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着色剂 好颜色未必不安全

色泽诱人的美食总令人胃口大开,但如果听说哪种食物的“花容月貌”与食品着色剂(食用色素)(以下简称着色剂)的“化妆”有关,很多人就会露出一副唯恐避之不及的表情。

无论是明朝时就有的色彩丰富的江浙美食千层糕,还是历史同样悠久的用红曲和淀粉(一说面粉)制作的北京传统风味小吃灌肠,着色剂对一款美食的“画龙点睛”由来已久。那么,人们对着色剂到底有哪些担忧?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食物为何需要“美颜”

很多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好感度,是从它的颜值开始的。

“颜”与“色”不仅体现美食的风味和新鲜程度,还影响食用者的心理——那些色彩明丽养眼的食物,更容易获得青睐。

不过,大自然赋予食物的“美色”常常很脆弱,持久性较差,无论是烹调、加工还是储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颜色的改变。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蓓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食物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水分流失或受到机械损伤等原因,内源性天然色素会发生一些改变,从而可能导致食物变色、褪色甚至失色。

颜色的改变比如水果、蔬菜等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褐变”(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看起来确实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因此,食品行业不得不考虑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加入食用色素——着色剂来改善因加工导致的食品天然颜色的劣变,“修复”和提升食品的感官属性,让消费者面对食品时产生心理愉悦和购买欲望。

这种赋予和改善食物色泽的着色剂,是相关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允许使用的有60余种,按照它们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天然着色剂和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天然色素,按来源不同分为3类,一是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β-胡萝卜素等;二是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三是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

合成着色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一是偶氮色素类,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二是非偶氮色素类,如赤藓红、亮蓝等。所谓偶氮和非偶氮,主要指色素分子结构中含有的氮原子数量是否是偶数。一般来说,非偶氮色素的牢固度相对更高,制造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也高。

着色剂的作用并不仅限于食物“美颜”,有些着色剂本身还具有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例如广泛用于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不仅是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的物质),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等功能,而红曲红色素,则具有降血压等功能特性。

色素有害健康吗

草绿色的奶油冰淇淋、天鹅绒色的蛋糕、烧烤牛肉色的炸薯片……这些因为“略施粉黛”而让一些人食欲满满的食品,却让另一些人感到不安。

一方面,不少人对把“化工合成的色素”吃到嘴里这件事儿总感觉不那么靠谱,另一方面,以往媒体报道过的“染色馒头”“染色三黄鸡”等,虽只是着色剂被超范围使用的个案,却被错误地解读成“添加色素就等同于假冒伪劣”。

事实上,着色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被认可和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同时,国内外对它的使用与标识也均有明确、严格的规定。我国GB2760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对应的使用限量或残留量。

王蓓分析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以掩盖食品不良品质和掺杂使假为目的。“染色馒头”等个案之所以受到严厉查处,主要是因为染色用的着色剂柠檬黄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国家标准规定不能用于馒头等蒸煮面制品。不法分子用柠檬黄将卖剩的馒头伪装成玉米面馒头,属于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的违法行为。类似这样的案例,恰好说明我国对着色剂有非常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而不是什么所谓着色剂“有毒”的佐证。

事实上,我国每种着色剂在批准使用前都必须经过一系列建立在慢性毒性试验基础上的严格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王蓓介绍说,慢性毒性试验目的在于观察接受实验的动物长期少量摄入受试物所产生的反应,从而确定受试动物长期摄食某种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剂量,也叫最大无作用量(MNL),单位为mg(摄入量)/kg(受试动物体重)。然后将这个MNL值除以100,就是人体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L)(单位同上)。

举例来说,合成色素苋菜红的大鼠(实验动物)的最大无作用量(MNL)是50mg/kg,将这个数值除以100可以得到0.5mg/kg的ADI。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60kg,那么他每天吃苋菜红的上限是0.5×60=30mg,即这个人终生每天都吃这么多苋菜红,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危害。

同时,国家食品添加剂监管部门也会综合考虑不同食品的组成成分、加工工艺和食用习惯频次等摄入量指标因素,将每种着色剂适用的食品范围、添加量等信息在国标中进行注明。比如按照GB2760要求,柠檬黄这种合成色素只能用于风味发酵乳、冷冻饮品(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等30类食品中,并且明确限定了其在每一类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

