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时间最长的重型机枪-M2勃朗宁机枪

M2A2/M2QCB勃朗宁机枪带M3三脚架
一、概述
M2机枪(勃朗宁.50口径机枪,国内绰号“老干妈”)是约翰·布朗宁(John Browning)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设计的一种重型机枪。因其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美国部队给它起了个“奶妈”(Ma Deuce)的绰号①,也有因其.50的大口径称其为“五零式”或“点五零”。根据M2机枪应用场景不同,也获得了不少其他称号,陆军的官方名称为勃朗宁.50口径M2重型枪管通用②机枪。

M2A2/M2QCB勃朗宁机枪带M3三脚架 (QCB:Quick Change Barrel,快速更换枪管)
从1920年开始,直到今天为止,勃朗宁M2 .50口径系列机枪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M2机枪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装甲车、坦克和飞机之上,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仍是北约国家的主要重型机枪,同时也被许多其他国家使用。在美国军火库中,其服役时间仅次于M1911手枪,是服役时间第二长的武器,也是服役时间最长的机枪之一。

M2HB勃朗宁机枪带M3三脚架 (HB:heavy barrel,重型枪管)
二、基本参数
生产厂家 | 现在 | 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赫斯塔尔国家工厂(Fabrique Nationale de Herstal,即比利时FN公司)、美国火炮博物馆★(US Ordnance)、曼罗伊工程公司(Manroy Engineering) |
以前 | 柯尔特专利武器公司(Colt's Patent Fire Arms Company)、高标准公司(High Standard Company)、萨维奇武器公司(Savage Arms Corporation)、野牛武器公司(Buffalo Arms Corporation)、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凯尔西海耶斯车轮公司(Kelsey Hayes Wheel Company)、春田公司(Springfield Armory)、韦恩水泵公司(Wayne Pump Company)、ERMCO、雷默制造业(Ramo Manufacturing) | |
设计者 | 约翰·摩西·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 | |
设计年限 | 1917年至19921年(早期M1921版本) 1926至1933(M2版本) | |
生产年限 | 1933年(M2) | |
武器类型 | 重型机枪 | |
口径 | .50BMG (Browning Machine Gun,勃朗宁机枪弹,12.7×99毫米) | |
动作形式 | 短后座式 | |
长度 | 1656毫米(65.2英寸) | |
枪管长度 | 1143毫米(45.0英寸) | |
重量 | 38千克(83.78磅),枪身 58千克(127.87磅),带M3三脚架 | |
供弹方式 | 105发M2弹箱(二战时期) 100发M2A1弹箱(20世纪50年代) 200发“墓碑”弹桶(WW2 AA variants,二战AA型) | |
射速 | 485-635发每分钟(M2HB) 750-850发每分钟(AN/M2) 1200发每分钟(AN/M3) | |
最大有效射程 | 2000米(2187码) |
三、历史
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研发出了新型对地攻击机容克J.I,这种飞机有一个类似“浴缸”形钢制结构,能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防护,对当时的.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几乎免疫,同时考虑到地面战场上坦克和其他装甲车出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部队急需一种能克制容克类飞机和装甲车辆的武器,对为此美国远征军指挥官潘兴将军提出了要开发出更大口径的机关枪要求,并向美国陆军军械部队提出新机枪规格基本需求:口径不小于0.5英寸(12.7毫米)、枪口初速不小于2700英尺(820米/秒),即以希望解决这个困境。

容克J.I对地攻击机
1917年7月,设计这种新型武器的任务落到著名枪械设计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身上,勃朗宁经过研究,决定以他设计的.30-60口径M1917和M1919机枪为基础,按潘兴将军提出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

M1919勃朗宁机枪,.30口径,弹链式供弹,图中配有弹链箱

M1919勃朗宁机枪

M1917A1中间型机枪

勃朗宁M1917A1机枪,.30-06口径,配备三脚架和弹药箱,水冷式散热
配套弹药的研究则落到了温彻斯特武器公司的身上(约翰·勃朗宁原来的合作对象),起初温彻斯特公司尝试把.30-06枪弹按比例放大成.50口径,但试验中却发现性能不理想,不得不重新设计。通过在战场上缴获了德国毛瑟1918 T-Gewehr反坦克步枪及其.525 TuF弹药研究,受到启发的温彻斯特公司最终生产出.50弹药。


德国毛瑟1918 T-Gewehr反坦克步枪

德国毛瑟1918 T-Gewehr反坦克步枪.525Tuf弹药
勃朗宁提供了两种设计,分别为M1918和M1921。M1918是.30-60口径勃朗宁M1917和M1919机枪的放大版,1918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试射(此前的试射都是单发),试验中共发射了877发,理论射速约500发每分钟,枪口初速约700米每秒,该数据远低于潘兴将军提出的820米每秒的要求,再加上样枪整体过于笨重,连枪带架的总重量达到了72.7公斤,该枪并没有被采用。

