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再次释放关键信号 未来重心 保重症高风险

此次采访再次印证了抗疫将迎来大的转变。

12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了普通人,重症高风险人群么做好健康防护。

重中之重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

通过最近的几个大型城市的疫情表明,老年还是容易得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接种疫苗。

当中也提到了意识的问题,想必国家也知道有很多老人抱着迟疑的态度或者自认为年龄大无所谓等等。其实老年人还是要应种尽种。我还是那句老话:你们有伞了,我们也就不怕下雨天了。

但是说到接种疫苗,什么人适合这就是个严肃的问题,所以国家再次提出。

要医生科学判定接种谨记

要科学判定接种禁忌。除了下图说明的几种情况,剩下的估计就要有现场研判。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交回到医院的话,实际操作还是有难度的。毕竟根据我打疫苗的亲身体验,接种疫苗的地方只能初级判断,对于这种有特殊情况的还是要交回专业人士。所以医院应该要有专门的门诊窗口来面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对于行动不便的应有家属带齐资料,现场咨询或者在特定时间段有条件的来进行视频综合研判。

普通人还有自我防护

勤洗手、戴口罩、不聚堆、吃好喝好、睡好、运动好、心态好。

就是症状出现了,前期也是做好自我监测,高症风险(应该泛指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出现持续高烧不退,注意是持续高烧不提,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就医。这样说会不会就是,因为现在的病情发展不会一下那么迅速了?

药物问题

简单说就是:国家储备够了,你要实在不放心可以自己准备点,但是不用准备那么多。

还有,医疗体系是经受住考验了(我感觉这意思就是说,医疗系统不会发生崩溃,三年了,要崩溃早漰溃了)。

最重要的是:万一感染了,一部分有症状的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划重点:就可以。就可以,这短短三个字是多大的信息与自信,从这点足以证明目前的病毒大势已去。

通篇提到两类,普通人与重症高风险的人群。

我认为普通人也好,重症高风险人群也好,其实就是包括“男女老少”。

所以这次采访通篇没有重点提出,婴幼儿与儿童怎么应对或者并没有把他们划分到重症高风险人群,这点也是一个信号。我认为,只要成年人防护得当,孩子们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毕竟孩子们的生活半径并不是很大,所以他们的风险就来源于成年人的疏忽。

结束语

通过11月底到现在这几天的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来看:一是,抗疫要回归科学,回归医院。二是,经过我们国家这三年以来的经验与判断,从现在开始是时候做出大转变的同时稳住步伐,用谨慎和科学的态度,坚持不懈、排除万难走向胜利。

我要做的就是紧跟国家耐心等待,我也坚信2023年将会重现“人间烟火”这一美景盛世。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