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哪个好

天然色素因为天然存在于人们熟悉的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如从紫胶雌虫分泌的树脂状物质中提取的紫胶红,从葡萄皮中提取的花青素等,所以很多人认为它们的安全性比化学合成的更高。但从科学评估的角度看,答案可能并非如此。

王蓓解释说,食品科学领域有句话叫做“万物皆有毒,关键看剂量”,天然色素也不例外。除了剂量问题,科学家们还要研究存在于一种食品中的天然色素被提取出来用到另一种食品中时,是否会和后者中某种成分发生反应,进而形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也有研究认为,天然着色剂提取工艺复杂,提取物中往往含有一些无法被分离的有害物质。同时,天然色素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结构改变,这些都会带来安全风险。

因此,在食品科学家眼里,安全是相对的,天然着色剂不一定就比合成着色剂更安全,它们的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风险评估,只有通过风险评估,才能被允许使用。

此外,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已经有天然着色剂还要合成这么多化学着色剂?王蓓分析说,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天然着色剂不稳定,预热等会发生颜色改变,二是天然着色剂都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工艺相对复杂,提取成本相对较高。

合成着色剂就是针对天然着色剂的上述缺点而开发的,色泽鲜艳、着色能力强、稳定性好、水溶性好、易调色、品质均一,且效果持久耐用。另外,因为人工着色剂的合成技术成熟,制备简单,其成本也相对低廉很多。(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李建)

举报
评论 0
    美国加州50多只鸟空中突然爆炸 死亡原因仍在调查中
    山东城服学院回应姜昭鹏职教高考缺考,这种救人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校方将积极与各方沟通为学生争取升学机会。#烟台 #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
    减持!中国跌至美国国债第三大债主
    上官正义曝光非法代孕 律师:涉嫌多项违法犯罪
    视频丨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前列腺癌
    日月谭天丨这轮中美关税会谈让台湾社会看清了什么?
    12小时前

    美专家意见出奇统一:一旦中国收复台湾,美国或许只剩一条路可走。对于我国统一台湾这事,美国国内的诸多专家,难得形成统一意见。在他们看来,若是中国收复台湾,完成国家统一,将会对美国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专家说,若是这种情况发生,美国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选,那就是集中力量,全面遏制中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台湾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被视为亚洲安全的关键节点,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地缘政治布局中,台湾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位于“第一岛链”的台湾,不仅扼守着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而且对美国而言,成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防线之一。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一直依赖于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而台湾的存在是这一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台湾回归中国,这条防线将受到极大威胁,特别是关岛等美军的重要基地的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台湾的战略地位不仅体现在地理上,更加体现在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角色。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台积电,这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不仅支撑着美国众多科技巨头的芯片需求,也在全球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美国的许多科技公司,如苹果、英特尔和高通等,几乎全依赖台积电的芯片生产。如果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将掌握这一全球技术的核心,极有可能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形成直接威胁,特别是在军事和航天技术领域,台积电的芯片生产能力将成为美中科技竞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近年来军力的发展,尤其是东风导弹、歼-20战机等先进武器的不断突破,更加提升了这一战略博弈的紧迫性。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若台湾回归,中国的军事力量将能够覆盖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个重要军事基地,削弱美国的战略优势。 美国的亚太军事布局依赖于驻日、驻韩等基地,并通过台湾构建了一道围堵中国的防线。然而,若台湾不再是美国的战略前哨,中国的军事力量将可能突破这一防线,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造成深远冲击。 随着中国的崛起,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亚太国家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曾经在台湾问题上依赖美国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始在经济和安全战略上寻求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台湾回归中国不仅是两岸关系的重大事件,它还可能引发这些国家重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因此受到削弱,导致区域内其他大国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重新布局。 不仅如此,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商,长期以来垄断了全球高端芯片市场。美国及其盟国的高端电子产品、军事装备以及航天技术,几乎无一不依赖于台积电的芯片。 若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将可能通过掌控这一核心技术,对全球高科技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及其盟国将面临被“卡脖子”的局面,尤其是在高端芯片的制造和供应方面,可能导致美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主导地位遭到动摇。更为严重的是,这将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特别是对先进武器系统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加剧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 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到两岸关系,更是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军事防线的改变、经济秩序的重塑以及科技竞争的重新洗牌。 未来,全球化的力量格局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经济与军事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背景下,每一次地缘政治的变化,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胜负,而是全球多方势力的博弈结果。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变化,是对国家智慧和战略眼光的真正考验。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