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 (没找到原型枪,放一个充数)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50机枪和枪弹的研究没有随之结束,重新设计的机枪在1921年才达到设计要求,命名M1921 .50口径机枪(事实上在1923年才正式定型,而且直到1925年才正式获得采用)。M1921机枪结构实际上仍然为.30-60口径勃朗宁M1917和M1919机枪的放大版,采用水冷式散热,弹链供弹(仅可从左侧供弹),增加了防止“走火”的后阻铁和液压缓冲器,操作握把由原来的单个小握把更改为两个D型握把(类似铁锹末端握把),扳机改为下压式蝶形拨片。

1919年勃朗宁在柯尔特工厂和.50机枪原型的合照

装在防空射架上的M1921

M1921的机匣

水冷式M1921(上)和M2(下)对比图
1926年勃朗宁去世后,重机枪的改良仍然继续进行,为了扩大该枪的使用范围,使这种武器通用性更强,特别是为了使这种.50口径机枪能用到飞机上,1927年★由美国的塞缪尔·格林博士(Samuel G. Green)开始对M1921机枪进行修改设计,改进后的机枪采用了重新设计的机匣,带有可自由选择左边或右边供弹的受弹机,枪管套筒可根据枪管类型分别选择安装水冷型套筒或风冷型套筒,抛壳方向改为向下抛出。改进后的机枪命名为M1921A1机枪。

勃朗宁M1921A1机枪
1930年★,柯尔特公司对M1921A1机枪进行了一些细节修改,并命名为T1机枪,略加改进后又研制了T2机枪。
1932年★,柯尔特公司T2机枪被美国陆军采用,并重新命名为M2机枪。最终定型的M2机枪分根据冷却散热方式不同分为是水冷型和风冷型,水冷型主要用于防空任务,风冷型还分为风冷地面型和风冷航空型。由于用途不同,冷却散热方式不同,三种型号的射速也不相同,水冷防空型射速为600-750发每分钟,风冷地面型为400-500发每分钟,风冷航空型为750-850发每分钟。

M2系列,从上到下:水冷型,航空基本型,重型枪管型
1933年美国海军采用水冷型M2,之后不久陆军采用了风冷型重型枪管M2HB(HB是Heavy Barrel缩写,即重型枪管,产生此版本的原因是早期采用的枪管过轻,枪管容易过热,不能满足持续射击的要求),空军采用了M2航空型或AN/M2。在此之后陆续又M2机枪进行了几次改进,1937年改进了发射药,目的是为了提高M2机枪子弹的弹头初速、侵彻能力和有效射程。1938年改进子弹弹头重量,从750格令改为710格令,如此36英寸枪管上的弹头初速能达到2810Fps。1940年改进枪管长度,主要真对M2机枪地面型,枪管由原来的36英寸增加到45英寸。

使用M3三脚架的勃朗宁M2HB机枪
在193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期间,M2系列机枪被大量使用,水冷防空型M2机枪在战舰上被大量使用;M2HB机枪不仅配在M3三脚架上供步兵使用,也用作车载机枪及自行式高射机枪;而高射速的航空型M2更是各型战斗机、轰炸机的标准配备,因此需求归极大,美国的各企业和政府兵工厂生产的M2系列机枪近2百万挺,其中超过40万挺是在地面使用的M2HB。
从1920年开始,到目前为止,M2抵抗住了所有取代它的尝试,如50年代末的M85机枪,被证明过于复杂和不可靠,最终在80年代退役,所有已挂载的M85都被拆除或换成了M2。后来的XM307 ACSW(Advanced Crew Served Weapon,先进班组支援武器)和XM312在未能达到射速和重量目标后在2008年被取消,它们的继任者XM806在2012年再次未能达到射速目标,这些项目中唯一幸存的部分只有轻型M205三脚架。

.50口径M85重型机枪

使用M3三脚架的.50口径M85C重型机枪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12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12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12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312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806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806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XM806先进班组支援武器

使用M205三脚架的M2机枪

M205三脚架
四、结构设计
M2机枪是约翰·布朗宁(John Browning)设计的.30口径M1919机枪的放大版,发射.50勃朗宁机枪弹(BMG)。M2机枪采用风冷式散热、弹链式供弹,封闭式枪机(当时在机枪里并不常见),短后座操作方式。此动作方式中,最初枪机与枪管是锁定在一起的,依靠击发产生的后座力,枪机与枪管一起向后行进一小段距离后,枪机与枪管分离,枪机相对枪管继续向后运动。枪机在运动到最后位置时重新向前推动子弹上膛(首次射击如上,第二次射击时,机枪向后运动过程中,同时完成退弹壳动作),准备再次击发,如此反复,理论射击速率能达到450-550发每分钟。然而,理论射速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在持续几千发子弹后经常发生机枪把枪管“射”出去情况,因此,M2机枪的实际射击速率为40发每分钟或者更低。

