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投诉量与销量齐升 奇瑞小蚂蚁多次自燃引发关注

本报记者 龚梦泽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为25.6%。但随着销量的攀升,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也不断涌现。

日前,海南省又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奇瑞小蚂蚁纯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突然起火。在过去一年里,该车型已发生多起自燃事故。这些自燃事故不仅使得“电车自燃”这一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也给正处于上升势头的新能源车市场蒙上阴影。

然而,截至发稿,奇瑞新能源方面尚未对本次事故进行官方说明。谈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易发生自燃的原因,德基先进制造与出行产业合伙人张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早期很多新能源车在充电时发生爆燃,原因大多源于过度充电,但目前国家已强制要求快充桩在涓流充电至SOC 95%后自动停机,所以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车企的动力电池和BMS(车辆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策略存在缺陷。

自燃事故已非个案

记者了解到,此次起火车辆购买时间为去年3月份,车龄尚不足1年。事故车辆搭载三元锂电池,但由于奇瑞电池供应商来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和宁福新能源等多家公司,尚不能得知涉事车辆的具体电池品牌。

奇瑞小蚂蚁充电时自燃已非个案。据《证券日报》记者整理,2022年8月份-10月份期间,该车型在厦门、广州、开封等多地先后发生过多起自燃事故。

2022年8月29日,厦门市一辆奇瑞小蚂蚁在充电时突然起火。同年8月31日,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员村程界西南社大街小橘充电桩处发生火灾,接警后辖区内消防员前往处置时发现,一辆奇瑞小蚂蚁正处在初期燃烧阶段。2022年9月份,开封市一辆奇瑞小蚂蚁在4S店维修车间内自燃起火。

据悉,奇瑞新能源车型的自燃事故并非只发生于小蚂蚁车型。2022年5月份,一辆奇瑞艾瑞泽5e在深圳市某快充驿站充电时也曾自燃。

“新能源车在充电时发生爆燃的原因大多源于过度充电,过充后BMS未自动断充,电芯长期高压浮充,隔膜阻塞严重极易导致电池内部形成结晶击穿正负极隔膜,令电芯发生内短路而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张帆判断,涉事车辆的动力电池和BMS大概率存在硬件损坏或控制策略的缺陷。

故障不断引诸多投诉

在黑猫投诉、车质网等维权平台,因自燃起火而广受关注的奇瑞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行驶过程中失去动力、刹车失灵、汽车甲醛超标、无法使用充电桩”等诸多投诉。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车质网数据显示,奇瑞小蚂蚁2020年全年累计收到96宗投诉;2021年对该车型的投诉增至近200宗;2022年对该车型的投诉达到324宗。其中,故障问题主要集中在动力中断、充电故障、转向与刹车失灵等。

在众多投诉问题中,动力中断和刹车失灵两类故障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位来自深圳的小蚂蚁车主陈先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表示,第一次开车上路时,车辆就出现了“输出功率受限”和“请检查冷却系统”的报警提示,在行驶中踩油门会失去动力。

面对激增的投诉量,2022年6月份,奇瑞官方就小蚂蚁刹车失灵缺陷发起召回,召回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生产的部分奇瑞eQ1电动汽车,共计8067辆。然而截至目前,小蚂蚁充电自燃问题却始终未启动召回程序。

市场终端不佳的口碑使得奇瑞在资本市场活跃度也持续低迷。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尚未上市的汽车集团,过去10余年,奇瑞的IPO道路一波三折。2016年,盛传奇瑞新能源计划借壳海螺型材上市,但是因为当时的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错过上市机会;2019年,奇瑞高层曾对外表示,奇瑞新能源将在当年年底登陆科创板,但最终无疾而终;2020年奇瑞新能源上市计划再度抛出,最终依然无果;直到去年,“瑶光2025战略”最终将上市节点锁定在了2025年。

对此,某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虽然奇瑞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但始终对市场需求摸不准搞不透,同时车辆品控质量差,且缺乏核心技术优势,更没打好差异化竞争的牌。“没有核心技术,上市难,维持市值更难。长期依靠微型车以价换量,卖得越多投诉越多,低端廉价的形象就越难扭转。”上述分析师表示。

举报
评论 4
  • 专业人士告诉我,售后说系统升级原因导致的问题都是忽悠傻子呢。听到这个解释的我差点忘了受过9年义务教育

  • 希望电池车三包法尽快出台,维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

  • 三元锂电池自燃率就是高,这有啥可疑问的

辽宁突发!4人死亡!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屈玲妮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王丽艳被查!搞权色交易、道德败坏,杨亚俊被双开!
演员姚晨紧急发声:帮帮忙!
17小时前

