会儿没这么先进,但步骤一样不少。

首先来说电影推介,当然没有头条,可是村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抢先去别的村看过的,他们的描绘就是最好的推介。就比如说《红高粱》,别人就一句话“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在苞米地里睡觉呢”,立马就勾起了观影的欲望,比现在头条上那些推广软文管用的多。

然后是下单,那会儿是以村为单位集体下单,至于具体是一麻袋麦子还是多少钱,那就不是我们娃娃操心的事了。我们操心的是怎么占个好位子(虽然在位子上也待不住)。

看电影零食当然也有准备啊,从知道放电影的要来就缠着大人炒葵花,煻豆子,炒麦子和麻籽儿(大麻的果实)。葵花籽大家都知道了,没什么稀奇,说说烫豆子。煻豆子一般是冬天才干的事儿,因为需要用到炕里面的灰。用铁锨从炕洞里掏出一锨热乎乎的灰,然后把豆子倒进去,用个小木棍翻搅一阵,只听的噼里啪啦一阵声响,豆子各个炸开了口,捡一粒吹吹灰入口,酥脆绵香,足可以抛开爆米花3条街。

一般小孩儿看电影也不太容易感动,所以纸巾不需要准备(压根就没有),不过要是冬天有可能冻得流鼻涕,这时候只消用万能的袖口一擦,立马光洁如常。

电影简介知道了,零食也准备好了,该上影院了。那会儿的影院一般选在场(村里用来处理农作物的场所)上,好处是够大、平整,坏处是风大、冷。

在场上挖坑栽两木杆之后,将荧幕挂在中间,然后把放映机摆到合适的位置,豪华天穹无边界影院就搭建完成了。等天黑后,放映员吃饱喝足从队长家出来,手拉发电机一启动,就可以开映了。

观众席由观众自行搭建,有各式小板凳大板凳,还有架子车,比现在的汽车影院的自主性还强。有人喜欢离荧幕近,不过娃娃们更喜欢在放映机跟前,因为可以近距离看这高科技玩意,还可以捡折断的胶片作为日后的玩具。

开映之后,娃娃们安静不了两分钟,然后就围着荧幕前后跑、打闹。电影内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和小伙伴在一个特别背景下的快乐时光。

村子里一年也就两三场电影,娃娃们对这场电影的谈论基本会延续到下一场电影,而且,看了不同的电影,还有不同的后遗症。看过战争片后就拿着纸或者木头做的手枪,整天就是冲啊冲啊的打仗。看了武打片就天天练功,梦想成为武林高手。记得有一部电影里有用膝盖去撞碎玻璃的武功,我差点就拿着玻璃瓶子去练了,现在想来这双腿还健在,实在是我练功意志不坚定之幸啊。

到90年以后,我终于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了,对村里看电影的事已经很少回想。多年后,听到一首歌“在银幕的下面孩子们做着游戏,在电影的里面有人为她哭泣,城市里再没有露天的电影院,我再也看不到银幕的反面,你是不是还在做那时的游戏,看着电影的时候已看不见星星......”

突然眼眶湿润,我再也看不到银幕的反面,看着电影的时候已看不见星星,那些煻豆子的香味,那些羊皮袄的温暖,那些场院上的追逐,那些断裂胶片上的人影,再也不见了,再也见不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