M1917 柯尔特勃朗宁重型机枪结构图
M2机枪采用实心弹(ball ammunition)射击时的最大射程有7.4公里(4.2英里),采用M3三脚架射击时,最大有效射程为1.8公里(1.2英里)。在班组便携操作模式中,武器本身重84磅(38公斤),M3三脚架重44磅(20公斤)。每个弹链箱的重量也相当沉重,二战时期的105发M2弹药箱重35磅(15.9公斤)。以三脚架为依托射击模式中,蝶形扳机位于机枪尾部,两侧有铁锹式握把,射击时双手握持握把,拇指按下扳机击发。严格意义上,M2机枪并没有快慢机,只是在两片蝶形扳机中间设置了一个枪机卡榫,卡榫向上时,机枪处于单发状态,反之而处于全自动状态。武器每次发射时,都必须按下枪机卡榫,使枪机处于闭锁状态。
因为M2设计意图的多样性,其供弹方式可采用左侧供弹或右侧供弹,供弹方式变换通过改变弹带勾爪、前后弹簧挡弹板和旋转取弹器导轨件中间的调节圆块☆方向实现。整个转换过程无需工具,能在一分钟内完成。

当发射空包弹时,由于该枪采用了枪管后式原理,如果空包弹助退器直接安装在枪口上时,会影响枪管后退时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当发射空包弹时,空包弹助退器是通过3根绕着枪管的金属管固定在枪管套筒上的。由于没有M2机枪没有标准的空包弹助器,美国各军种都自行设计开发了自己的助退器。

勃朗宁M2机枪发射空包弹时用的枪口助退器

诺达姆勃朗宁M2重型机枪发射空包弹时用的枪口助退器

诺达姆勃朗宁M2重型机枪发射空包弹时用的枪口助退器
五、适用范围
.50口径M2勃朗宁机枪可应用于多种平台,扮演不同角色:
1.一种步兵支援武器
2.多挺集成安装,作为防空武器使用。通常采用4挺并联结构,最多时能集成6挺。尽管此种设计大二战时就被认定为过时的,但拖曳式M45四连防空机枪塔一直使用到1967年,最终由M167火神防空系统取代。
3.装甲车或军用卡车上的主要或次要武器
4.海军巡逻艇上的主要或次要武器
5.大型水硕战舰反艇防御的次要武器
6.某些坦克安装同轴机炮或舱口机炮
7.二战时期美国飞机的主要武器,如P-51野马和朝鲜战争时的美国F-86“佩刀”战斗机
8.二战时期轰炸机的防御武器,如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
9.本有瞄准镜的远程狙击步枪。来源于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卡洛斯·哈斯科克,这也引起后期.50口径狙击步枪的发展。
英国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大量使用美制武器,但.50口径勃朗宁机枪却很少使用,尽管这种武器是美制装甲车标准配制,如M4谢尔曼坦克或M10“金刚狼”坦克。英国坦克车组指挥官经常因M2用途有限而将其全部拆除,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M2这种武器在车组里通常作为防空武器使用(尽管在太平洋战场上被证明有相当大的机率摧毁日本坦克),盟军的空中优势排除了使用的必要性;二是使用这种武器时,车长会暴露在外,有被敌人击毙的风险;三是在意大利的指挥官们还发现,这种机枪经常被低矮的树支藤蔓挂住,或者枪管被动转向,枪口会指向车长出库口,对进出有阻碍,也存在不小的危险。
六、变体
基础型M2在服役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其他改进型号,所有型号都拥有其单独且完整的命名。基础型号为勃朗宁.50口径M2机枪,其他型号如下所述:
1.水冷型
美国海军用于防空用途的水冷型,名称为勃朗宁.50口径M2式水冷型通用机枪。此种改进型在二战开始时就被淘汰,1941年开始以一比一或其他比例被20毫米厄利康高射炮取代。

柯尔特公司生产的勃朗宁M2 .50口径水冷机枪“托拉”














第二次世界大战柯尔特生产的双连勃朗宁M2 .50口径水冷机枪防空系统 (以上14个图)
2.风冷型
风冷重枪管型有三种版本。基本步枪兵型,名称为勃朗宁.50口径M2HB(重型枪管)通用机枪;另一种是以固定方式在M6重型坦克上使用,名称为勃朗宁.50口径M2重型枪管固定式机枪;最后一个是一种“炮塔型”机枪,以步枪通用型M2为基础,进行稍加改进,作为坦克炮塔的反步兵武器。