“报仇不隔夜!”72名以议员直接绕开中国大陆,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没有在台湾问题上跟他们反复拉扯,而是转头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几个月前,有个叫以色列在野党议员,悄悄飞到台北,跟民进党高层赖清德、萧美琴等人见了面,说是要谈一笔 “外交交易”。 台湾当局在国际上一直想找存在感,为了能在世界卫生组织这类场合露个脸,向来舍得花钱,这次也不例外,开出重金就为换点支持。 到了7月24日,这笔交易有了结果。 72 名来自以色列 11 个不同党派的议员,居然放下内部分歧,一起发了个声明,说希望国际社会能让台湾加入世卫组织之类的国际机构。 声明里还说台湾是 “真朋友”,特意提了 2023 年 10 月哈马斯袭击后,台湾给以色列士兵家属捐了不少钱。 消息传到台湾,民进党当局高兴坏了,赶紧说成是 “重大外交突破”,到处宣传。 其实以色列和台湾的生意往来确实不少,从 1993 年互相设了经贸办事处后,合作一直挺多,有些以色列人可能觉得,帮台湾说句话,不过是给生意伙伴撑个场面,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份声明绕开了北京,明显是在挑战 “一个中国” 原则,在中国大陆看来性质完全不一样。 声明出来的第二天,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就严厉谴责了这事,还向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以色列有些政客大概觉得,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北京顶多抗议几句,不会真怎么样。 他们显然想错了,也低估了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决心。 没想到,真正的反击根本不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千里之外的联合国总部。 就在以色列议员签声明的同一天,7 月 24 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在讨论加沙的局势。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会上突然话锋一转,说起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还列举了平民死伤、定居点扩张这些违反国际法的事。 这番话没在台湾问题上纠缠,却巧妙地把代价摆了出来 —— 直接把以色列最头疼的巴勒斯坦问题,重新推到了大家眼前。 国际上的舆论一下子就变了。 过了几天,中国外交部又公开说,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合法权利,支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这个立场虽然一直没变,但在这时候说出来,就像在中东这盘棋上点了把火,让以色列真切地感受到了痛。 中国这一步,还撬动了全球的反应。 中方代表表态后没多久,更让人意外的消息来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打算在 9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推动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欧盟的核心,这话分量可不轻,让以色列在国际上更孤立了。 听说内塔尼亚胡听了之后气得拍桌子,他这才意识到,巴勒斯坦问题要是失控,可比从台湾那里赚点好处严重多了。 本以为是笔稳赚不赔的交易,结果却引爆了一场关乎国家安全的大风波。 而且,北京手里的牌还不止这些。 中国是以色列在东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边的贸易额比台湾和以色列的多不少,这就像一把悬在以色列头上的剑。 更深一层,中国和伊朗的战略合作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风声说中国可能给伊朗卖先进的防空系统或者战斗机,哪怕只是传闻,都能让把伊朗当成心腹大患的以色列坐立难安。 北京甚至不用真的去卖,光是有这种可能,就已经是很大的威慑了。 在这场复杂的较量里,以色列和台湾都打错了算盘,最后是两败俱伤。 以色列明显低估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在美国庇护下的 “特权”。 一直以来,以色列在国际上比较任性,觉得帮台湾说几句话,拿点好处,不会有什么实际后果。 可中国的反击让他们明白,碰了底线,就得在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挨一下,最后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弄得更被动。 再看台湾民进党当局,拿着那 72 人的声明在岛内炫耀。 可他们忘了,这份花钱买来的 “支持”,是靠资助一个在加沙问题上被国际社会指责的国家换来的。 为了一党私利和 “台独” 宣传,不惜跟受争议的一方站在一起,这在全世界穆斯林面前,简直是砸了自己的道德招牌。 事实早就证明,这种没真正外交根基的金元外交,换来的 “支持” 既不牢靠也长不了。 台湾不仅没扩大国际空间,反而更深地卷进了大国博弈,越来越像个危险的棋子。 这事儿根本不只是以色列支持台湾那么简单,它暴露了有些势力想把中国核心利益当交易筹码的危险。 面对挑衅,中国没选择在台海直接冲突,而是展现了高明的战略定力,转移战场,撬动国际舆论和地缘政治,精准打击对手的软肋。 这就像一堂现代国际政治课,告诉大家真正的国家较量早就不只是军事和经济对抗了,而是在国际法、道义、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展开的复杂比拼。 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国家犯同样的错,想用中国的核心利益来试探底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