勃朗宁.50口径M2HB(重型枪管)通用机枪

勃朗宁.50口径M2HB(重型枪管)通用机枪

坦克车长位的勃朗宁.50口径M2HB(重型枪管)通用机枪

M6重型坦克,车长位置M2机枪
3.航空型
在空军方面,M2机枪被大量用于远距离射击使用(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应用),为了方便飞机员操作,此种M2机枪可以采用电磁扳机击发装置(此种机枪有时也被命名为AN/M2,但最值得注意是,此种型武器有.30和.50两种口径)。因为空中飞行时冷空气的降温效果非常好,飞机上使用的M2机枪多采用轻型枪管。此种机枪的官方名称是勃朗宁机用.50口径M2固定式或通用型机枪,具体采用哪种名称根据其安装位置和作用决定,例如固定安装在飞机上,只能向前射击,作为主机炮使用时,即采用“固定式”;反之,如B-17轰炸机中部,由机组成员操作,能多角度射击时,即采用“通用型”。

B17轰炸机右侧领航员位置M2机枪

“孟菲斯美女”B-17轰炸机机头位置M2机枪

B-17轰炸机中部位置M2机枪




“扬基女士”号B-17G轰炸机M2机枪(以上4图)
M3或AN/M3是一种专门用于遥控射击的改进型号,此种型号通常配备有自动击发装置,且无论是电动还是机机械动力,两者射速都提高到1150-1250发每分钟。M3或AN/M3是M2机枪作为固定翼战斗机机炮的最后一种变型。






XM296/M296是由M2/M3机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主要用于遥控射击,目前用于OH-58“基奥瓦勇士”(Bell OH-58 Kiowa)直升机的外挂武器系统。M296与以往型号的主要区别是其缺少单发射击模式。


贝尔OH-58“基奥瓦”直升机,注意其携带的XM296/M296外挂武器系统

OH-58“基奥瓦勇士”直升机的外挂武器系统
GAU-10/A型号在2000年被归类为M2机枪家族,目前没有具体相关信息可供参考,唯一的有价值信息来自美国陆军出版物指出,此种型号机枪主要服务于空军。
XM213/M213是.50口径AN/M2机枪的现代化改装版,主要用于直升机,安装在仓门位置可旋转的枪架上。

M213 .50口径机枪
GAU-16/A是GAU-15/A的改进型,对握把和瞄具进行了改进。






GAU-18/A,以前被命名为XM218,是M2/M3的轻量版本,主要应用于美国空军的MH-53J“低空铺路”Ⅱ和HH-60“铺路鹰”直升机。此种型号不使用重型枪管,通常为左侧供弹,右侧上弹。GAU-18/A配备有一个斜槽适配器,连接在左侧供弹支架上。因此,武器能够直接连接到内装罐箱的供弹系统接收弹药。该罐箱最初设计容纳1700发子弹,但由于空间限制,后期进行了体积修改,修改后的罐箱装弹量只能容纳设计容量的一半左右。然而,许多机手发现斜槽供弹系统过于繁琐,他们会采用一个100发的弹箱作为替代。




















M3P和M3M由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FN),分别为是固定式遥控射击版和通用版。M3P用于“复仇者”防空系统;M3M通用版机枪已经被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采用,命名为GAU-21/A,可安装直升机上的枢轴支架上。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M3P机枪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M3M(GAU-21)机枪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M3M机枪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M3M(GAU-21)机枪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M3M(GAU-21)机枪

复仇者防空系统(Avenger Air Defense System)
4.增强型
M2E50(或者M2 E-50)说一种机枪型号,不如说是美军对现有步兵型M2机枪或者其它型号的长期升级计划(改进项目),E50(Enhanced 50)代表增加型.50口径机枪。E50计划最终为M2机枪升级为具有快速更换枪管(QCB)能力、增加附件导轨、安装枪口消焰器和手动保险功能。

安装在三脚架上M2HB-QCB(快速更换枪管)重型机枪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生产(FN)M2HB-QCB(可快速更换枪管)重型机枪
七、图片欣赏
1.拉莫勃朗宁M2 .50口径机枪











2.勃朗宁M2HB多用途重型机枪














3.M2HB(重型枪管).50口径机枪






4.三脚上的梅普尔斯勃朗宁M2 .50口径机枪













5.M2HB(重型枪管)机枪










6.M2重型机枪











7.M2HB(重型枪管)机枪

















8.“杰尼克”M2-QCB(可快速更换枪管)重型机枪





8.M2HB(重型枪管).50口径机枪






9.M2 .50口径机枪













10.半自动M2HB(重型枪管)机枪




---------------------------------------------------------
翻译收集整理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请关注、点赞、留言、转发、收藏
---------------------------------------------------------

请先 后发表评论~